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聯袂而起誓反唐 力破長蛇軍威震(1 / 3)

劉黑闥在竇建德敗亡之後,就一直隱居在家鄉耕地種穀,絲毫不再過問當世的情況。昔日眾部來到時,劉黑闥正在田間種菜,一陣感慨之後,就問明來意。

範願等人將研究過的起兵反唐計劃做了詳細的陳述,但是劉黑闥喟然歎息說:“我沒有一天不在想著報仇的事情,但是怪我不成器,既然諸位今天登門,我哪裏還有不從的道理呢”?

說完,這位身高馬大的壯漢立即扭轉身子,麵向河北方向,雙膝跪下,沉沉說:“夏王!報仇雪恥之日,可待啊。”

眾人見了,也深受感動,便緊挨著劉黑闥跪下來,共同立誓說:“願夏王在天之靈安息!你當年的部下決心起兵反唐,為你伸冤雪恥。”

為了表示決心,劉黑闥當即把家中唯一的一頭耕牛宰殺了,煮了滿滿一大鍋,與眾位戰友分享。

他們一邊大嚼大咽著香噴噴的牛肉,一邊議論起兵大計,決心把反唐的戰爭打到底。

不到兩天工夫,他們已集合了一百餘人,便於唐武德四年(621)七月下旬,劉黑闥正式起兵反唐,隨即攻占了漳南縣城。

起義之後,劉黑闥等四處宣傳他們起兵的原因,反複向老百姓說明一個道理:“我們這次起義,並不是因為竇建德舊部想從李淵的朝廷大權中分取一部分權力,而完全是被李淵的屠殺政策逼出來的!我們是為了活命而戰!我們是為了替冤死的夏王報仇而戰!”

由於劉黑闥等反複宣傳這些道理,本來在河北地區竇建德就很有威望,很快受到廣大老百姓的響應,許多人主動來參加起義隊伍,使這支起義軍迅速發展到數千人。

那時的唐朝行政區劃製度規定,當地有了戰事,便設置行台尚書省,等戰事一結束就撤銷了。

劉黑闥在河北起兵反唐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長安,李淵不禁龍顏大怒,在朝廷上大動肝火地說:“天下已定,四海歸一,老百姓要過安定的日子,可是河北的劉黑闥又跳出來鬧事了!不久前,朝廷下詔書,征召竇建德的舊部時,有人反對這樣做,有人認為沒有必要,現在該清醒了吧?像劉黑闥這樣的餘孽,不能對他們手軟,必須消滅他們!正像斬草要除根一樣,留下他們,就會有後患……”

李淵立即在(左氵右名)州設置了山東行台,魏、冀、定、滄等州都設置了總管府;又任命了當年曾被竇建德捉住過的淮安王李神通為山東行台右仆射,讓他前往河北,統領各地駐軍,鎮壓劉黑闥的起義軍。

劉黑闥得到這消息之後,立即與部下議論道:“這次捉住李神通,立即殺掉,用他的人頭來祭奠夏王!”

八月份,劉黑闥先派數十人扮作商人模樣,進入漳南縣南邊的鄃縣(今山東夏津縣),然後領兵突然發起攻擊,縣令吳懷義慌忙領軍出戰。

兩軍正在城外拚殺,城門已經大開,範願領著數百人已經衝入城內,與日前入城的那些“商人”合在一起,殺死了守軍,占據了鄃縣城。

吳懷義正與劉黑闥交鋒,聽說城池已經丟失,心中一慌,便被斬於馬下,死於非命。

攻克邰縣之後,劉黑闥準備向魏州(今河北大名北)和貝州(今河北清河西)進攻,未料這兩個州的刺史權威和戴元祥早已相互聯絡,合兵一處,前來鎮壓了。

高雅賢對劉黑闥說:“權威手下的統兵校尉於亮,原是我的部下,隻需如此如此,即可打敗權威、戴元祥聯軍。”

劉黑闥昕後大喜,忙派人依高雅賢之計行事。

三日後,兩軍在魏州與貝州之間的丘崗擺開陣式,剛一交鋒,於亮便一刀砍死了權威,然後大聲說:“我們這些人本來都是夏王的部下,現在夏朝又重新恢複了,都隨我回歸夏朝吧!”

