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庸,隻因缺乏行動
在中國,有句古話“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在職場上,也是如此。很多人抱怨自己平庸,覺得是因為命運之神沒有眷顧自己,是自己還沒有等到時機。其實,成功的機會都來自於行動,隻有開始行動,積極行動,才能得到成功的青睞。在職場中,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輝煌的職業規劃,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很多人隻是嘴上說說,缺乏行動。行動力決定了職場人是平凡還是優秀,具備行動力的人有遠見卓識而不人雲亦雲,具備行動力的人追求真理而永不懈怠。那些工作效率高、做事多,並且樂此不疲的人,往往擔任公司最重要的職務。
我們不能做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馬上行動的工作習慣同樣反映出一名員工對工作、公司的態度,行動力強的員工對於工作的完成也許更出色。而行動力差的員工不僅影響工作進度、影響老板情緒,同時對於公司其他員工積極的行動也有負麵的影響。作為公司的領導,人人都想看到手下的員工對自己發出的指令立刻作出反應。在競爭異常激烈的時代,被動意味著挨打,積極行動就可以占據優勢地位。世界上從來沒有什麼救世主,我們的事業、我們的人生不是上天安排的,而需要我們積極行動去爭取。職場上的積極行動者,往往得以進入各行各業的高收入階層。
成功的機會是不會白白降臨的,隻有積極行動作的員工才有獲得更多好機會的可能。如果你總是隻說不做,那麼你永遠也無法達到你想要的成功。如果你能夠做到的比老板期望的還要多,那麼你就永遠不用擔心沒有機會。
在《聖經》中,耶穌講了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有兩個兒子的父親對大兒子說:“兒啊,你今天到我的葡萄園去工作。”“我不去,我不想工作。”老大回答說。老大拒絕聽父親的話,就走開了。過了一會兒,他坐下想想,就懊悔自己的行為。他想:“我錯了,我不該違背父親。我雖然說不去,可是我還是應該到葡萄園工作的。”他立刻起身到葡萄園去,使勁地工作,來彌補他的過失。這時,父親又去找小兒子,對他說同樣的話:“兒啊!你今天到我的葡萄園去工作。”小兒子一口答應:“我去,父親。我這就去。”可是過了一會兒,小兒子想:“我是說過我去,可是我並不想去!你以為我會在父親的葡萄園工作嗎?才不呢。”過了幾個鍾頭,父親到葡萄園去看看。不料,竟發現老大在園裏拚命地工作,卻不見小兒子的蹤影。結果小兒子隻是嘴上說,不見其實際的行動。
有一句格言說:好的想法是成功的一半。事實上成功的另一半卻是態度。積極行動是一種力量,它可以激發人體內在的潛能,每個人的身上都潛伏著巨大的力量,這種能量一旦激發,就會給人生帶來無法想象的驚喜,而積極行動就是激發這種能量的關鍵。一旦你意識到這種力量的存在,並開始積極運用它,你就能夠改變整個人生。
在美國,有一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他想做演員,拍電影,當明星。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當時好萊塢總共有500家電影公司,他把這些電影公司逐一分類,結合自己的特質,認真把這些電影公司排好順序,帶著自己寫好的量身定做的劇本逐一去拜訪。他被拒絕了三次後,並沒有氣餒,熱情滿滿地開始了他的第四輪拜訪,當拜訪完第349家後,第350家電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應願意讓他留下劇本先看一看。幾天後,年輕人獲得通知,請他前去詳細商談。就在這次商談中,這家公司決定投資開拍這部電影,並請這位年輕人擔任自己所寫劇本中的男主角。這部電影名叫《洛奇》。這位年輕人的名字就叫席維斯·史泰龍。
想要讓自己擺脫平庸,就需要積極的行動作支持。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過:“成功的平凡人並非天才,他資質平平,但卻能把平平的資質,發展成為超乎尋常的事業。”平凡是人的生命常態,每一個成功者也都是由平凡走向卓越的。
一位紐約的百貨公司的老板在回顧自己的成功之路時感慨萬千。當年,他在一家百貨公司的薪水最初隻有每周8美元,後來一下子就漲到了每年上萬美元,這其實都源於他擁有“積極行動”的精神。因為自己超強的執行力,沒過多久,他還成為這家百貨公司的合夥人。其實,當他剛到公司的時候,他和公司簽訂了五年的勞動合同,約定這五年內薪水保持不變。但他暗下決心:絕不滿足於這每周8美元的薪水,絕不能因此不思進取。他有更大的夢想,他一定要讓老板們知道,他絕不比公司中的任何一個人遜色,他是最優秀的人。很快,他的工作態度引起了周圍人的注意,無論什麼事,他都能立刻著手去做,遇到什麼困難他都能立刻想盡辦法去解決,從來不說空話。三年之後,他已經如魚得水、遊刃有餘,月薪上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