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經前期緊張綜合征是指行經前所出現的一係列全身症狀,如發熱、身痛、眩暈、頭痛腦脹、腰痛腿軟、胸脅脹滿、乳房脹痛、乳頭痛、心悸、嘔血衄血、夜寐不安、思想不集中、水腫、腹脹、泄瀉、消化不良、尿急、尿頻及神經過敏等。典型的症狀往往出現在經前7~14天,這些症狀可單獨出現,也可二三症同時並見,以經前2~3天最明顯,經後即自然消失。重者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有時被誤診為其他髒器疾病,所以應加以特別注意。
現代醫學統一定名的經前期緊張綜合征,屬於中醫月經前後諸證範疇。在古代醫籍中,根據不同的症狀,稱為經行乳房脹痛、經行頭痛、經行眩暈、經行發熱、經行泄瀉、經行水腫、經行口糜(經行口瘡)、經行風疹塊、經行情誌異常等。
中醫學認為,婦女以血為主,經孕產乳,數傷於血,使婦女處於血不足、氣偏盛的狀態,經前期及經潮時,陰血下注血海,血海由滿則溢,則全身陰血不足。此時,因情誌所傷,勞倦過度,或大病久病,或多產房勞而導致肝腎陰虛、肝氣鬱結、脾腎陽虛或瘀血阻絡而發為本病。
西醫學認為,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與內分泌因素、精神因素有關,或與患有肝髒病及鈉鹽在體內瀦留有關,或β內啡肽釋放異常,使丘腦下部垂體卵巢子宮軸的調節功能紊亂,或體內維生素B6缺乏等,均可誘發本病。
本病多發生在35歲以上的婦女,即生育旺盛期過後,或伴有不孕症、月經失調的患者。針對已經了解的部分致病因素,中西醫均認同月經前應注意勞逸結合,避免精神過分緊張,少吃鹽,可以預防和減輕症狀。對於經前期緊張綜合征,中醫辨證施藥、施食常可獲得較為滿意的效果。現選擇經前乳脹、經行頭痛、經行眩暈、經行泄瀉、經行水腫、經行口瘡等常見病症的辨證施食,作一介紹。
2.辨證施食
(1)經前乳脹
主要症狀:本病症以肝氣鬱結為多見,患者每於經前7~14天出現乳房或乳頭脹痛,甚至不能觸衣,按之似有硬結,經後消失,呈周期性發作,或伴胸脅脹痛、小腹脹痛,或心煩易怒,或見月經失調,舌質淡紅,舌苔薄白或薄黃,脈弦。須排除乳房實質性腫塊所致的乳房脹痛。
食療原則:疏肝解鬱,理氣止痛。
食物宜忌:宜食青皮、橘皮、橘核、橘絡、金橘葉、佛手、玫瑰花、綠梅花、代代花、王不留行等食物及柴胡、枳殼、鬱金、香附等藥食兼用品;忌食油膩、生冷食物。
青皮橘皮蜜飲
“原料”青皮10克,橘皮10克,橘核15克,枳殼10克,鬱金10克,蜂蜜適量。
“製作”將青皮、橘皮、橘核、枳殼、鬱金分別揀去雜質,洗淨,曬幹後切碎,同放入砂鍋,加水浸泡透,煎煮20分鍾,用潔淨紗布過濾,收取濾汁放入容器,待其溫熱時,加入蜂蜜,拌和均勻即成。
“用法”早晚分飲,宜溫服之,經前連飲7天。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柴胡枳殼蜜飲
“原料”柴胡10克,枳殼10克,蜂蜜適量。
“製作”將柴胡、枳殼入鍋,加適量水,用小火煎煮30分鍾,取汁,待溫後調入蜂蜜即成。
“用法”上下午分飲。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柴胡海帶飲
“原料”柴胡10克,海帶15克。
“製作”將柴胡、海帶洗淨,切碎,加水適量煮取濃汁即成。
“用法”代茶頻飲。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刀豆殼橘皮飲
“原料”刀豆殼10克,橘皮6克。
“製作”將刀豆殼、橘皮洗淨,入鍋,加適量水,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即成。
