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為西部大開發熔鑄人才(2 / 3)

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在1996年出版的《學習:內在財富》一書中明確提出,為了適應21世紀社會變遷的需要,人類必須進行四種基本的學習,即“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發展”。這是作為一個新世紀公民所需的基本要求。西京學院正是瞄準這個目標,創造自己的特色,為新世紀培養合格人才。

現任西京學院常務副校長楊文漢教授對西京學院的特色作了如下的概括:

第一,有一個知名度高、結構合理的領導集體。西京學院董事長張斌,曾任陝西省常務副省長,是一位著名的社會活動家;

校長何煉成,是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博士生導師,美、英、日等國一些名牌大學的客座教授;常務副董事長任萬鈞是著名的管理專家和民辦教育家,被新華社評為1997-1998年度陝西新聞人物。其他幾位副校長都是長期從事教學且造詣深厚的知名教授、學者。他們團結一致、優勢互補,成為西京學院發展前進的火車頭。

第二,它的培養目標是“一專多能,多能多證”的應用型人才。這一人才培養目標既不同於以培養“專才型”人才和研究人才為主的普通高校,又區別於以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職業學校。它是西京學院麵對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要而作出的全新選擇和定位。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西京學院在專業設置上,從中國經濟發展和西部大開發的需要出發,不拘一格,按需設置,拓寬專業口徑,增強專業的適應性和應變性,如市場營銷、國際商貿等,緊貼著市場經濟的脈搏。在教學上,著力改變以書本知識為本位、以教師為中心、以灌輸為特征的教學模式,一手抓專業知識學習,一手抓職業技能訓練,推行主、輔修製(即學生在校期間,除主修專業外,還應選修一門以技能為主的輔修專業),同時使每個學生都選一兩個職業本領,如汽車駕駛等,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既有專業知識,又懂法律、會公關、能駕駛、懂外語的複合型人才,使之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和應變能力。

第三,它的教學方法是“課堂+實踐+ACH”。徹底打破了過去高校從書本到書本的“書齋式”的教學方法,理論聯係實際,原理結合實驗,使學生學得懂、印象深、會操作。法律專業的模擬法庭,使法律條文形象化;市場營銷專業的實驗商店,使營銷策略具體化;新聞專業的實習記者更使未來的新聞記者們加深了對新聞理論的認識……西京學院還針對學生中大多是高考落榜生的特點,進行心理素質和生存能力的訓練。入學第一天的自我介紹演講,使學生們從高考落榜的陰影中走出來,增強了自我價值實現的信心。烈日下在水泥操場上的“拔草”訓練,使學生們剔除了心靈中的“荒蕪”,錘煉了韌性和耐力。這一切,都恰似春雨潤物、微風拂汗,使學生逐漸提高了生存能力、交往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使他們一上崗就是一個合格的人才。

第四,它的運行機製是以就業推薦推動招生,以招生推動教學,以教學推動就業的滾動式發展。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現代企業經營方法在民辦教育上的應用和深化。學校的主導產品是學生。學生受到社會各行各業的歡迎,正說明學校的產品――學生適銷對路,滿足社會需求。以推薦就業為龍頭,龍頭勁舞,就能帶動招生,促進教學的改革;而教學的改革又使得所培養的人才更加適應實際的需要。這是一個良性滾動鏈,是發展前進的滾動鏈。幾年來西京學院的推薦就業率均達到92%以上,有的專業畢業生還呈供不應求之勢。

特色是一麵旗幟,風展紅旗,使民辦西京學院獨立於西安高校之林!

特色,有著無盡的感召力。它吸引了千千萬萬個有誌青年,聚集於此,為中華的騰飛和西部大開發而錘煉本領、學習才幹!

三、方針:“三個一切”奉獻一片愛心

走近西京學院的校園,第一個映入你眼簾的,是一個牌子上赫然書寫的18個大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這不是一般的標語口號,它是西京學院辦學的宗旨,是西京學院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這“三個一切”已經深深地烙印在西京學院教職工的心頭,化作每一個教職工的自覺行為。

“一切為了學生”。西京學院的一切工作都是以學生為中心,替學生著想,為學生服務。每年新生入校前,學校的行政、後勤部門的職工幾乎連續一個暑假不休息,早早就把新生的住宿、就餐、保健醫療及日常生活用品準備齊全,安排得井然有序,讓學生一進校門就像回到了家一樣的感到溫暖、舒適。

“為了一切學生”。在西京學院有50多名學生,有的來自貧困地區和災區,有的還身患殘疾。西京學院不僅接納了他們,而且給予了多方麵關懷和照顧,使他們也和其他學生一樣,享受到高等教育。來自長武縣山區的學生張軍,家境貧寒,父母無力供他上學。學校了解情況後,決定免收學費300元和全部就餐費。彭強生,來自陝西鳳翔,小學四年級時,因事故失去了雙臂,他便學習用嘴咬住鋼筆寫字。高中畢業後,他想上大學,找了幾所學校都未能如願。西京學院不僅收他入學,而且減免了他的學費,幫助他完成了學業。他在畢業離校時表示:“西京學院為我提供了實現人生價值的平台,為我前進創造了條件。我不會倒下,我一定會事業有成,去為社會服務,去幫助有困難的人!”對於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西京學院的教師因人施教、盡力幫助。預科班學生劉澤慧,剛入學時英語較差。班主任張小花就利用晚自習和節假日為她補習,一個學期從未間斷。春節回家,劉澤慧把這一切告訴母親時,她的母親說啥也要來學校感謝老師。她說:“西京學院有這麼好的教師,是我們孩子的福分,也是我們家長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