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秦地,覽八百裏秦川好風光,長安八景總是揮之不去,沉澱下的是人文的痕跡,是厚土的養育。秦風唐韻,讓人總有新的話題填入心裏。說到新話題,論及教育,不說西京說不過去。
午馬年十月一場秋雨浸潤著三秦大地,夜來的風帶著陣陣寒意,將我從霜降的沉寂中喚起。“給你一個采訪任務”,所長對我說。聽說是采訪經濟管理學院的周九英老師,心中充滿了快意。連日來,審稿、改稿悶得人疲憊不堪,正好借這個機會放飛一次。
周老師在她的辦公室接待了我。因是下班時間,我們的談話不時被叫她吃飯的同事打斷,然而她仍耐心地與我進行著坦誠的交談。
工作認真,一絲不苟
從談話中得知,她是1997年3月進入西京學院。宿管處事務繁雜,整天與學生打交道,吃、喝、拉、撒都得操心,就餐、休息樣樣要過問,為方便學生,有利於管理,她親自製訂出一整套公約製度、紀律條款,從而促進了宿管處的工作順利開展。
隨著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各科室的進一步完善,這年年底,周老師被調入會計係任係主任。麵臨許多單位欠學校款項,她與係裏老師經過周密策劃,細心研究,製訂出切實可行的催款計劃。
僅用了不到十天的時間,就將20多萬元追回,使學校的經濟得以緩解,資金盡快回籠。
激發學生,發憤學習
1998年,會計係撤銷,她又到經濟管理係任係主任。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她在班裏向學生講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結合專業特點,請有經驗的老師作專題報告,介紹本專業的社會地位、發展方向和就業門路。創辦學習園地,要求學生每人寫出心得體會,暢談個人如何麵對就業,如何選擇出路。
抓好班委會
班委會是老師和學生彼此聯係的橋梁。周老師注意抓好班委會,通過班委會及時反映學生的問題,傳達老師的要求,溝通師生聯係,使同學們適應學習環境。周老師經常對學生進行學習態度的教育,新生中有一部分人動力不足,學風不濃,周老師及時召開骨幹會、班委會,講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國家對人才的需要,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聽課,跟班上自習
一次,周老師發現有個別學生課堂上睡覺,就利用談心方式開導:“我聽說過杜甫為詩聖,張旭為書聖,東方朔為智聖,唯獨沒有睡聖,莫非你想補這個缺?”一席話,既含哲理,又風趣幽默,批評教育了本人,又達到團結幫助的目的。
為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周老師還將刊物上的優秀作品讀給大家聽,她將《高教研究》的資料推薦給學生,開闊了大家的眼界,拓展了知識麵。周老師定期召開班會,利用抽查學生作業和筆記,督促學生按時完成作業,利用課堂進行小測驗,對優秀學生進行表揚,對差生進行幫助。常言說得好,一日之計在於晨。早晨,人的大腦最清醒,思維最發達。為了抓好英語的學習,周老師號召學生早晨背誦英語,在西京學院開早讀的先河。
看到不少學生英語基礎差,周老師請已畢業留校的張小花老師為學生補習,請唐娣芬老師給學生補基礎會計,最後班上過關率達到67%。
招生工作走在前列
2001年和2002年,周老師任江蘇招生組負責人,人稱“大省長”。下麵設8個組,她要求每個組長準備兩個筆記本,一個專門記錄會議內容,一個專門記錄每天工作進程。
對招生工作,周老師做了大量調查,從500名學生中選出82名招生幹部,對招生幹部進行個人素質、招生方法的培訓。對每個招生幹部的手機、電話、宿舍、家庭地址進行登記,幫助每個人打消顧慮,盡快摸清所在地地名、高中班數、畢業生人數、任課老師等情況,保證招生計劃的完成。
正因為周老師始終把招生工作放在第一位,因而在2001年的招生中,被學校評為第一。2002年學校分配給江蘇招生任務850名,周老師負責的徐州宿遷地區本來計劃是300名,可她主動給自己增加了任務,且超額完成了招生計劃。因此,2002年的招生她又走在前邊。兩年來,她的足跡踏遍蘇南、蘇北,為西京學院在江南的招生工作打開了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