“用法”上下午分飲。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三花茶
“原料”合歡花3克,佛手花3克,綠梅花2克,苦丁茶2克。
“製作”將合歡花、佛手花、綠梅花、苦丁茶同入杯中,用沸水衝泡,加蓋悶10分鍾即成。
“用法”代茶頻飲,可連續衝泡3~5次。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玫瑰蠶豆花茶
“原料”玫瑰花6克,蠶豆花10克。
“製作”將玫瑰花、蠶豆花分別洗淨,瀝幹,一同放入茶杯中,加開水衝泡,蓋上茶杯蓋,悶10分鍾即成。
“用法”代茶頻飲。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玫瑰茉莉花茶
“原料”玫瑰花、茉莉花各3克。
“製作”將玫瑰花、茉莉花一同置於茶杯中,用沸水衝泡後加上杯蓋,浸泡5~10分鍾即成。
“用法”代茶頻飲。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佛手合歡茶
“原料”佛手花5克,合歡花3克。
“製作”將佛手花與合歡花揀雜,同放入杯中,用沸水衝泡,加蓋悶10分鍾即成。
“用法”代茶頻飲,一般可衝泡3~5次。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佛手粥
“原料”佛手20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製作”將佛手洗淨,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用小火煮至水剩一半,取汁,加入大米和適量水,繼續用小火煮至粥稠,調入白糖即成。
“用法”早晚分食。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鬱金粥
“原料”鬱金15克,大米100克。
“製作”將鬱金洗淨,入砂鍋中,加水適量煎取濃汁,然後加入大米煮成粥。
“用法”早晚分食。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川芎金橘葉粥
“原料”川芎10~15克,金橘葉10克,大米100克。
“製作”將川芎、金橘葉洗淨,入砂鍋中,加水適量煎取濃汁,然後加入大米煮成粥即成。
“用法”早晚分食。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解鬱粥
“原料”柴胡9克,鬱金15克,佛手9克,海藻15克,大米100克,紅糖適量。
“製作”將前4味藥水煎30分鍾,取汁棄渣,加入大米、紅糖,煮成粥即成。
“用法”早晚分食。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佛手海蜇粥
“原料”海蜇皮100克,糯米100克,佛手30克,荸薺100克,白糖適量。
“製作”將海蜇皮切成細絲,用鹽水浸泡半小時後漂洗去異味,瀝幹水;把荸薺洗淨,去外層皮,切成小丁。將糯米中的雜質揀淨,放入清水中淘洗幹淨,與荸薺丁、海蜇皮、佛手一同放入洗淨的煮鍋內,加適量清水,置於火上煮,水沸後,轉用小火熬煮成粥,放入白糖拌勻即成。
“用法”早晚分食。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玫瑰櫻桃粥
“原料”白玫瑰花3克,櫻桃50克,糯米100克,白糖適量。
“製作”將未完全開放的玫瑰花采下,輕輕撕下花瓣,用清水洗淨。再將糯米淘洗幹淨入鍋,加水1000毫升,用大火煮沸後轉用小火熬煮成稀粥,加入玫瑰花、櫻桃、白糖,稍煮即成。
