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衡利弊後宮紛亂 寧玉碎不為瓦全(1 / 3)

武德八年(625)十一月,李淵任命李世民為中書令,為了得一個安穩晚年,盡量權衡兩個兒子中間的利弊,但是眼看著太子集團和秦王集團之間的鬥爭不可避免,心中升騰起一股無力之感。

不過,李淵已經下定決心,兩個都是自己的兒子,他總是認為自己足以調節他們之間的矛盾,總有一天,他們一定會幡然醒悟,和好如初的。

李淵還有一個想法,認為自己畢竟是他們的父皇,隻要自己還活著,還在龍椅上坐著,兒子們就不敢亂來。

但是,李淵聽任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這兩大政治集團存在的態度,使得朝廷和後宮也隨著迅速分化。

朝臣與妃嬪中或者中立不問,或者支持一方以求日後的進取與發展,幾乎每一個人都在看風使舵,持觀望態度,既想保住官,得到好處,又擔心自己看錯了目標,站錯了隊伍會吃大虧。

李建成在太原起兵前曾留在河東看家,李元吉也留守過太原,他們倆與後宮嬪妃們的關係比李世民要密切得多。

因此,兩大集團自鬥爭開始,後宮的嬪妃們多數是站在太子集團一邊的,其中深受李淵寵愛的張婕好、尹德妃就當麵向李淵說過:“倘若陛下萬歲後,秦王得誌,妾等一個也活不成的。隻有太子生性慈愛,必能全養。”

李建成、李元吉依靠後宮的嬪妃們的頻頻勸說,多次獲得好處。在他們的父皇麵前比李世民來說,也屢次占了上風。後來,李世民終於意識到了這一點,他不能看著後宮這個陣地全讓對手奪走,也決定積極行動起來。

李世民的妻子秦王妃——長孫氏,聰慧能幹,她經常去後宮搞串聯活動,以討好父皇的妃嬪們,來消除太子李建成的影響力量。

在攻占洛陽之後,李世民從隋宮中撈取了不少的金銀珠寶。長孫氏利用這種優勢,對後宮的嬪妃們遍施小恩小惠,終於贏得了許多人的讚賞,後宮嬪妃們對秦王的支持率大大地得到了提高。

一天,太子對李元吉說:“世民讓長孫氏到後宮裏遍見諸妃,遍賄珠寶,不可輕視啊!”

李元吉冷笑道:“無論他們怎麼施賄,張婕妤、尹德妃不會在父皇麵前說秦王好話的。”

李建成又說道:“如今後宮的妃嬪太多,父皇常住淩霄宮,有特旨告誡嬪妃,非經宣召,不得自來。所以張、尹二妃也不能常與父皇見麵了。”

李元吉忙說:“咱們今日無事,何不前去張、尹二妃處探望一下?”

於是,兄弟二人向二妃居住的迎春樓走去,忽聽有人問道:“二位王爺到何處去?”

建成、元吉一看,認得她是尹德妃的丫環菊兒,便對她說:“我們去你們夫人處探望。”

菊兒笑道:“二位王爺為何前日、昨日不來,偏要今日前來探望?”

建成忙問道:“我問你,為什麼要在前日、昨日來呢?”

菊兒隻得對他們說:“前日是張妃生日,昨日是尹妃的生日,這兩日我們那裏可熱鬧了!”

“原來如此!我們給兩位妃子補賀!”

李建成接著說:“既是這樣,我們兄弟兩個現在就回去準備禮物,請先替我們通報一下。”

菊兒答應一聲,便回去了。太子和齊王也轉身各自回府,取出一些珍珠美玉,用精致的盒子裝了,讓隨從捧著,一同上馬趕到張、尹二妃居住的迎春樓,兩人跨下馬,叫人牽去在外麵等候,這才提禮物進去。

菊兒正站在門前張望,見太子、齊王來了,高興地說:“歡迎王爺們到來!”

太子問道:“菊兒,你向兩位貴妃說了沒有?”

菊兒連忙點頭,引著他們走進客廳坐下,不一會兒工夫,隻見張婕妤、尹德妃肩並肩地走出來,太子和齊王急忙快步過去,要向她們行大劄,兩個妃子哪裏願意,張婕妤先說道:“我們怎敢受二位王爺的大禮?”

