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了幾年的股市低迷,中國的股市終於迎來了兩年的牛市,在這兩年的牛市中,賺錢效應的顯現再次把龐大的投資者拉會股市,中國股市看起來是形式一片大好,似乎,做股票的人應該大賺特賺,但是根據調查,盡管2006年是大牛市,但隻有5%左右的被調查者全年收益在100%以上,在幾近瘋狂的上漲行情之中,仍然有30%的被調查者沒有獲利,甚至有2%的被調查者虧損超過50%。
從這些現象,我們可以看到,在整個散戶群體中,“隻賺指數不賺錢”的現象非常嚴重。股民們跟隨K線圖殺進殺出,但是很多人突然發現,自己不僅沒有跑贏大牛市,而且還賠錢了。也許很多股民無法理解這種現象:牛市賠錢不賺錢,或者賺了指數卻賠了股價差。但是從另一個方麵,我們卻也可以看到,中國投資基金的人可謂是這次股市上漲的真正贏家。到2006年底,成立滿一年的168隻股票型和偏股型開放式基金,2006年平均份額淨值增長率高達103.31%,而且,其中收益率超過100%的基金就超過80隻。從這些數據來看,基金的收益的確是比股票要好的多。
在基金的良好收益裏,基民瀟灑自在,不用擔心太多,股民看見基民這般瀟灑自在,也開始向基民轉移,散戶集體浩浩蕩蕩向基民轉移。在2006年的一年中,基金首發規模4000億元,總規模已經超過了8000億元,新開戶800萬戶,基民人數達到了1500萬人。股民以如此大規模地向基民轉移,自然對於散戶來說,購買基金遠比購買股票來的安全劃算。因為同炒股相比,買基金省心又賺錢。適合廣大沒有專業知識的投資者。
基金的好處在於,它是有專業的投資機構投資,投資者自己可以不必花很多的時間和經曆去琢磨底在何處?頂又在哪兒?也不必去時刻關注下一波的熱點在何處,根本不用像炒股那樣煞費苦心,隻要每周去關心一下淨值就可以了。炒股的確是需要費盡心機的,很累人,要時刻關注,大盤漲了,自己的股票小於大盤,就會因此而發愁;大盤小跌,股民又會因為自己持有的股票跳水,更加愁悶;如果把股票甩了,這股票可能會火箭式大漲,這樣股民就會為自己的失誤遺憾追悔莫及;而如果看到有的股票漲了而自己沒買,那更是煩丄加煩。所以,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股票交易大廳裏的 股民們六神無主,坐立不安。他們高度緊張,無論漲跌都有鬱悶的事。
投資股票總是會讓人浪費很多的精力,結果還很可能是讓你後悔遺憾的賠錢。在現在的市場氛圍裏,很多人都喜歡投資,這是正常的。投資當然可以是參與股市,但是參與股市未必一定要去炒股,購買基金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相對於股票的高風險,基金有著比較穩定的特點,因為你不必去關心什麼熱點,也不必費心個股的變化,所有的事情都讓你所雇用的基金經理們去承擔吧,他們會盡心為你策劃好一切,讓你避開風險,獲得穩定的高額收益。而你在基金經理們的操心經營中,不必去擔心什麼,牛市中能分享平均利潤,這就很不錯;熊市中你的虧損幅度也會遠遠小於大盤縮水的幅度,和股市比起來,風險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的,而且從長線來看,基金投資的收益穩定性肯定是要超過散戶的股票投資的。從這些分析來看,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基民都是比股民要省心省力,而且收益的比率也比股民要高。在這樣的情況下,相信大家都明白了,對於沒有多少專業知識的投資者來說,購買基金是一個比較明智的選擇。
過去一年的市場是最有力的說話武器,在2006年,基民的收益遠大於股民,這樣的狀況才導致了現在基金行業的大火,到處都是排隊購買基金的隊伍。在牛市中,投資專家建議大家:炒股不如買基金。專家的建議自然是有道理的,其實,不隻是專家這樣建議,即使沒有專家的建議,通過上麵我們的分析,明眼的人也都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炒股不如買基金。
通過過去一年的牛市,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小投資者已經開始將直接的股票投資轉為購買基金的簡介投資,這是證券市場走向成熟的重要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