“用法”早晚分食。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茉莉花粥
“原料”茉莉花20朵,大米100克,白糖適量。
“製作”將茉莉花摘去蒂,漂洗幹淨,大米淘洗幹淨。取鍋放入清水、大米,煮至粥成時,加入茉莉花、白糖,再略煮即成。
“用法”早晚分食。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大貝陳皮粥
“原料”大貝母15克,陳皮10克,大米100克。
“製作”將大貝母研成細粉備用。陳皮洗淨,大米淘洗幹淨,同入鍋中,加水適量,大火煮沸,改小火煮成稠粥,調入大貝母粉,再煮2沸即成。
“用法”早晚分食。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橘皮荸薺煎
“原料”鮮橘子皮30克,荸薺100克,大蒜15克,紅糖適量。
“製作”將前3味洗淨加水煎湯,去渣取汁,入紅糖攪勻即成。
“用法”上下午分食。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青柑皮粉
“原料”青柑皮粉250克。
“製作”將每年5~6月份收集自落的幼果,取皮曬幹,切絲或切片;或7~8月份采收未成熟的果實,在果皮上縱剖成四瓣至基部,除盡瓤肉,曬幹,切片或切絲備用。將青柑皮研成細粉即成。
“用法”每次6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三核粉
“原料”橘核、荔枝核、山楂核各150克。
“製作”將以上3核洗淨,曬幹或烘幹,研成細末,瓶裝即成。
“用法”每次10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四海舒鬱粉
“原料”木香15克,陳皮粉、海蛤粉各6克,海藻、昆布、海螵蛸各60克。
“製作”將以上6味共研為細末,瓶裝即成。
“用法”每次10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金橘粉
“原料”金橘1000克。
“製作”秋季金橘成熟時采摘,或由市場購買,揀雜,除去金橘蒂柄及有斑紋者,洗淨,曬幹,或用微火焙幹,研成細末,瓶裝即成。
“用法”每次15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金橘蒲公英粉
“原料”金橘1000克,蒲公英500克。
“製作”秋季金橘成熟時采摘,或由市場購買,除去金橘蒂柄及有斑紋者,洗淨,曬幹,或用微火焙幹,與蒲公英一同研成細末,瓶裝即成。
“用法”每次15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金橘香附粉
“原料”金橘1000克,香附500克。
“製作”除去金橘的蒂、柄,洗淨,曬幹,或用微火焙幹,與蒲公英一同研成細末,瓶裝即成。
“用法”每次15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陳皮海帶
“原料”陳皮25克,幹海帶150克,大白菜250克,香菜、醬油、白糖、香油、醋、味精各適量。
“製作”將幹海帶放蒸籠中蒸20分鍾,取出投入熱水中浸泡30分鍾,待海帶充分發好後撈出,用溫水洗去泥沙,洗淨後瀝幹,切成細絲;大白菜去老葉洗淨,切成細絲,然後與海帶絲一同擺在盆內;取碗1隻,加入醬油、白糖、香油、味精,一起調勻,澆在海帶絲和大白菜絲上;陳皮用開水泡開,換幾次水後撈出,刮去皮裏白肉,洗淨瀝幹,剁成細末,放入碗中,加醋攪拌成陳皮液,倒入盤中菜絲上,攪拌均勻,撒上香菜段即成。
“用法”佐餐,隨量食用。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香櫞米醋浸海帶
