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我國基金業進入“品牌博弈時代”(1 / 1)

在牛市行情的主導下,我國基金業加速了洗牌的進程,不同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份額和基金資產淨值規模的分化趨勢不斷拉大。

據萬得資訊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07年6月30日,國內基金管理公司的平均資產管理規模達到320億元,其中有5家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募基金資產規模超過了1000億元,分別是:華夏基金管理公司、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嘉實基金管理公司、易方達基金管理公司、博時基金管理公司。這5家基金公司管理規模都超過千億元資產,而排在最後麵的公司管理的資產僅有1.26億元,兩極差距超過1000倍。由此可見,中國的基金公司已經進入大贏家通吃、勝者為王的時代,基金公司的實力和品牌效應越發顯著。

基金業績成為基金公司致勝的關鍵因素。2007年上半年,在偏股型基金中,華夏大盤精選收益最高,為109.55%,而成績最差的基金收益僅為25.99%。上投摩根內需動力基金、工銀瑞信創新基金等也受到足夠的市場關注和低的配售比例,投資者火熱的認購熱情湧向綜合實力強的品牌基金公司。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不少新基金發行多日,都還未達到募集規模上限。投資者對知名基金公司的熱情追捧說明,有品牌影響力的基金公司將越來越強,而缺乏品牌競爭力的公司麵臨的生存問題更加嚴峻。

國內基金業出現的這種分化局麵決不是獨有的現象。在國外成熟市場上,基金行業也存在著這種效應,英國基金管理行業每年新增的資金大多流向行業龍頭。

截止2007年5月29日,我國小基金公司旗下基金表現優異,天相投資的統計顯示,長信、中郵、天治、光大保德信、巨田、國聯安、興業、萬家、泰信、東方、益民等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業績全麵領先於大型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

但是,“5.30”成了分水嶺,5月30日以來業績靠前的幾乎全部是大基金公司旗下基金,這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為華寶興業,該基金公司管理的華寶動力、華寶增長、華寶成長、華寶收益、寶康消費品等基金淨值增長均在13%以上。

其他表現突出的基金公司還有博時、南方、廣發、嘉實、諾安、國泰、上投摩根、景順長城和銀華等大公司,這些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淨值增長多數在10%以上,顯示出集體優異的特征。

而排名墊底的多為小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其中有一家小公司管理的三隻偏股基金全部淨值負增長,使投資者蒙受了較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