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聽了這些反映,一時心如刀割;劉文靜隨李世民出征,不在長安,連一個說知心話的人都沒有。唉!
他心中又覺得十分委屈:部下認為李淵封了我大官,對我厚待,好像我隻顧自己享樂,而忘記了隨我來長安的部下了!
越想越悔越氣,李密終於忍不住了,便去找王伯當。他認為這個誓死追隨自己的王伯當,要算是自己的知音了,便把滿肚子的不滿和鬱悶全倒了出來。
王伯當也是有一肚子的怨氣!
雖然李淵任命他為左武衛大將軍,但是根本不受重視,還受盡了一些將領的白眼與歧視,心中早就不滿了。
這工夫,聽了李密的訴苦,也不由激動地說:“天下大事不都在你的謀劃之中嗎?現在,東海公徐世勳還在黎陽,襄陽公張善相也在羅口,黃河以南的兵馬已經屈指可數了,你應當有所作為,再不能這樣下去了。”
聽了王伯當的這段話,李密如夢方醒地說:“你的話使我頓開茅塞,這次來長安確是選錯了目標啊!”
說完,急忙拉著王伯當走進屋內,二人頭靠著頭,小聲地議論起來,過了好長時間,李密才悄悄地說:“隻有脫身,我們才有希望,才能活下去!”
王伯當也說道:“規在看來,李淵真是老謀深算!那歡迎的場麵,全是他精心策劃出來的騙局!”
李密點點頭說:“表麵上,他尊重我、厚待我,封我為上柱國,邢國公,全是空頭官職,一點實權也沒有,隻是一個分管膳食的侍候人的差使;他口中喊我賢弟,腳在下麵使絆子,真是明褒暗貶,兩麵三刀啊!”
王伯當一再叮囑逍:“去向李淵說時,一定要顯出十分誠懇的樣子,別讓他瞧出來你是搞脫身之計!”
李密笑道:“放心吧,我會演好這一出戲的!”
從王伯當那裏回萊,李密立即去見李淵,說道:“啟稟皇上!我受朝廷這麼多的榮譽和寵愛,卻沒有報效的機會,深覺內疚!在山東各地各路的將領全是我的老部下,請派我去招撫他們吧!這樣一來,憑借大唐的國威,要打敗王世充,攻下東都,就好比在地上撿草木一樣簡單容易了。”
李淵一聽,立刻想苴:“機會來了!這,這是他的脫身之計!怎麼辦?是……放,還是……留?”其實,在李密提出這脫身計策之前,李淵早就算定李密在長安待不下去的,遲早會有一天要爆發出胸中的怨氣,找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離開自己。隻是他沒有料到李密會這麼早就提出要走。對此,李淵也早在心中有了決斷:與其把這樣一個替在的對手,強行留在自己的身邊,不如順水推舟,促成其反叛的事實,再以此為借口,將其一舉消滅了。想到這裏,李淵決定對李密放行,於是露出欣喜之色,對他說:“難得賢弟有這麼一片忠心,能把那些舊部招撫過來,這又是賢弟對大唐的一大貢獻!”
李密聽後,不禁歡喜異常,心知李淵並未識破自己的脫身之計,急忙道謝之後,就要告辭了,便故意說:“皇上!這招撫之事宜早不宜遲,要防止被王世充鑽了空子,我明日就動身吧?”
李淵忙說道:“讓賈潤甫同你一起去吧!還有,哪能就這麼走了呢?朕還要為賢弟餞行。”
大臣們得知李淵放李密回崤山以東去。都紛紛趕來勸諫說:“李密狡詐,據說他腦後有反骨,是個忘恩負義之人,放他回山東去,無異於放魚入水,放虎歸山,他肯定不會再回來了!請陛下三思!”
李淵聽後,微微一笑,不緊不慢地對部下說:“自古以來,帝王自有天命,不是小子所能取得的。假如他要叛離,就像用蒿子做的箭射到蒿林裏,毫不值得可惜!現在讓兩個叛賊(指李密和王世充)互相爭鬥,我們就可以坐收漁利,又有什麼不好?”