“原料”海帶120克,香櫞皮9克,米醋1000毫升。
“製作”將海帶、香櫞皮洗淨,入米醋中浸泡7天即成。
“用法”每次吃海帶10克,每日2次。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涼拌海帶橘皮絲
“原料”泡發好的海帶250克,橘皮絲30克,豆腐幹100克,精鹽、白糖、醬油、味精、薑末、香油各適量。
“製作”將泡發好的海帶洗淨,用開水燙過,撈出切成細絲,放在盤中;再將豆腐幹切成絲,與橘皮絲一同倒入盤中,加入精鹽、白糖、醬油、味精、薑末,淋入少量香油拌勻即成。
“用法”佐餐,隨量食用。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佛手蘋果夾
“原料”鮮佛手花、檸檬汁各15克,蝦蓉、麵粉各150克,大蘋果5個,白糖30克,蘋果泥50克、植物油、醋各適量。
“製作”將麵粉與植物油、澱粉攪拌均勻,製成酥炸粉;再把蘋果泥、檸檬汁、醋、白糖攪拌均勻,製成糖醋汁;將蘋果去蒂、皮、核,切成蘋果夾片,中間橫切約2/3,不要切斷,切好後浸泡在清水中;佛手花洗淨,用清水浸透,吸幹水,放入碗中,加蝦茸攪拌均勻,逐片夾入蘋果夾內,抹勻抹平;每片放入酥粉裏裹勻,放入平底鍋內,煎至金黃色,熟後鏟出控油,裝盤即成(將糖醋汁煮沸,過濾,供食用時蘸食)。
“用法”當點心,隨量食用。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蛋包佛手
“原料”鮮佛手花30克,雞蛋4個,番茄1個,蔥花、薑末、植物油、黃酒、精鹽、白糖各適量。
“製作”將鮮佛手花擇洗幹淨,用白紗布吸幹水,放入碗裏,加精鹽、白糖、黃酒攪拌均勻,醃漬入味;番茄洗淨,用開水燙一下,去皮切碎;炒鍋上火,放油燒至五成熱,蔥花、生薑末煸香,下番茄丁炒透,撒入鮮佛手花,出鍋倒入碗內;雞蛋打入大碗內,加精鹽抽打成蛋糊。炒鍋上火,放油燒熱,倒入蛋糊後轉動,使其成一圓餅,待其完全凝結時,把番茄丁和鮮佛手花放在中間,把蛋餅兩端疊起,成橢圓形,再用鏟子將其翻個兒,兩邊呈黃色時出鍋,裝盤即成。
“用法”佐餐,隨量食用。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紫菜蘿卜湯
“原料”白蘿卜250克,紫菜15克,陳皮2克,精鹽、醋各適量。
“製作”將蘿卜洗淨,切絲;紫菜、陳皮洗淨,切碎,共放入鍋內,加水煎煮半小時,加食鹽、味精調味即成。
“用法”佐餐,隨量食用。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代代花豆腐
“原料”鮮代代花10朵,豆腐3塊,洋蔥絲15克,香菜末10克,植物油、黃酒、香油、精鹽、胡椒粉各適量。
“製作”將鮮代代花取瓣洗淨,控幹水,待用;每塊豆腐切成兩大片,上籠蒸成蜂窩狀取出,切成條;炒鍋燒熱,放油燒至六成熱,放入豆腐條,炸成黃色,撈出,控油;再將炸好的豆腐條斜著片約1/3深花刀,再放入油鍋炸一下。炒鍋上火,放油燒至五成熱,放入洋蔥絲煸炒,加入黃酒、清水、香菜末,煮沸後放入豆腐,小火煨10分鍾,放入精鹽、胡椒粉,調好口味,放入代代花瓣,稍沸,出鍋即成。
“用法”佐餐,隨量食用。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代代花蘿卜湯
“原料”鮮代代花10朵,白蘿卜150克,胡蘿卜250克,鮮湯、黃酒、蔥花、香菜、香油、精鹽、胡椒粉各適量。
“製作”將鮮代代花擇洗幹淨,浸泡在涼水裏;白蘿卜洗淨,去皮,切丁;胡蘿卜用鹽水煮3分鍾,撈出去皮,切成條;香菜洗淨,切末。炒鍋放香油燒熱,放白蘿卜丁、胡蘿卜條,煸炒後放入鮮湯拌勻,小火煮20分鍾,使蘿卜熟爛,放入鮮湯、黃酒、精鹽、胡椒粉拌勻,撒入鮮代代花瓣,略煮片刻,撒上香菜末、蔥花即成。
