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體新生進行軍訓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ACH訓練是西京學院獨具的特色。ACH以戰勝自我為前提,使學生在各種特設的環境條件下(或模擬的環境條件下)磨煉自我,約束自我,改變自我,達到心理素質的提高。
模擬訓練包括在法學專業搞模擬法庭,在營銷專業辦實驗性營銷商店及進行模擬管理、模擬金融投資、模擬寫作等。
在社會實踐方麵,西京學院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辦法,加強實例教學。學校邀請了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薑昆、戴誌誠,著名小品演員石國慶、劉遠,美術評論家邵養德等到學校作學術報告、講演,參加聯歡演出。學校還擬請著名企業家、律師等到校結合實例進行講學。
在校務管理方麵,實行“推薦/招生、教學/科研、後勤/安全、籌資/基建”四大管理一條龍,以“推薦/招生”為龍頭的新型模式。
民辦高等院校應向社會輸出兩大“產品”:一是符合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合格的大學畢業生,這是“主導產品”;二是帶動國民經濟發展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科研成果。
現代企業管理理論有一條定律:企業必須以銷售為龍頭。民辦大學是在人才大市場的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的,隻有把自己生產的“主導產品”――大學畢業生“推銷”出去,學校才能生存與進一步發展。
西京學院對畢業生推薦工作非常重視,把“招生推薦辦公室”作為一個常設機構,常年開展摸底調查,通信聯絡,與各大用人單位及國內大批人才市場保持密切聯係。學生的就業率已達到92%以上。有的專業畢業生已呈供不應求之勢。
為了進一步促進推薦工作,西京學院在1998年秋季開學不久,專門成立了“形象工程策劃辦公室”,抓好西京學院的形象工程,全麵提高西京學院的社會知名度與美譽度,已取得初步成效。
除了高質量的課堂教學與獨特的綜合訓練外,西京學院還下大力氣狠抓輔導教師與班主任隊伍建設。西京學院的全體教職工均須以校為家,進行全過程管理。這一措施對保證教學質量,促進政治思想穩定、生活有序起了很好的作用。
西京學院於1998年6月成立了兩個科研機構:知識經濟研究所和喜劇美學研究所。彙聚了陝西省一批頂尖人才,研究實力雄厚,這兩個研究所率先舉起了民辦高校向科研領域進軍的旗幟。
在教育管理方麵,西京學院全麵推行“三個一切”,即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大力開展素質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切為了學生”。西京學院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圍繞著學生展開的。1998年入冬,考慮到男生公寓暫時沒有暖氣,學校免費發了650多條毛毯。學校開設兩個餐廳,每餐供應30多種菜點,10多種甜食,主食品種豐富,飯菜價格低廉,衛生狀況達標。
“為了一切學生”。學校對少數貧困生從減免學雜費、免費進餐,到發放助學金、安排勤工儉學,使其感到西京大家庭的溫暖。
“為了學生一切”。學生在校期間的一切事情都在學校領導和教職工的心裏裝著。計算機應用自考班學生楊曉斌於1998年秋季突發急病,懷疑為出血熱,情況緊急。聞訊趕去的任萬鈞等領導和在場師生自願捐款1500餘元,立即將楊曉斌送進急診室。學生的家長事後趕到醫院,看到老師和同學們在醫院晝夜守候,精心護理,激動地流下了熱淚。楊曉斌康複後,他父親拉著楊文漢常務副校長的手說:“孩子到西京學院上學,我一萬個放心!”
三、民辦名校之夢
西京學院由於引進了企業管理文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已成為全國民辦高校先進單位、陝西省明星學校、陝西省社會力量辦學先進單位、陝西省學曆文憑考試試點單位。在此基礎上,又把青島海爾集團的管理文化引進西京學院,學校的綜合管理正向一個新的高度發起衝擊。
夢想是創造的起點。
民辦名校之夢將像一座燈塔,照耀在西京學院這艘戰艦前進的航線上……
(1999年3月14日載於《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