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銑大喜道:“好!快取酒來,我要親自給陳大將軍敬酒,以壯其行!”
陳普環飲了蕭銑的壯行酒後,帶領四十艘戰船,兩千多水軍,逆江而上,進攻峽州,準備攻取巴蜀地區。
消息傳到峽州,許紹召集部下道:“蕭銑仍然不甘心,這次又派來四十艘戰船,聽說這位陳普環是他自己請纓而來的。”
大將吳有義補充說:“陳普環的攻打目標不隻是峽州,他還揚言要占領整個巴蜀之地呢!”
許智仁冷笑道:“陳普環的胃口雖大,隻怕他的肚子太小,未必能把偌大的巴蜀之地全吞進去!”
錄事參軍李弘節建議道:“我以為,陳普環的進攻目標既然是巴蜀之地,不如將計就計,放他進入三峽,然後我軍可以關門打狗,生擒陳普環。”
吳有義說:“梁軍的戰船大,江水流急,逆水更慢,我軍可以用又快又靈活的小船誘他深入,在西陵峽殲滅他最為有利!”
許紹說:“兩位的計策甚好,一旦陳普環的船隊進入西陵峽,我軍從兩岸就可以截住他們,讓梁軍一個也逃不掉!”
許紹遂命令吳有義率領十艘小船迎戰,引誘陳普環的戰船進入三峽中的第一峽一一西陵峽。
又吩咐許智仁、李弘節各帶一千弓弩手,埋伏在西陵峽兩岸,等待襲擊梁朝的水軍。
布置完之後,許紹對校尉薑萬民說:“你再去準備十艘大船,戰鬥結束後,我們好去收容梁軍的俘虜與輜重。”
薑萬民高興地說:“刺史大人說得對,陳普環帶來那麼多水軍,輜重、糧食不會少的,船小了還裝不下哩!”
三天後,陳普環的龐大船隊臨近峽州了,吳有義從軍中挑選出八百名善識水性的士卒,登上十艘小船,隱伏在峽州附近的江麵上,窺伺著梁朝水軍的到來。
不久,陳普環的戰船出現了,未等他們靠岸,吳有義的小船突然衝了上去,迎頭就攻,對準船上萬箭齊發,梁朝水軍措手不及,頓時被射殺一大片。
陳普環急忙指揮戰船迎戰,向小船反攻,吳有義一看戰船追過來,急忙一聲“忽哨”,掉轉船頭,向上遊逃去,把戰船遠遠地拋在後麵。
長江過了峽州之後,江水流勢湍急,陳普環的戰船上人多載重,又是逆流而行,自然走得慢,他便催促船工用力劃船,拚命追趕前麵的小船。
陳普環求勝心切,命令水軍加緊追擊,吳有義指揮小船在前麵若即若離,很快進入西陵峽內,埋伏在兩岸的許智仁、李弘節兩支弓弩手隊伍,一聲呐喊,萬箭齊發,一起向梁朝水軍射去,戰船上的水軍紛紛落水。
吳有義也回轉船頭,指揮小船一起向梁軍進攻,打得陳普環的戰船亂了陣式。
由於江流湍急,戰船無人駕駛,一連翻了幾艘,其餘的戰船便想逃走。
許智仁、李弘節一見陳普環妄想突圍,便帶領唐軍將士紛紛跳上戰船,迫使船上的水軍乖乖地當了俘虜。
戰鬥結束後,陳普環被活捉,四十艘戰船被繳獲了三十一艘,其餘九艘有的撞毀了,有的翻入江中;兩千多水軍被俘獲一千四百多人。
許智仁、李弘節、吳有義領著得勝之軍,回到峽州,許紹從俘獲的水軍中選出一人,派他去向蕭銑送信說:“陳普環帶領的船隊,我部已如數收訖,水軍已全部遣散回鄉去了,閣下若不服氣,仍可以繼續派遣大軍前來,無論是從陸地,或是從江上來,都將熱情歡迎,全部照收!”