“用法”佐餐,隨量食用。
“功效”疏肝理氣,解鬱消脹。適用於肝鬱氣滯引起的經前乳脹。
(2)經行頭痛
主要症狀:本病症以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最為多見,患者每於經前或經期頭痛劇烈、脹痛或掣痛,痛處可局限於頭部一側或巔頂或全頭均痛,難以忍受,可伴惡心嘔吐,煩躁易怒,失眠多夢,舌質偏紅,苔少,脈弦細數。頭痛隨月經周期呈規律性發作2次以上者即為經行頭痛,須與經期感冒、高血壓病及顱內占位性病變的頭痛相鑒別。
食療原則:滋補肝腎,平肝熄風。
食物宜忌:宜食芹菜、苦瓜、絲瓜、綠豆、菊花腦、馬蘭頭、桑葉、菊花、枸杞子、鉤藤等食物及藥食兼用品;忌食蔥、蒜、辣椒、羊肉、生薑、酒等辛辣動火食品。
菊花槐花茶
“原料”菊花6克,槐花5克。
“製作”將菊花、槐花洗淨後同放入杯中,用沸水衝泡,加蓋悶10分鍾即成。
“用法”代茶頻飲,可衝泡3~5次。
“功效”養陰平肝。適用於陰虛陽亢引起的經行頭痛。
杞菊決明子茶
“原料”枸杞子20克,菊花5克,決明子30克。
“製作”將枸杞子、菊花、決明子洗淨後,放入杯中,用沸水衝泡,加蓋悶10分鍾即成。
“用法”代茶頻飲,可衝泡3~5次。
“功效”養陰平肝。適用於陰虛陽亢引起的經行頭痛。
川芎白芷茶
“原料”川芎15克,白芷10克。
“製作”將川芎、白芷分別揀雜、洗淨後瀝水,切成片,同放入砂鍋,加水適量,中火煎煮15分鍾,用潔淨紗布過濾取汁即成。
“用法”代茶頻飲。
“功效”養陰平肝。適用於陰虛陽亢引起的經行頭痛。
川芎糖茶
“原料”川芎10克,綠茶6克,紅糖適量。
“製作”將川芎、綠茶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用中火煎煮30分鍾,去渣取汁,趁熱調入紅糖,待糖溶化即成。
“用法”代茶頻飲。
“功效”養陰平肝。適用於陰虛陽亢引起的經行頭痛。
桑菊茶
“原料”桑葉20克,白菊花15克。
“製作”將桑葉、白菊花分別揀雜,同放入砂鍋,加水適量,中火煎煮20分鍾,用潔淨紗布過濾,取汁即成。
“用法”代茶頻飲。
“功效”養陰平肝。適用於陰虛陽亢引起的經行頭痛。
杞菊柿葉茶
“原料”枸杞子10克,菊花5克,幹柿葉6克(鮮柿葉12克)。
“製作”將柿葉洗淨,曬幹,研成粗末備用。將枸杞子、菊花與柿葉粗末同放入有蓋杯中,用沸水衝泡,加蓋悶15分鍾即成。
“用法”代茶頻飲,每日1劑,每劑可衝泡5次。
“功效”滋補肝腎,平肝止痛。適用於陰虛陽亢引起的經行頭痛。
枸杞頭荸薺汁
“原料”鮮枸杞頭250克,鮮荸薺250克。
“製作”將鮮枸杞頭、鮮荸薺分別洗淨,放入溫開水中浸泡15分鍾,取出,切碎,立即放入家用搗攪機中攪打成漿汁,用潔淨紗布過濾取汁,用小火煮沸即成。
“用法”上下午分飲。
“功效”養陰平肝。適用於陰虛陽亢引起的經行頭痛。
川芎菊花蜜飲
“原料”川芎20克,白菊花15克,蜂蜜適量。
“製作”將川芎、白菊花分別擇洗幹淨,川芎切成片,與白菊花同放入砂鍋,加水煎煮20分鍾,濾汁去渣,趁溫調入蜂蜜,拌勻即成。
“用法”上下午分飲。
“功效”養陰平肝。適用於陰虛陽亢引起的經行頭痛。
枸杞子芹菜汁
“原料”枸杞子30克,新鮮芹菜(包括根、莖、葉)250克。
“製作”將枸杞子洗淨,放入沸水中燙泡3分鍾,連同燙泡液備用。將芹菜洗淨,晾幹,放入沸水中燙泡3分鍾,取出後,切細,與枸杞子及其燙泡液汁同放入家用搗攪機中,快速攪打成漿汁,用潔淨紗布過濾,取汁即成。
“用法”上下午分飲。
“功效”養陰平肝。適用於陰虛陽亢引起的經行頭痛。
蘆筍糊冷飲
“原料”罐頭蘆筍1聽。
“製作”將罐頭蘆筍啟封後,取出蘆筍及汁液,倒入家用粉碎機中快速打成糊,加入等量的涼開水,攪勻後貯入冰箱即成。
“用法”當冷飲,每日2次,3日內飲完。