裴寂見有的大臣還要勸諫,便阻止他們說:“諸位還不明白嗎?在我們皇上眼裏,李密不過是一支用蓬蒿製成的箭矢而已!他在與不在,皇上從未打算重用過他。現在他走,對大唐也不是壞事!”
大臣們走了之後,太子李建成,又擔心地說道:“父皇曾把接受李密來投,比作‘順手牽羊’,如今這頭‘羊’已經出了圈,怎麼辦?”
李淵手撫胡須,看著兒子笑道:“這頭‘羊’走了也好,我們少了一個潛在的對手;他能在崤山以東重新起事,與另一頭‘羊’——王世充殺在一塊兒,我們可以坐山觀‘羊’鬥,也可以得利呀!”
李建成又建議道:“父皇!兒臣以為即使放李密走,也不能答應他把二萬人馬全帶走,紿他一半已不錯了。”
“這建議倒值得考慮,讓朕再想想,”李淵說完,忽然又對太子說:“你快派人告訴李密,明日朕要在太極殿為他行,屆時讓賈潤甫也去。”
得知皇上要為李密餞行,他的部下又開始緊張起來,王伯當說:“李淵該不會在酒菜中放毒藥吧?”
賈潤甫說:“我看李淵為人厚道,他既放我們走,怎麼還會幹那卑鄙之事,不怕被天下人恥笑嗎?”
李密也說道:“我在長安,如在李淵掌中,若想殺我,機會太多,何必要在酒菜中毒殺我呢?也許不會吧!”
可是王伯當又說:“即使李淵不願殺你,還有他的大臣們,特別是他的太子李建成,此人一臉的凶相,從外貌上看,就未必是一個賢良之輩!”
賈潤甫說:“我以為李淵不會幹這下作之事……”
王伯當打斷他時話,教訓他說:“我勸你擦亮眼睛,別被李淵那偽善的外表迷惑住了!他若是個厚道人,能對我們這樣嗎?”
李密說道:“起初,我也被他一口一聲‘賢弟’叫得身上熱乎乎的,但是想想那個‘光祿卿’的大官,心裏立刻便冷了下來,唉!知人知麵不知心啊”!
賈潤甫是個正崮的人,他對李密曾當麵指責過多次,對他落得如此下場,總以為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本想再說幾句,看到王伯當麵存慍色,也就閉口不談了。
此時,皇上已派人來邀李密與賈潤甫前去赴宴,王伯當隻好悄悄地囑咐道:“見機行事呀。”
李密說道:“一旦我二人出了事,你就迅速出城逃走,別在這裏等死啊!”
王伯當說:“我不會逃走的,我要立即領著士卒們殺進宮去,找李淵算賬!”
來人又催他們快走,李密這才與賈潤甫一起進宮,參加高祖李淵為他們二人親自餞行。
——悲進太極殿,高祖李淵滿麵笑容地招呼道:“快來,今日朕要與你們一起樂一樂!”
說罷,皇上就拉住他們一同登上禦榻,李密忙說:“這不合適吧!我們怎麼可以和陛下坐在一起?”
高祖笑道:“怎麼不可以?你是朕的賢弟,他是你的部下,誰能說三道四?來,快坐下,別讓菜肴冷了。”
李密隻好坐下,隻見皇上端起酒杯,愉快地笑道:“讓我們三人一同飲了這杯酒,以表示我們同心同德!”
皇上說完,主動與李密、賈潤甫碰杯之後,舉起酒杯,昂起頭來,一飲而盡。
李密、賈潤甫見皇帝先喝了那杯酒,心想酒中該不會有毒,便也把酒喝幹了。
高祖用筷子指著那案上的豐盛佳肴說:“快吃菜呀,別讓菜涼了。”
李密與賈潤甫喝了禦酒,吃著菜,聽著皇上的家常話,早把酒菜有毒的擔心忘了。
高祖又端起酒杯說:“這杯酒,朕祝願你們二位此去崤山以東地區,好好地建功立業,不負厚望,以稱朕的心意!”
