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當幹部,人人受鍛煉。“國酒”的班幹部是不容易當上的,因為它要經過競選演講。這就培養了學生們競爭的能力和習慣。如果這次競爭成功了,自然是會嚐到成功的喜悅,但是如果競爭失敗了,無疑是一個挫折。競爭的成功者,不等於是管理的成功者。管理者往往在實踐中又要不止一次地遭受挫折。所以,與其說他們是在成功中長大一點,不如說他們是在挫折中長大一點。
在校的兩年時間裏,“國酒”的每個同學幾乎都會競爭當上班幹部,在實際中經受一次作為管理者的考驗。
四、抓住了今天的團隊精神,也就抓住了明天的團隊精神
“團隊精神”,這是如今任何企業都在提倡的一種現代文明、現代文化、時代精神。抓住了今天的“團隊精神”,也就抓住了明天的“團隊精神”。他們除了每時每刻都在注意,還創造了一種生動活潑的教育形式:月月過生日。每月都會有同學的生日。生日怎麼過?師生一起過,形式月月變。怎樣變?由同學商量變換。不管方案怎麼變,有首自編的《國酒歌》是要唱的。這是一首心靈的歌: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國酒。”
兄弟姐妹都很多,氣氛也不錯
家裏有兩位長者,是趙爹和許媽
還有姚哥為我們前後地忙活
我們的國酒班呀,好大的一個家
團結,友愛,積極進取
我們的國酒班呀,幸福的一個家
永遠,永遠,我們都愛它
國酒,祝福你,你永遠在我的心裏
國酒,我愛你,不用千言和萬語
這首歌是同學們發自內心的歌。在歌聲中長大,在歌聲中淨化,在歌聲中親和,在歌聲中凝聚了團隊精神。團隊精神又在改變著人。麻林傑同學說,他本來很想家,有時想得晚上睡不著覺,白天沒精神。但當他融入了這個班集體,班就是他的“家”,現在他不想家了。劉子麟同學說,他在實習中,托盤很大,很重,他端了幾趟,力不從心了。實在支撐不住了,被一個同學看見後,就趕緊跑上來幫他托起。“要不是他及時幫,說不定我會鬧出大事故的。”還有的同學說,“國酒”改變了我的內向性格,使我性格變得更適應酒店的服務工作了。
“國酒”班就是“家”,家裏的“趙爹”和“許媽”實際上代表了校方“西京”和企業方“君悅”,當然也代表了趙、許兩位輔導老師。他們共育“國酒”這個班,是校企合作與和諧的一個象征,也是“國酒”團隊精神形成的一個紐帶。
“國酒”專業通過以上各項創造性的工作,最終要求學生達到六會:會在酒店服務工作中聽、說流利的英語;會電腦操作、辦公自動化;會應用文寫作;會公關禮儀;會寫規範、工整的硬筆字。同時,要養成“三良好”:良好的與人合作的習慣;良好的溝通習慣;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帶著“六會”、“三良好”走上工作崗位,在今後的實際工作中,努力使自己從一個合格的服務人員成長為一個合格的酒店管理人員。
西京學院財經學院的國際酒店管理專業,現已名聲遠揚,為了祖國旅遊事業的發展,他們要向自己挑戰,加大教學改革的步伐,使“國酒”專業的著名品牌更加光彩奪目,為酒店行業輸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西京學院新聞教研室何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