“原料”白參粉2克,藏紅花1.5克,雞蛋1個。
“製作”將雞蛋打一小孔,放入白參粉、藏紅花後拌勻,用紙封口,上籠蒸熟即成。
“用法”月經期每日吃1個雞蛋,一直到經淨為止,連服3個月為1個療程。
“功效”補氣養血,調經止痛。適用於氣血虛弱型痛經。
參芪鱔魚片
“原料”人參5克,黃芪15克,當歸6克,鱔魚500克,生薑、五香調料各適量。
“製作”鱔魚洗淨,切片;將人參、黃芪、當歸一同加適量水,煎濃汁,用煎汁炒燜鱔魚,加生薑、五香調料炒至熟即成。
“用法”佐餐,隨量食用。
“功效”補氣養血,調經止痛。適用於氣血虛弱型痛經。
白參燉烏骨雞
“原料”白參3克,烏骨雞1隻(約1000克),蔥花、薑末、精鹽、味精、料酒、香油各適量。
“製作”將白參洗淨,曬幹或烘幹,切成飲片或研成極細末,備用。將烏骨雞宰殺,去毛及內髒,洗淨,入沸水鍋汆片刻,撈出,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烹入料酒,加蔥花、薑末,改用小火煨煮1小時,待烏骨雞熟爛,放入參片(或調入參末),加精鹽、味精,再煨燉至沸,淋入香油即成。
“用法”佐餐,隨量食用。
“功效”補氣養血,調經止痛。適用於氣血虛弱型痛經。
桂圓歸參燉鴿肉
“原料”桂圓肉20克,黨參30克,當歸6克,白鴿肉150克,料酒、精鹽、薑片、蔥段、香油各適量。
“製作”將桂圓肉、當歸、黨參與洗淨,與切塊的白鴿肉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水及料酒、精鹽、薑片、蔥段燉至鴿肉熟爛,淋入香油即成。
“用法”佐餐,隨量食用。
“功效”補氣養血,調經止痛。適用於氣血虛弱型痛經。
參芪醬肘
“原料”豬肘子1500克,炙黃芪40克,黨參20克,當歸15克,肉桂10克,熟地黃10克,砂仁5克,精鹽、白糖、黃酒、大料、花椒、醬油各適量。
“製作”將肘子和藥物、調料一起入鍋,大火煮1小時,待出油後,肘子取出,用涼水洗淨,同時撇去鍋中浮油,肘子複入鍋中,繼用大火煮3小時,微火燜1小時,待肉爛撈出即成。
“用法”佐餐,隨量食用。
“功效”補氣養血,調經止痛。適用於氣血虛弱型痛經。
罐燜子雞
“原料”雄仔雞1隻(750克左右),當歸20克,桃仁10克,桂枝10克,雞血藤20克,生薑、蔥白、紹酒、花椒、精鹽、紅糖、味精、澱粉各適量
“製作”將雞殺後去毛、內髒,洗淨,入清水泡2小時,撈出切塊,油炸後入罐中。將藥裝入紗布袋紮口,投入罐中,加精鹽、紅糖、花椒、生薑、蔥白、紹酒及適量水,大火煮沸,改小火煨煮至雞肉熟爛時,取出雞肉放入湯盆內,將藥袋取出瀝盡湯汁棄之,用大火濃縮湯汁,入澱粉勾芡,加味精推勻,澆在雞上即成。
“用法”佐餐,隨量食用。
“功效”補氣養血,調經止痛。適用於氣血虛弱型痛經。
歸棗桂圓湯
“原料”紅棗100克,桂圓肉50克,當歸30克,雞蛋2個。
“製作”將紅棗、桂圓肉、當歸洗淨,入鍋,加水煎煮30分鍾,棗熟後,去當歸,打入雞蛋即成。
“用法”早晚分食,經前連用7天。
“功效”補氣養血,調經止痛。適用於氣血虛弱型痛經。
雞肝熟地湯
“原料”雞肝2副,熟地黃6克,太子參10克,瘦肉100克,精鹽、香油各適量。
“製作”將熟地黃洗淨。雞肝和瘦肉洗淨,切成塊,與熟地黃同入鍋中,加精鹽及適量清水,煮1~2小時,揀出熟地黃,淋上香油即成。
“用法”佐餐,隨量食用。
“功效”補氣養血,調經止痛。適用於氣血虛弱型痛經。
參歸豬肝湯
“原料”豬肝250克,黨參15克,當歸身15克,棗仁10克,生薑、蔥白、料酒、精鹽、味精各適量。
“製作”將黨參、當歸身洗淨,切薄片;棗仁洗淨,打碎,與黨參、當歸身同入鍋中,加清水適量後煎煮取湯;然後將豬肝切片,與料酒、食鹽、味精一起放入湯內,煮至肝片散開,加入拍碎的生薑,切段的蔥白,盛入盆內蒸15~20分鍾即成。