“功效”養陰平肝。適用於陰虛陽亢引起的經行頭痛。
荷葉川芎粥
“原料”鮮荷葉1張,川芎15克,大米100克。
“製作”將鮮荷葉擇洗幹淨,晾幹,切成小片,或切成小碎末,與揀雜切成片的川芎同放入砂鍋,加水適量,中火煎煮15分鍾,濾過,去渣取汁,備用。將大米淘洗幹淨,放入砂鍋,加水適量,大火煮沸,調入荷葉、川芎煎汁,改用小火煨煮至大米熟爛,粥黏稠即成。
“用法”早晚分食。
“功效”養陰平肝。適用於陰虛陽亢引起的經行頭痛。
黃牛腦髓酒
“原料”牛腦髓1個,白芷、川芎各30克,白酒適量。
“製作”將白芷、川芎入鍋加水適量煎煮20分鍾,去渣取汁,與牛腦髓、白酒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燉煮至牛腦髓熟爛即成。
“用法”佐餐,隨量食用。
“功效”養陰平肝。適用於陰虛陽亢引起的經行頭痛。
川芎白芷燉魚頭
“原料”川芎、白芷各10克,鱅魚頭500克,蔥、胡椒、生薑、精鹽各適量。
“製作”將魚頭去鰓,洗淨,連同川芎、白芷、蔥、胡椒、生薑放入砂鍋內,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再以小火燉半小時,入精鹽調味即成。
“用法”佐餐,隨量食用。
“功效”養陰平肝。適用於陰虛陽亢引起的經行頭痛。
川芎煮雞蛋
“原料”川芎5~9克,雞蛋2個,大蔥5根。
“製作”將川芎、雞蛋、大蔥同放砂鍋中加水煮,雞蛋熟後剝殼再煮片刻即成。
“用法”吃蛋喝湯,每日1次,連食數天。
“功效”養陰平肝。適用於陰虛陽亢引起的經行頭痛。
菊花腦海米湯
“原料”菊花腦250克,海米15克,精鹽、味精、香油各適量。
“製作”菊花腦取其嫩頭,洗淨備用。海米用冷水浸泡後洗淨,放入砂鍋,加適量水,用大火煮沸10分鍾,放入菊花腦,再煮至沸,加入精鹽、味精,拌和均勻,淋入香油即成。
“用法”佐餐,隨量食用。
“功效”養陰平肝。適用於陰虛陽亢引起的經行頭痛。
天麻石決明豬腦湯
“原料”豬腦1個,天麻10克,石決明15克。
“製作”將豬腦、天麻、石決明洗淨,鍋中加水適量,以小火燉1小時成厚羹湯,去渣即成。
“用法”上下午分食,吃豬腦喝湯。
“功效”養陰平肝。適用於陰虛陽亢引起的經行頭痛。
天麻決明海帶湯
“原料”天麻10克,決明子30克,水發海帶100克,植物油、蔥花、薑末、精鹽、味精各適量。
“製作”將水發海帶洗淨後晾幹,切成小菱形片,放入碗中;將天麻擇洗幹淨,切成片,與揀雜後敲碎的決明子同放入砂鍋,加水適量,濃煎30分鍾,過濾取汁。炒鍋置火上,加植物油燒至六成熱,加蔥花、薑末煸炒出香,倒入海帶片,翻炒中加清水適量,並調入天麻、決明子濃煎汁,拌和均勻,改用小火煨煮片刻,加精鹽、味精,拌勻即成。
“用法”佐餐,隨量食用。
“功效”養陰平肝。適用於陰虛陽亢引起的經行頭痛。
(3)經行眩暈
主要症狀:本病症以肝血虛最為多見,患者每值經期,或經行前後頭目眩暈,月經量少、色淡質稀,麵色萎黃或蒼白,心悸,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眩暈隨月經周期呈現規律性發作2次以上者即可稱經行眩暈,須與高血壓病、貧血、梅尼埃病等病引起的眩暈相鑒別。
食療原則:養血,柔肝,定眩。
食物宜忌:宜食豬肝、羊肝、牛肝、東阿阿膠、桑椹、黑芝麻、菠菜、荔枝、鱖魚、牡蠣肉、烏龜、枸杞子、當歸、熟地黃、製何首烏等食物及藥食兼用品;忌食生冷、辛辣的刺激性食物。
桑椹牛奶茶
“原料”新鮮桑椹50克,鮮牛奶200毫升。
“製作”將新鮮桑椹洗淨,瀝幹,放入大茶杯中,用沸水衝泡,加蓋,悶15分鍾,待用。將鮮牛奶放入另鍋,用中火煮沸即離火,將牛奶調入衝泡桑椹的杯中,拌和均勻即成。
“用法”上下午分飲。
“功效”養肝補血定眩。適用於肝血不足引起的經行眩暈。
鴨肝阿膠粥
