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深諳人情世故(1)(3 / 3)

假托第三者傳達對對方的批評

以下是我聽某企業的主管說的,他的公司有幾位兼職的女職員言談不很高雅,甚至對他這個上司說起話來像對待朋友一樣。有一天,他告訴一個已經任職兩三年的女職員:“最近的年輕人說話有點隨便,請你代我轉告一下好嗎?”

那個女職員回答:“是”,結果卻很令人意外。那幾個兼職的女職員談吐多少有所改善,而那個負責轉告的女職員對自己的談吐最為小心翼翼。恐怕是“最近的年輕人”這句話讓那個女職員覺得自己也包括在內。

這個女職員的情形,連主管也意想不到。這也可以用做批評別人時的方法,也就是說托諸“第三者”而不要直接批評。如此一來,對方就會虛心接受而不太會產生反感。

然而,這種托諸“第三者”的批評,如果太過明顯,聽起來倒像“指桑罵槐”。這一點可要多留意。

64.禮尚往來有技巧

送禮是在人情往來中不能少的手段。送得好,方法得當,會皆大歡喜,境界全出。送得不好,讓人擋回,觸了黴頭,定會堵心數日。所以,隻有巧妙掌握送禮的技巧,才能給整個送禮過程畫一個漂亮的句號。

送禮者最頭疼的事,莫過於對方不願接受或嚴辭拒絕,或婉言推卻,或事後送回,都令送禮者十分尷尬,弄得錢已花,情未結,賠了夫人又折兵,真夠慘兮兮的。那麼,怎樣才能防患於未然,一送一個準兒呢?關鍵便是借口說得好不好,送禮的說道圓不圓,你的聰明才智應該多用在這個方麵。有以下辦法:

借花獻佛

如果你送土特產品,你可說是老家來人捎來的,分一些給對方嚐嚐鮮,東西不多,又沒花錢,不是單買的,請他收下。一般來說受禮者那種因盛情無法回報的拒禮心態可望緩和,會收下你的禮物。

暗度陳倉

如果你送的是酒一類的東西,不妨假借說是別人送你兩瓶酒,來和對方對飲共酌,請他準備點菜。這樣喝一瓶送一瓶,禮送了,關係也近了,還不露痕跡,豈不妙哉。

借馬引路

有時你想送禮給人,而對方卻又與你八竿子拉不上關係,你不妨選受禮者的生誕婚日,邀上幾位熟人一同去送禮祝賀,那樣一般受禮者便不好拒絕了,當事後知道這個主意是你出的時,必然改變對你的看法,借助大家的力量達到送禮聯情的目的,實為上策。

移花接木

老張有事要托小劉去辦,想送點禮物疏通一下,又怕小劉拒絕駁了自己的麵子。老張的愛人與小劉對象很熟,老張便用起了夫人外交,讓愛人帶著禮物去拜訪,一舉成功,禮也收了,事也辦了,兩全其美。看來,有時直接出擊不如迂回運動能收奇效。

先說是借

假如你是給家庭困難者送些錢物,有時,他們自尊心很強,輕易不肯接受幫助。你若送的是物,不妨說,這東西我家撂著也是閑著,讓他拿去先用,日後買了再還;如果送的是錢,可以說拿些先花,以後有了再還。受禮者會覺得你不是在施舍。日後又還,會樂於接受的。這樣你送去的目的就會達到了。

借機生蛋

一位學生受老師恩惠頗多,一直想回報但苦無機會。一天,他偶然發現老師紅木鏡框中鑲著字畫竟是一幅拓片,跟屋裏雅致的陳設不太協調。正好,他的叔父是全國小有名氣的書法家,手頭正有他贈的字畫。他馬上把字畫拿來,主動放到鏡框裏。老師不但沒反對,而且非常喜愛。學生送禮回報的目的終於達到了,如不能“雪中送炭”,“錦上添花”也是良策。

借路搭橋

有時送禮不一定自己掏錢去買,然後大包小包地送去,在某種情況下人情也是一種禮物。比如,你能通過一些關係買到出廠價、批發價、優惠價的東西,當你為朋友同事買了這些東西後,他們在拿到東西的同時,已將你的那份“人情”當作禮物收下了。你未花分文,隻不過搭上點人情和工夫,而收到的效果與送禮一般無二。受禮者因交了錢,收東西時心安理得,毫無顧慮;送情者無本萬利,自得其樂。

65.掌握拉攏關係的“天時地利”

常言道:“人情賣給熟麵孔。”給不給麵子往往是熟人之間的事。因此,與陌生人拉關係、套近乎,光是厚臉皮不行,死磨硬泡更談不上,必須講究方法,講究步驟。俗話說,一回生,兩回熟,隻要能打開突破口,與對方拉上關係,就要毫不放鬆,接二連三地貼上去,日久天長,雙方的關係就有點兒扯不清了。有人總結了一套技巧,現介紹如下:

製造自然接近對方身體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