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與朋友相處的藝術(5)(2 / 3)

認真但不挑剔

一個人要贏得友誼,就要多看到對方的優點和長處。其實,每一個人都有長處,問題是在於發現。比如某人事業上很有才氣,但生活處世能力卻很差,那麼,如果擇其長處學習,你就會和對方建立友誼,相處和睦。相反,你睜開兩眼看對方,要求對方什麼都好,那麼,最終使你失去友誼和失去朋友。閉一隻眼看朋友,才是一種寬容的處世之道。比如你的朋友過去曾失足過,或者至今有某些缺點,你與他相處,不妨回避對方的傷疤,忘記他的過去,尊重他的今天,寄希望於他的明天,那麼,你交朋友的視野就更為寬廣,絕不會因斤斤計較某個朋友的過去而與對方不能相處。又比如,某人從前曾冒犯過你,或做了對不起你的某件事,如他已認錯了,你也不妨閉上一隻眼,讓昨日的誤會與衝突流逝,這自然不是無緣無故的寬恕,而是一種風度,同時能讓對方認識你有不凡的胸襟與風度。

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完美無缺的人,如果你睜大雙眼看對方,總可以發現對方有許多弱點,如以這種尺度去尋找朋友,你就會對生活充滿了失望。你的過分挑剔以及過分苛求,最終可能使你連一個朋友也找不到,或者說,你的朋友因你過分睜大雙眼而對你敬而遠之,遠而避之,直至退避三舍。每個人在生活中,總會遇到挫折,從挫折中經受失敗的考驗,從幼稚走向成熟,從認識弱點走向克服弱點,那麼,我們完全不必要把對方的過去洞察得完全透明化,你隻要認為對方是一個真誠的人,即使他有某些與你格格不入的嗜好或其他經曆上所沒有的東西,你也不必大加追究。睜一隻眼,即是多看到對方的長處;閉一隻眼,即是少看到對方的弱點。惟有如此,你才能永遠保持處世的樂趣。

85.信義是維持友誼的紐帶

“信義”是人們在交往中能夠履行約定而取得的信任。人們所以要重信義,是因為它是衡量一個人人格和品質的尺度。一個人“信義度”如何,決定他在交往中的地位、作用和威望。

有些人嘴上說得好聽,行動上卻不全力兌現,到頭來隻能落得個“眾叛親離”;而守信義的人,一旦承諾就把兌現諾言當成大事來辦。有位農民要蓋房,便托城裏的一位朋友買木頭,朋友千方百計把木頭買來。運到他的門前,核算下來費用高出1/3。這個農民的妻子感到吃了虧,想不要。丈夫說:“我當時和他說的,不管什麼價,弄來就行,‘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如果咱說話不算數,以後還怎麼見朋友!”他雖然多花了幾百元,但是心安理得。事後他對人說:“損失些錢財,換得了信義,值得!”看來,這位農民倒是很有些見地的,值得稱道。

在大事上要講信義;在小事上也含糊不得。比如約會,雖是小事,但同樣應注意守信。此外,“立信”又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在與人交往時,隻有一次又一次兌現諾言,才能一點一點地提高自己的信義度。立信不能一勞永逸。如果有一次無故失信,就會前功盡棄,甚至使多年精心建造起來的信義大廈毀於一旦,要想修複它需要花十倍、百倍的努力。有位青年工人存了一筆款子準備辦婚事用,正好有朋友來求借,說3個月歸還。兩個人過往至密,互相信賴,便痛快地借給了他。可是3個月過去了,朋友還沒把錢還來。他的婚事已近,急得抓耳撓腮,無奈隻得上門直言催還,搞得很不愉快。僅此一次食言,使以往的信義蕩然無存了,友誼也就此結束。所以,與人往來切記認真對待每一次信約,絕不可疏忽大意,因小失大。隻有這樣,才能建立和維持良好的關係。

另一個方麵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對朋友要說到做到。

很多時間,我們要求別人辦事,他們的反應是:“好的,好的。”

年輕時候,我聽到朋友這樣回答,就非常放心了,並且感動得很,因為有些朋友實在是才結交不久的。

然而,過不多久,便發現自己的心放得太早了。

當人們點著頭說“好的,好的”時,他隻是在口頭上說好,至於真的去實行的,如果10個裏有1個,就是你的幸運了。

應酬是怎麼一回事,你遇到像上述的朋友一多,便也明白了。

一位馬來西亞朋友朵拉說:“自以為是純純的我,究其實是蠢蠢的我。在這個大家都在忙碌的年代,居然妄想朋友聽見你的要求,就拋下自己手上的事務不去處理而特別為不在他眼前的你去奔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