魏州的三千多名將士一起歡呼,倒戈反唐了。

戴元祥見此情形,便想領軍撤退,劉黑闥迅速率軍將其包圍,經過一陣拚殺之後,戴元祥戰死,手下的二千多人馬一起投降了。

占領了魏州和貝州,劉黑闥命令開官倉,發糧賑濟窮苦百姓,重新得到了夏朝的舊部和武器裝備,軍威大振,軍隊人數迅速增加。

範願帶頭說道:“俗話說:蛇無頭不行,你這個頭也該有個名分了吧?”

有人建議也稱他為“夏王”,但劉黑闥堅決不同意,他說道:“夏王是你我的恩公竇建德的王號,怎敢冒用,豈不是大不敬嗎?何況起兵伊始,兵力尚弱,等到軍威重振之時,再議稱王之事吧!”

高雅賢說:“暫緩稱王也好,那就稱‘大將軍’吧,也算是有個名號了!”

於是,劉黑闥變成了“劉大將軍”,帶領隊伍繼續向東進軍,因為那裏是唐軍控製鬆懈的地方。

李淵在長安聽說劉黑闥的勢力不斷發展壯大,又下令調發關中三千步騎,由將軍秦武通、定州總管李玄通率領,開赴河北,鎮壓劉黑闥起義軍;同時又下令幽州總管羅藝帶兵南下,與秦武通、李玄通配合,共同討伐劉黑闥。

同月下旬,劉黑闥的隊伍兵抵曆亭縣(今山東武城縣東),守將為唐朝屯衛將軍王行敏。

範願說:“王行敏原是隋煬帝舊將,是個鎮壓農民軍的老手。當年,我曾敗在他手下兩次,不可輕敵呀!”

劉黑闥說:“王行敏有勇無謀,再加上他自以為強大,驕傲狂妄,我們利用他的弱點,保管能打敗他!”

第二天,劉黑闥讓範願帶一千人,前去城下挑戰,並在他耳邊囑咐了幾句話,說道:“你要敗給他,讓他追你,你的任務就完成了!”

範願領兵走後,劉黑闥自己帶了三千人馬,在曆亭城西王家牌坊南麵的密林裏設下埋伏。

範願在城下挑戰時,王行敏在城頭忽然問道:“來將何人?快報上名來,老夫不殺無名之輩!”

範願大聲答道:“當年夏王駕前護衛大將軍範願!”

王行敏聽後,哈哈大笑道:“我當是劉黑闥呢,原來是你這個手下敗將,你曾兩次從老夫刀下逃走,今日又來送死嗎?”

範願故意激他說:“十年河東轉河西。今日是我來取你的狗命,快出城吧!”

王行敏一聽,不屑地說:“你不是老夫的對手,快回去吧,換劉黑闥出戰,今日老夫要生擒他!”

範願罵道:“你這背主求榮的老賊,怎能配與我們的劉大將軍交戰?今日是你的死期,快快出城受死吧!”

王行敏氣得哇哇大叫著,領兵出城。他根本不把這個昔日的手下敗將放在眼裏,便莽莽撞撞地指揮人馬掩殺過來,恨不能一刀宰了範願。

範願抵擋了一陣,就假裝敗退。王行敏口中大叫道:“今日不活捉你範願,老夫誓不回城!”

一邊大喊著,一邊緊緊追趕,一直追了好幾裏地,拐過那座王家牌坊,路越來越窄,樹越來越密,他的手下勸阻道:“不能再向前追了,一旦有埋伏的兵馬對我軍不利呀!”

王行敏大大咧咧地說:“怕什麼?這些無名的小輩,有何本事敢與老夫交鋒。追!”