“用法”佐餐,隨量食用。
“功效”補氣養血,調經止痛。適用於氣血虛弱型痛經。
川芎魚頭湯
“原料”草魚或鰱魚頭1個,川芎10克,白芷3克,海帶1條(約30厘米長),荸薺20個,裏脊肉200克,香菜、芹菜、蔥、薑、蒜泥、胡椒粉、料酒、精鹽、醬油各適量。
“製作”將魚頭洗淨,刀劈為二,熱湯燙過後塗上少許酒、精鹽醃5分鍾;海帶用水洗淨,與裏脊肉、蔥、生薑(切片)放入鍋中,加15杯水,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煮;將荸薺洗淨,去外皮,切成兩半,和魚頭放入鍋中一起煮;川芎、白芷用1杯水另煮沸後,再倒入鍋中,用中火煮至味出,即停止加火;取出海帶,切條,加入蒜泥、醬油拌勻,將香菜、芹菜、少量料酒、胡椒粉加入湯中即成。
“用法”佐餐,隨量食用。
“功效”補氣養血,調經止痛。適用於氣血虛弱型痛經。
(4)濕熱瘀結型
主要症狀:平時下腹常有痛感,經前或經期疼痛加劇、拒按,有灼熱感,經量多,經色鮮紅或暗紅,夾血塊,低熱起伏,帶下量多,色黃,口幹口苦,小便黃短,大便幹結,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數。本型多見於盆腔炎患者。
食療原則:清熱利濕,化瘀止痛。
食物宜忌:宜食綠豆、馬齒莧、馬蘭頭、苦瓜、芹菜、薏苡仁、赤小豆等食物,以及蒲公英、紫花地丁、垂盆草、益母草、敗醬草、地榆等藥食兼用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知母黃柏蜜飲
“原料”知母10克,黃柏10克,生蒲黃10克,五靈脂15克,木香10克,敗醬草20克,蜂蜜適量。
“製作”將知母、黃柏、生蒲黃、五靈脂、木香、敗醬草分別揀去雜質,知母、黃柏、木香、敗醬草洗淨後晾幹或曬幹,切成片或切碎,同放入砂鍋,加水浸泡透,調入五靈脂,拌和均勻,大火煮沸,加入生蒲黃,煎煮30分鍾,用潔淨紗布過濾,去渣,收取濾汁放入容器,待其溫熱時,調入蜂蜜,拌勻即成。
“用法”早晚分飲。
“功效”清熱利濕,化瘀止痛。適用於濕熱瘀結型痛經。
敗醬紅藤丹參飲
“原料”敗醬草20克,紅藤15克,丹參20克,青皮10克,白糖適量。
“製作”將敗醬草、紅藤、丹參、青皮洗淨,加入適量水,煎煮2次,每次30分鍾,合並濾汁,加入白糖調勻即成。
“用法”上下午分飲,經前連飲1周。
“功效”清熱利濕,化瘀止痛。適用於濕熱瘀結型痛經。
三草蜜飲
“原料”幹魚腥草30克,敗醬草15克,益母草5克,蜂蜜適量。
“製作”將魚腥草揀雜、洗淨,放入砂鍋,加清水浸泡30分鍾;將敗醬草、益母草切成碎,裝入紗布袋中,紮緊袋口,一並放入砂鍋,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改有小火煎煮30分鍾,取出藥袋,待溫熱時入蜂蜜,拌和均勻即成。
“用法”早晚分飲。
“功效”清熱利濕,化瘀止痛。適用於濕熱瘀結型痛經。
銀花蒲公英參飲
“原料”金銀花30克,蒲公英50克,丹參50克,赤芍30克,玄參30克,白糖適量。
“製作”將諸藥洗淨,同入鍋中,加清水適量,在大火上煮沸,改小火熬煮30分鍾,濾渣取汁,混勻白糖即成。
“用法”上下午分飲。
“功效”清熱利濕,化瘀止痛。適用於濕熱瘀結型痛經。
銀花益母草飲
“原料”金銀花20克,玄參50克,當歸、赤芍、益母草各30克,甘草5克。
“製作”將以上6味洗淨,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2次,每次30分鍾,合並濾汁即成。
“用法”上下午分飲。