說完,皇帝把杯中酒高高舉起來,向二人點頭示意,又一飲而盡;李密、賈潤甫也跟著喝了,並隨著皇上的筷子,在各色佳肴中尋找著美味品嚐。
在一陣大嚼大咽之後,高祖李淵又端起第三杯酒,對李密以莊重的口吻說:“自古以來,大丈夫一諾千金。有人確實堅持不讓朕放賢弟去山東,可是朕以真心對待賢弟,信任賢弟,這就不是別人能夠離間挑撥得了的了!”
李密激動得熱淚盈眶,把酒杯舉了起來,含淚說道:“感謝皇上的一片誠心,臣弟永遠不忘囑托。”
說到這裏,李密真動了感情,眼中淚水滾了下來,便舉起杯子,一飲而盡!
高祖看在眼裏,立刻讚許地說:“好!賢弟果然豪爽,這說明朕沒有看錯人!”
李密和賈潤甫又連續說一些真誠感謝的話。
在這莊嚴的朝堂之上,李密、貫潤甫麵對著權力無上的唐朝高祖皇帝李淵,三人並肩坐在禦榻之上,一邊碰杯飲酒,一邊暢談著知心話語,看起來真是一片暖意融融、親熱和諧的氣象。
其實,在高祖李淵、李密的心中都各自潛藏著機關,都在算計著對方哩!
從高祖的話裏,李密早已感受到了威脅,弦外之意都滿含著一股肅殺之氣!
李密又試探著向高祖說道:“啟稟陛下!臣弟來長安不久,朝中大臣不大信任也屬難免,懇請皇上派兩名大臣與臣弟一同走吧!”
高祖聽他這麼說,知道李密已悟出那祝酒辭中的話外之音,便直截了當地告訴他說:“朕的為人,一向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賢弟此次前往山東各地,隻要益國利民,有利於大唐,可以自行決斷嘛!”
這麼簡單的幾句話,李密聽了,猶如吃了定心丸一樣,心中自然滿意。
其實,李密與王伯當暗中往來,早有人向皇上報告了。他那來自突厥的義弟李濤,早就派人盯上了王伯當,並把芏伯當與李密的頻繁往來全都報告給李淵了。
李淵心想:如今已放走李密,還留下王伯當何用?不如一塊放了,讓他們一同離開長安;如果他們真的反叛,再一並解決,不留後患,而且也不會給其他的李密舊部造成太重的心理壓力,對於收服人心也更為有利。
想到這裏,李淵又對李密說:“賢弟!聽說王伯當也很有能力,讓他做你的副將,一起走吧!”
就這樣唐高祖李淵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做了一個順水人情,有理、有利又有節地放走了李密,派他回到崤山以東去招撫舊部去了。
公元六一八年十一月下旬,李密高高興興地率領舊部出了長安城,向東行進。這時距離他來投奔李淵的時間,不過一個多月。
一個月後,李密率舊部殺死桃林縣令,背叛了大唐。消息傳到長安,李淵微笑道:“他逃不出我的手心。”果然,當李密行進到陝州熊耳山時,遭遇伏兵。幾番拚殺後,李密死於史萬寶部下盛彥師之手。李密從隋朝大業九年(613)追隨楊玄感起兵,到唐朝武德元年;(618)兵敗身死,六年的戎馬生涯,就此以悲劇告終,死時年僅三十七歲,以李密的才幹而論,在當時除了已經五十三歲的李淵能夠將他置於死地之外,其他政治上的風雲人物幾乎都遜色於他。
而李淵能夠巧妙地剪除李密,又吞並李密所經營起來的瓦崗軍,證明李淵確實具有奪取天下的才能,他成為唐朝的開國皇帝,是一種必然。
消滅了李密,李淵清除了在中原地區的一個強有力的對手,但是與李密有關的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使李淵頗費斟酌。
因為李密還有許多部將在大唐政權下效力,其中最有權威的人物是鎮守黎陽的徐世勳。此人不僅謀略過人,結交甚廣,而且他駐守的黎陽,還不在唐朝的勢力範圍之內。不久前,魏征奉李淵之命勸說徐世勳降唐,他已初步答應,但這裏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李密歸順了唐朝,如今李密被殺,如何保證徐世勣不會改變初衷,與唐朝分裂,這是李淵需要馬上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