齊王說:“二位皇妃,如同母親,焉有聖壽不行恭拜之禮?”

尹德妃忙說:“二位王爺以常禮相見,我們二人的心裏方安呢!”

張妃說:“請二位王爺到樓上去坐,這裏不方便。”

四人一起上樓,先是吃了一些點心茶膳,彼此寒暄一番,張婕妤先說道:“向蒙太子、齊王照拂,使我姐妹夢寐不能去懷,不意又承厚贈,讓我們二人何以擔當?”

齊王笑道:“皇妃何必見外,骨肉之間,不能時常前來孝順,已經使我們深感愧疚了。”

太子也說道:“我們心裏,時常想來奉候,一是擔心被父皇撞見,恐怕不妥;二是常來了又怕皇妃見責,不當穩便,故此今日才來,恰好遇見菊兒,請她先來告知了,方才放心大膽地前來。”

尹德妃忙說:“張妃姐常常對我說,三位殿下都是萬歲所生,不知為什麼秦王見了我們,一揖之外,再無其他的表示,也許他是倚著父皇寵信,瞧我們不起。故此前日皇上要他遷居洛陽,幸得二位王爺叫人來說了,我姐妹二人在萬歲麵前再三地勸說,方才中止。”

張婕好接過去說:“隻要我們四人一條心,不怕他秦王能飛上天去!”

齊王笑嘻嘻地誇讚說:“能得到兩位皇妃的關照,我們福分不淺,真是儼然如我們的母後了!”

尹德妃一聽,“格格格”地笑起來,忙又更正說:“母後二字,我們著實不敢當;作為知音,我們倒是樂意接受的。”

張婕妤也笑道:“把我們當母後,哪一點也不相稱呦!要說年齡,我們才過而立,並未見老,況且我們不及太子大,過齊王少許而已。”

齊王搶著說:“不當母後,當知音更好!古人說:人生得一知音足矣!”

尹德妃笑著糾正:“那不叫知音,稱作知己!”

太子接過去說:“知音也好,知己也好,隻要我們四人一條心就好!”

這一句話引得張婕妤、尹德妃拍手叫好,齊王李元吉更是眉開眼笑地嚷著說:“我們兄弟倆今生能遇上二位皇妃這樣的女知音,也真是三生有幸啊!”

二妃聽了,喜不自勝,氣氛更加熱烈起來。

滿桌菜肴,奇珍異味,無所不有。四人猜拳行令,說說笑笑,十分投機。

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本是酒色之徒,起初還遵循著禮節,酒酣耳熱之後,謔浪調笑,無所不至。

麵對著兩個半老的皇妃,太子和齊王已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故意裝出醉態來。

齊王首先說道:“我們酒是有了,但是……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麵對美人,怎能錯過?”

李建成見齊王那樣,也接著吟道:“眼前兩佳人,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張、尹二妃相互交換一下眼色,說道:“既蒙二位王爺的垂愛,我們趁著這清風明月,彈唱一曲以助興吧!”

齊王忙拍手叫道:“良辰美景不虛度,賞心樂事正當時。”

太子也嬉皮笑臉地吟著:“巫山雲夢二美具,襄王神女喜相逢。”

張婕妤、尹德妃平昔雖與太子、齊王早已眉來眼去,心有靈犀了,但是,彼此恨無處可以盡其款曲。今晚難得聚在一起,怎肯放棄良機?

於是,張婕好急忙操琴理弦,尹德妃忙去打發太子和齊王的隨從們各自回府去了。

太子和齊王一麵飲酒,一麵欣賞二妃彈唱歌舞,調笑之聲在夜風中飄蕩。

說來也巧,秦王李世民因事路過此處,聽到琴聲悠揚、歌聲婉轉,不由站住細聽,並向隨從說:“此處為何人居住?”

“乃張婕好、尹德妃寢宮。”

李世民不由自語道:“深夜還在彈唱不止,難道會是父皇在裏麵?”

想到這裏,他正要抬腳離去,忽聽裏麵喊道:“這一大杯酒,本該是大哥喝的,我先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