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是不是說得遠了一點?那就還是言歸正傳回到關於道路的話題上來吧。
從我們國家上上下下一致認識到社會主義就是要國富民強這樣一個最樸素的道理之後,我們就同心同德地開始向貧窮落後宣戰了。然而道路始終是一個困擾我們經濟發展的難題。這些年來,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要想富先修路”恐怕是使用最多的一句民諺。於是,我們修了京九鐵路,我們開辟了無數條新的航路和高速公路。就說我們山西吧,全省人民發憤圖強,硬是節衣縮食修了一條太舊高速公路。而且縣縣鄉鄉村村都在修路。連錫崖溝這樣被大山包圍的小小山村奮戰了幾十年最終也修了一條通向外麵世界的突圍之路。和錫崖溝一樣,在太行山區的腹地,還有一個地地圖上都很難找到的小小山村——左權縣的羊角鄉,他們也修了一條路。
羊角鄉修的這條名為黃澤關公路全長隻有9.5公裏,然而這卻是一條極不平凡的道路。這個山西省最東麵的小小山村與河北省武安縣遙遙相望,雞犬之聲相聞卻老死不相往來。為什麼?因為沒有路,要想到武安去,就要先坐汽車到陽泉,再坐火車出省到河北,再轉車才能到武安。這真是大自然的一個惡作劇。於是羊角鄉的人們不知火車是什麼樣子,房子怎能十幾層摞在一起;於是羊角鄉盛產的花椒、核桃、山藥蛋賣不出去,生了蟲子爛掉了;於是,心眼活絡的一些年輕人向大山望了最後一眼到外麵去闖世界了……,沒有路就沒有文明,沒有文明就沒有富裕。羊角鄉的人們意識到了一定要開一條通向文明通向富裕的道路。1988年,他們向太行山宣戰了,全鄉4000名勞力硬是用一根鋼釺一根扁擔、一副肩膀,投工60萬個,挖土53萬方!為了路,瓦缸村村委主任郭乃平拿出準備自己結婚的3萬元;為了路,抗日殺敵老英雄劉二堂組成了三人父子兵一家人修了300多米,最後自己累倒在路上;為了路,下莊鄉即將退休的調研員姚何金幾年裏身先士卒,奮不顧身終於犧牲在工地上;為了路,省委辦公廳扶貧工作隊來到了羊角,全力以赴支持了鄉民的修路壯舉,省委常委、秘書長武正國百忙之中先後八次來到羊角指導參與修路工作。上下一致,同心戮力,道路終於修通了。當一輛輛汽車滿載著羊角鄉的土特產沿著新修的公路風馳電掣從門前閃過,當羊角的村民們第一次坐上汽車走出大山看到外麵 的精彩世界,當這條他們一錘一鑿修成的道路終於給他們帶來了富裕帶來了歡樂的時候,我們看到羊角鄉的人們笑了,笑得那麼甜蜜,笑得那麼自豪。我們看到羊角鄉的人們眼睛裏閃著亮,他們看到了未來,看到了希望。
我們常常把鐵路公路幹線比做大動脈,那麼,黃澤關公路隻不過是一條微細血管而已。然而就是這許許多多微細血管的存在,才使我們整個社會的機體運轉自如充滿活力。這條隻有9.5公裏原黃澤關公路使羊角鄉這塊組織呈現了新的生機。羊角鄉的人們從這裏走出大山,走上了國道,走上了高速公路,和外麵的世界和現代文明連在一起了。
路是文明的觸角。當我們這塊土地上所有像羊角鄉的地方都能用自己的雙手推開大山的阻隔,讓這文明的延伸到自己的家門前的時候,我們民族的物質精神文明必將躍上一個新的高度。
(原載《火花》199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