蕭銑讀信之後,氣得大罵不止,仍想再派軍隊攻打峽州,由於部下紛紛勸阻,才不得不把進攻改為防禦,而且李淵向峽州派來大軍的消息,也已傳到蕭銑這裏了,他隻好派出重兵把守安蜀城和荊門城。
安蜀和荊門兩座城池,分別位於峽州的西北和東南兩個方向,成為守護蕭銑地盤的兩個戰略據點。
與此同時,蕭銑立即招兵買馬,整軍備戰,積蓄力量,準備長期割據長江中遊這一片地區,與李淵對抗。
唐武德二年(619),李淵任命李孝恭為信州(今四川奉節縣)總管,鼓勵他繼續擴大唐朝在巴蜀的轄地,堅決頂住蕭銑的西進大軍。
朝中大臣陳叔達向李淵薦舉李靖是個人才,他上奏道:“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李靖足智多謀,深通兵法,並且弓馬嫻熟,是個能文能武的人才。陛下何不派他去山西協助李總管征服蕭銑呢?”
李淵向李綱征求對李靖的看法,李綱說:“此人在年少時就已很有名氣了,聽說他的舅父韓擒虎常與他談論兵法,讚歎道:‘可與談孫武者,非此子而誰?’可見李靖確是一個人才!”
李淵說:“這兩年,李靖在隴州一帶駐守,西北廣大地區都得到了發展,百姓安居樂業,顯示出此人確是一能幹的人。”
李綱道:“陛下有所不知,李靖守衛著隴西地區,對阻止突厥人的南進也起到積極作用,聽說李靖通過觀察研究,又與突厥人接觸之後,曾寫出一本專門介紹突厥人的書,對今後朝廷與突厥人的交往,提出極有價值的建議,可見此人確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呢!”
不久,李淵調李靖回朝,與他交談了很長時間,對突厥人的情況,正如李綱所說,李靖確有精到的研究,他對李淵說:“當前,大唐初建不久,國力衰弱,天下未能統一,對突厥人皇上用懷柔、安撫之計,這是英明決策;若采用對抗辦法,那就不合時宜了。”
李淵問道:“聽說你曾寫出一本有關突厥人的書籍?”
李靖隻得奏道:“那是臣在隴州地區時,寫下的對付突厥人的一些做法與感受,談不上是書籍。”
說著,李靖便從懷中取出那本書,遞給李淵道:“皇上對付突厥的政策確實高明,臣不過是講些認識罷了!”
通過這次談話之後,李淵對李靖逐漸有了好感,準備派他去崤山以南,幫助李孝恭收複巴蜀地區,征討蕭銑、林士弘等割據勢力,以統一長江中上遊地區。
李淵召來李靖,開門見山地問道:“山南的蕭銑、林士弘活動猖獗,時時想進犯關中,你認為如何去征服他們?”
李靖回答道:“啟稟陛下!北方用兵,需要戰馬;山南作戰得靠戰船,聽說割據南方的蕭銑和林士弘兩大勢力,都擁有很多戰船。”
李淵道:“是啊,當年曹操征討東吳時,就曾花費半年多的時間造船,又用半年多的時間訓練水軍,結果反而打了敗仗!”
李靖說:“啟稟陛下!南方多異族人,要征討南方,除去造船、訓練水軍之外,還要像諸葛亮征服孟獲那樣,運用武力與安撫相結合的策略。”
李淵聽了很高興,便對他說:“朝廷準備派你去山南一帶,收服巴蜀之地,征討蕭銑、林士弘兩股勢力,統一南方地區,怎麼樣?”
李靖忙答應說:“感謝皇上對臣的信任,不過,臣已聽說信州李總管正在大造戰船,訓練水軍哩!”
李淵笑道:“確有此事,派你帶兵前去的主要任務是征討蕭銑、林士弘,指揮軍隊、用兵打仗的事全由你做主,望你與李孝恭、許紹處理好關係,同心協力,完成這次統一長江中上遊地區的任務。”
於是李靖被李淵第一次任命為領軍主帥,派往山南去對付蕭銑與林士弘。
到了峽州,李靖與許紹一見如故,談得相當投機,特別是他的兒子許智仁,對李靖的滿腹經綸十分佩服,對征討蕭銑、林士弘的策略,兩人認識完全一致。
李靖說:“聽說蕭銑內部出了問題,很快就會出現內訌。如果我軍向他展開進攻,反而促使其內部統一,一致對付我們了。不如靜觀其變,伺機而動。”
刺史許紹認為李靖能把握形勢,決斷正確,遂讓兒子許智仁和李靖一起訓練水軍,早晚在一起談論兵法,研究戰陣,十分融洽。
武德三年(620)三月份,信州總管李孝恭得罪了轄區內的苗族人的首領冉肇則,引起了當地數萬苗人的反抗,李孝恭隻得率軍前往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