“功效”清熱利濕,化瘀止痛。適用於濕熱瘀結型痛經。
丹參赤芍雞血藤飲
“原料”丹參、赤芍各50克,雞血藤、蒲公英各30克,蜂蜜適量。
“製作”將以上前4味洗淨,入鍋,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待藥汁轉溫後調入蜂蜜即成。
“用法”上下午分飲。
“功效”清熱利濕,化瘀止痛。適用於濕熱瘀結型痛經。
銀花地龍蜂蜜飲
“原料”金銀花20克,黃芩10克,牛膝15克,地龍20克,紅花15克,蜂蜜適量。
“製作”將以上前5味洗淨,入鍋,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待藥汁轉溫後,調入蜂蜜即成。
“用法”上下午分飲。
“功效”清熱利濕,化瘀止痛。適用於濕熱瘀結型痛經。
三花綠茶
“原料”金銀花30克,紅花10克,玫瑰花10克,綠茶3克。
“製作”將金銀花、紅花、玫瑰花、綠茶同入鍋中,加適量水,大火煮沸,改小火煎煮30分鍾,取汁即成。
“用法”代茶頻飲,於經前連續飲用7天。
“功效”清熱利濕,化瘀止痛。適用於濕熱瘀結型痛經。
銀花蒲公英茶
“原料”金銀花15克,蒲公英30克。
“製作”將金銀花、蒲公英洗淨,切碎,裝入紗布袋中,紮緊袋口,同入砂鍋,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再以小火煎煮30分鍾,取出藥袋即成。
“用法”代茶頻飲,當日飲完。
“功效”清熱利濕,化瘀止痛。適用於濕熱瘀結型痛經。
銀花綠豆羹
“原料”金銀花30克,甘草5克,綠豆100克。
“製作”將金銀花、甘草加水煎煮,過濾取汁,以汁煮綠豆羹即成。
“用法”上下午分食。
“功效”清熱利濕,化瘀止痛。適用於濕熱瘀結型痛經。
赤豆桃仁紅糖羹
“原料”赤豆100克,桃仁20克,紅糖適量。
“製作”將桃仁、赤小豆洗淨,入鍋,加適量水,大火煮沸,改小火煨煮至赤小豆、桃仁熟爛,加入紅糖,待糖溶化即成。
“用法”代茶頻飲,於經前連續飲用7天。
“功效”清熱利濕,化瘀止痛。適用於濕熱瘀結型痛經。
魚腥草益母草粉
“原料”魚腥草150克,益母草100克。
“製作”將魚腥草、益母草曬幹或烘幹,碾成細粉,混合均勻,瓶裝即成。
“用法”上下午各服10克,溫開水送下。
“功效”清熱利濕,化瘀止痛。適用於濕熱瘀結型痛經。
解毒活血粥
“原料”熟地黃、玄參各15克,當歸12克,金銀花、甘草、蒲公英各30克,大米100克。
“製作”將熟地黃、玄參、當歸、金銀花、甘草、蒲公英洗淨入鍋,加水適量,用大火煮沸,改小火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與淘洗幹淨的大米同入鍋中煮成稠粥即成。
“用法”早晚分食。
“功效”清熱利濕,化瘀止痛。適用於濕熱瘀結型痛經。
苦瓜益母草泥
“原料”苦瓜250克,益母草嫩苗200克,白糖適量。
“製作”將苦瓜、益母草嫩苗分別洗淨,苦瓜切成片,與益母草嫩苗共切碎,剁成細末,搗爛如泥糊,拌入白糖(放入碗中),2小時後即成。
“用法”早晚分食,可嚼食苦瓜益母草泥糊,也可用適量溫開水噙服。
“功效”清熱利濕,化瘀止痛。適用於濕熱瘀結型痛經。
蒜蓉萵苣
“原料”萵苣1000克,大蒜50克,醋100克,香油3克,精鹽、味精各適量。
“製作”將萵苣去葉、削去皮,洗淨後切成條;大蒜去皮後剁成蒜蓉。萵苣放入沸水中略燙,控水後放入盤中,加入蒜蓉、精鹽、醋、味精、香油,拌勻後略醃即成。
“用法”佐餐,隨量食用。
“功效”清熱利濕,行氣活血,消炎解毒。適用於濕熱瘀結型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