王行敏自恃武藝高強,又指揮兵馬繼續向前追去,便進入了劉黑闥的埋伏圈內。

突然,劉黑闥一聲令下,埋伏的三千銳卒一起殺出,把王行敏的人馬團團圍住,展開了廝殺。

王行敏雖然勇猛,但是被伏兵層層包圍,隻見他左衝右突,殺退了一批,又圍過來一批,終因年老力弱,身上多處負傷,被起義軍亂刀砍死,全軍覆沒。

經過這一場戰鬥,劉黑闥在起義軍中的威望更高了。他在軍中不但號令嚴明,而且生活樸素,要求自己甚嚴,像當年竇建德那樣,從不貪財愛色,從唐軍那裏繳獲來的錢財,他都分給起義軍將士,受到全軍的擁戴和信任。

此時,曾經歸降唐朝的農民起義軍領袖徐圓朗,也主動背叛了唐朝,而接受了劉黑闥起義軍的領導。

這位徐圓朗是隋朝魯郡兗州人,大業十三年他舉兵起義,攻占東平縣,並占領了周圍地區,擁有自琅琊(今山東臨沂)以西、東平以南的土地,擁兵兩萬多。

後來,徐圓朗歸附於瓦崗軍,李密失敗後,又歸附於竇建德,竇建德敗亡之後,他才投降李淵,被封為魯郡公,任命為兗州總管。

劉黑闥起兵反唐後,多次派人與徐圓朗進行秘密聯絡,邀他一同起兵,向李淵討還血債,推翻唐朝統治。

直到武德四年(621)十月,劉黑闥派人送給徐圓朗美女十人,他才答應起兵響應。

當時,李淵派河南安撫使盛彥師前往任城(今山東濟寧)領導當地駐軍鎮壓劉黑闥起義軍。

徐圓朗立即派人去向盛彥師說:“為支援大軍討賊,我願獻上軍糧五萬擔!不日送到。”

盛彥師大喜,便在任城坐等這位兗州總管親自送糧來。

不料,徐圓朗用糧袋裝滿茅草,堆在車上,送往任城,他自己帶領五百騎兵,親自在車隊後麵押解。

車到任城,盛彥師親至城門迎接,二人一見麵,徐圓朗的部下便一起上前,擒住了盛彥師,押著這位河南安撫大使進了官衙。

徐圓朗不費一兵一卒占領了任城,又勸說盛彥師投降,盛彥師說:“濟州守將謝雲軒是我的好友,讓我前去勸說他一起歸附。”

徐圓朗一口答應,立即放了盛彥師,讓他單騎去了濟州(今山東東阿縣西北)去勸降。

哪知盛彥師一到濟州,便以唐朝安撫使的身份,與守將謝雲軒整軍備戰,想狙擊徐圓朗軍隊北進。

徐圓朗得知自己上當之後,大動肝火,立即領軍來攻打濟州,揚言定要活捉盛彥師,將其碎屍萬段。

可是,濟州城牆堅固,城內糧草充足,盛彥師與謝雲軒緊閉城門,不予交鋒,無論徐圓朗的軍隊在城外怎麼叫陣,他們隻是堅守不出。

徐圓朗命令部下從城外麵挖地道,想從地下道攻城,盛彥師發現之後吩咐將士把城內池水灌入護城河內,使徐圓朗的地道裏灌滿池水,人不能進,隻好打消了攻城的念頭。

雙方僵持了一段時間,徐圓朗的軍中糧食快吃完了,又見攻城無望,隻好悻悻地領軍撤走。

徐圓朗回到任城,又攻占了周圍的滕縣、金鄉和魚台等州縣,在攻打成武時,身負重傷,回到了他的老巢兗州,閉門養傷。

躺在病床上的徐圓朗,回憶大半生的戎馬經曆,自起兵後自己一直隨侍在別人的鞍前馬後,先是瓦崗寨的李密,後是夏朝的竇建德,再後來便是大唐的李淵了,現如今,連劉黑闥也成了自己的主子,他越想越不服氣,不禁自語道:“為什麼我老是要麵北朝王而不能麵南稱王呢?”

於是,徐圓朗從病床上爬起來,讓人扶著召集部下說道:“眼前,我們地方百裏之外,所占州縣數十個,軍隊人數已超過四萬,為何還要受製於人?”

他的部下聽了,明白他的意思,便一起擁護他登基稱帝,山呼萬歲,徐圓朗趁機說道:“登基暫緩,先稱王吧!”

徐圓朗隨即在任城自稱魯王,大封功臣,並廣招兵馬,擴充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