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與朋友相處的藝術(2)(3 / 3)

一旦你與他人的關係出現這種緊張的狀況,你可以采取這樣一種對策,即作為一個成熟的思考者,通過問對方為什麼他或她會得出那樣的觀點,使自己能做到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然後把自己置於對方的位置上。接下來,你可以問對方:“如果你處於我的位置,你會如何看問題,你將怎樣做?”用這樣的方法交換角色,移情地思考,就能使討論有效地進行下去。這樣做的結果必然是,避免彼此的交流充滿仇恨(如說“你是個白癡”;“你遲鈍得像榆木疙瘩”),雙方能夠相互了解,和諧相處,愉快合作。

通過理性建立信任

正如靠理性不能完全揭開一件精美的藝術品、一段感人的音樂、一個超常的精神體驗或由幽默引起開懷大笑的奧秘一樣,要解開人際關係的奧秘也不能完全依靠理性。你的理性能力是強大的,但是,它也有局限,重要的是要認識這些局限,並尊重它們。人們試圖能用邏輯和推理解釋清楚人們所經曆的一切,這是不可能的。不過,理性有助於你搞清楚你的情感生活的輪廓和模式,以及許多形成人際關係現象的其他因素。

假定和你關係很密切的某人做的一件事深深地傷害了你。當你遇見這位朋友,問他為什麼要那樣做時,假定他的回答是“我沒有任何理由——我隻是那樣做了。”對此,你會有何感想?相反情況下,我們期望人們——包括我們自己——能了解和解釋清楚他們為何要有某種行為舉動的意圖,這樣,他們就能對自己的選擇進行某種控製。人們會因許多不同的理由——做事不假思考、自私、愚蠢、無情無義、虐待狂——而傷害與自己關係很密切的人。人們不會無端地表現出某種行為,人是有理性的動物,人們每做一件事都有其自身的考慮,你的自信和對他人的信任就是建立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的。如果你的朋友對你說:“我傷害了你,我非常抱歉——當時,我隻考慮自己,而沒有意識到會傷害你;是我錯了,今後我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了。”那麼,你就有了一個能與你的朋友在未來建立關係的基礎。但是,如果你的朋友對你說:“我傷害了你,但我說不出任何理由,我不知道以後是否還會發生類似這樣的事。”那麼,你就很難繼續信任他。繼續保持這樣的關係,就會傷害你的心。

理性是使人際關係成為可能的框架,人際之間的關係越親密,理性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也就越大。在與戀人或配偶等親密的人際關係中,你是最脆弱的,你的感情毫無保留地展示給了對方。理性是一張安全網,它能給你走高空鋼絲的勇氣。你之所以能建立起對他人的信任,是因為你認為他們的選擇是由理性所控製的,或至少受理性的影響,你依靠的就是這個信念。當然,即使最好的意圖也會被盲目的激情、難駕禦的感情、預料不到的衝動所製服。雖然感情可能會爆發,暫時地壓倒你的理性能力,但是,你的意誌和決心能再次把事情調整好,重新把理性放在首位,用理性來指導你的感情,這樣,你的選擇就能反映你最高的價值觀。這就是為什麼善於思考的人甚至在他們摔下來後,還敢繼續再走鋼絲的原因,因為他們堅信,善意的人們是服從理性的。

培養創造性

請回顧一下你最近一次開始與他人建立的一種新的關係。為了培育戀愛關係,給對方留下一個好印象,你很可能動了一番心思,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自己動手做卡,送令人驚喜的禮物,搞獨特的活動,與對方進行傾心的交談。現在,請思考一下你目前與他人擁有的長期關係:你發現你們之間開始有厭煩的感覺或裂痕了嗎?你們陷入日常的活動模式中,按照定好的計劃做同樣的事情了嗎?你們的交談總是離不開那幾個話題,發表的見解總是大同小異嗎?是不是已經不再動手做卡,送優雅的禮品給對方,使對方有小小的驚喜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也不必過分責備自己,因為這是人際關係衰退很常見的征兆。

“親昵生狎侮”,這句話說明了人們慣常的一個特性,即和我們親近的人,我們對之彙報以很放心的態度,一切問題都沒有了,一切都是老套的習慣常規了,這種情況就會消耗我們與他人關係的活力。既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有活力,有生機的,那麼,若把它們當成機器一樣,以為老是靠那一個馬達就能運轉,那將導致它們生鏽,並最終無法運轉。然而,在許多情況下,通過給它們注入與你在關係開始時投入的同樣精力,鼓勵對方意識到他或她創造性的潛力,人際關係就能夠重新恢複活力。其結果必然是:雙方之間創造性的溶合將鼓起你們生活的勇氣和力量。

珍視自由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