“原料”鴨肝60克,東阿阿膠10克,粟米100克,蔥花、薑末、精鹽、味精各適量。
“製作”將鴨肝洗淨,剁成泥糊,備用。粟米淘洗幹淨,放入砂鍋,加適量水,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煨煮30分鍾;另鍋放入阿膠,加水後用中火煮沸,待阿膠完全烊化後加入粟米粥中,加入鴨肝泥糊,拌和均勻,加蔥花、薑末,繼續用小火煨煮至粟米熟爛,加精鹽、味精,攪勻即成。
“用法”早晚分食。
“功效”養肝補血定眩。適用於肝血不足引起的經行眩暈。
雞血小麥粥
“原料”小麥150克,鮮雞血1碗,米酒100毫升。
“製作”將小麥淘洗幹淨入鍋,加水適量,用大火煮沸,轉用小火熬煮成粥;雞血用酒拌勻,放入小麥粥內煮熟即成。
“用法”每日1劑,分2次食用。
“功效”養肝補血定眩。適用於肝血不足引起的經行眩暈。
豬肝粥
“原料”豬肝100克,大米100克,蔥花、薑末、精鹽、香油、醬油各適量。
“製作”將豬肝洗淨,切細與生薑同放一碗內,以醬油浸漬,備用。再將大米淘洗幹淨入鍋,加水適量,用大火煮沸後轉用小火熬煮,粥熟時放入豬肝末,再稍煮片刻,放入香油、蔥花即成。
“用法”早晚分食。
“功效”養肝補血定眩。適用於肝血不足引起的經行眩暈。
歸芍杞子粥
“原料”當歸20克,白芍20克,枸杞子20克,大米100克,冰糖適量。
“製作”將當歸、白芍、枸杞子分別洗淨,當歸、白芍切成片或切碎,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水,煎取濃汁備用。將枸杞子與淘淨的大米一起放入砂鍋,加水煨煮成稠粥,粥成時,加入當歸、白芍濃煎汁,並加入冰糖(研碎成末),拌和均勻,再煨煮至沸即成。
“用法”早晚分食。
“功效”養肝補血定眩。適用於肝血不足引起的經行眩暈。
參歸海參羹
“原料”黨參15克,當歸15克,炙黃芪15克,海參50克,紅棗15枚,紅糖適量。
“製作”將黨參、當歸、黃芪洗淨,切成片,同入砂鍋,加水濃煎2次,每次30分鍾,合並2次濾汁,備用;將海參泡發,縱剖成細條,切成黃豆大小的丁,待用。將紅棗洗淨,放入砂鍋,加適量水,用大火煮沸,放入黨參、黃芪、當歸煎汁,改用小火煨煮20分鍾,放入海參丁,加紅糖,共煮10分鍾,用濕澱粉勾芡成羹即成。
“用法”早晚分食。
“功效”養肝補血定眩。適用於肝血不足引起的經行眩暈。
雞肝枸杞羹
“原料”雞肝30克,枸杞子15克,黃酒、精鹽、味精各適量。
“製作”將枸杞子洗淨,放入鍋中,加入鮮湯煮沸,用小火燉30分鍾,然後加入洗淨剁爛的雞肝,加入黃酒,燉成糊羹,再加精鹽、味精調味即成。
“用法”早晚分食。
“功效”養肝補血定眩。適用於肝血不足引起的經行眩暈。
紅棗豬血羹
“原料”紅棗250克,豬血500克,精鹽、味精、黃酒、蔥花、薑末各適量。
“製作”將豬血洗淨,切成丁塊;紅棗衝洗幹淨,剔去棗核後切碎。炒鍋上火,加入適量清水和豬血、紅棗、黃酒、蔥花、薑末,用大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燉至湯汁稠濃時,再加入精鹽、味精,稍燉即成。
“用法”早晚分食。
“功效”養肝補血定眩。適用於肝血不足引起的經行眩暈。
羊肝羹
“原料”羊肝1具,羊脊肉100克,枸杞子30克,豆豉汁20毫升,蔥白、精鹽、味精、濕澱粉各適量。
“製作”將羊肝、羊肉去筋膜,切片;將枸杞子洗淨。鍋置火上,加適量水,下入羊肝片、羊肉片、豆豉汁,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煮至羊肝、羊肉熟透後,放入濕澱粉攪勻成羹,再下蔥白、精鹽、味精調味即成。
“用法”早晚分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