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尉遲巧唱空城計 學士被逐焉安然(3 / 3)

武德九年,也就是公元六二六年,是李淵的三個兒子之間爭奪政權的鬥爭最後總爆發的一年。在這前後,李建成和李元吉因為受到李淵的袒護,從地方上私募驍勇士卒數千人,遠遠超過了秦王府中的所謂“八百勇士”,這使太子集團的力量大增,明顯超過秦王集團的勢力。

由於剪除秦王府武將方麵的計策連遭失敗,李建成、李元吉與部下謀士們經過認真地分析研究,又準備對付秦王府的文官了。

李建成說道:“在統一天下的戰爭中,秦王所以能戰必勝,是因為在他身邊有一個智囊集團,在為他運籌帷幄、出謀劃策。如今,這些人仍然在為秦王獻計獻策,極盡挑撥之能事。我們必須想辦法打掉這個智囊班子,徹底孤立秦王。”

李元吉點頭說:“此話有理,秦王府裏的這群狗頭軍師,正是秦王力量的源泉。謀略的寶庫,除掉這個智囊團,像剜了秦王的心髒一樣哩!”

李建成說:“我認為,秦王府智囊團的核心人物,主要是房玄齡和杜如晦,若能將這兩個人清除出秦王府,那個智囊團也就不足懼了。”

李元吉讚同地說:“我多次隨秦王出征,知道房玄齡、杜如晦確實是謀略過人,秦王許多決策來自於這兩個人。不過,父皇特別信任他們,尤其是房玄齡,父皇多次說他能幹,有本領,是個人才。”

李建成笑道:“四弟,你怎麼糊塗了,現在天下安定,沒有仗打,房玄齡再有能耐,也沒有用武之地了,再說,父皇還是維護我們的,隻要是能夠壓製秦王發展勢力,穩定我這太子地位的辦法,父皇都會全力支持。”

李元吉又說:“那也得有個理由,才能將他們清除出去。”

李建成走到李元吉身邊,在他耳邊輕輕說了幾句話,李元吉欣喜萬分地說:“大哥變得越來越高明了!”

兄弟二人立即進宮,向李淵奏道:“秦王府的房玄齡、杜如晦二人,利用文學館講壇,公開抨擊朝政,煽動人們仿效曆史上的謀反人物,居心叵測啊!”

李淵自稱帝之後,最怕部下有人謀反,一聽此話,急忙問道:“他們怎麼說的?”

李建成造謠說:“他們公開讚揚秦朝末年的陳涉,說他有大誌,即使在躬耕隴畝時,也胸懷鴻鵠之誌,這不是明目張膽地鼓吹造反嗎?”

李淵一聽,生氣地問道:“他們敢這麼大膽地吹捧造反的陳涉,世民能答應嗎?”

李元吉忙說:“啟稟父皇!秦王不但不製止,甚至也公開頌揚過陳涉,又說項羽是一個大英雄!其實,秦王自己早就想謀反了,他在洛陽時——”

李淵聽到這裏,急忙打斷他的話,說道:“這話你已說過多遍,說他謀反,又無證據,你們是同胞兄弟,怎麼能不顧手足之情,相互猜疑,成什麼體統!”

李建成忙又告狀道:“父皇!秦王收養那麼多的人才,不就是另有想法嗎?讓房玄齡、杜如晦這樣居心不良的人在秦王身邊時間久了,整日散布謀反的言論,不是助長秦王非分之想嗎?”

李淵說道:“你們說得也對,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秦王府裏的有些人,是該將他們清除出去。不過,房玄齡為人正直而能幹,是一個人才,難道他如今也變壞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聽到這裏,知道父皇已經讚成了他們的意見,便接二連三地編造事例,誣陷房玄齡和杜如晦,挑撥太子和秦王的關係,故意地製造他們兄弟不和。

李元吉更是有鼻子有眼地證實說:“早在攻打洛陽時,房玄齡和杜如晦就多次吹捧秦王,有意貶低太子,甚至說太子的唯一長處,就是年長。”

李淵一直在設法維護太子的地位,製止李世民的奪嫡行動,聽到這些言論,更加助長了袒護李建成的思想。

李淵很快接受了他們的建議,下旨將房玄齡、杜如晦一起逐出秦王府,責令他們各自回家,並規定以後不準再私自去見秦王。這一事件如一顆炮彈在秦王府炸開了!

房玄齡、杜如晦向李世民告辭說:“臣等無能,既得罪了太子、齊王,也終不為朝廷所容,實在是辜負了秦王的教誨……”

說到這裏,兩人禁不住淚水滾滾而出,哽咽得連話也說不出來了。

李世民流著淚水說:“是我不好,才使你們二位遭遇池魚之殃,蒙受不白之冤,唉——”

房玄齡、杜如晦起身要走,被李世民上前拉住說:“你們急什麼,快坐下來,我們一起商量一下對策。”

杜如晦立即說道:“太子與齊王一直在向秦王府展開強大攻勢,他們借皇上的權威,想一舉壓倒秦王,秦王也總不能一直采取守勢,不能不抵抗呀!”

他的話音剛落,程知節、秦瓊、尉遲敬德等人來了,李世民忙招呼他們坐下,程知節大聲說道:“老天爺也來湊熱鬧,天氣這麼早就熱流滾滾,真是形勢逼人!”

尉遲敬德也大聲說道:“程總管外放,房、杜二學士又被逐,如此下去,秦王的手臂都被剪除,秦王還能安然嗎?”

李世民隻好應聲說:“剛才我和房、杜學士正在這裏議論此事,諸位將軍可以直言不諱。”

秦王府的參軍事薛元敬說道:“日前聽說太子派人到楚中,招納了三十個亡命之徒,領進府中去了。”

蔡允恭也說道:“據臣所知,河州刺史盧士良奉太子之命,送壯漢四十人到東宮,這是本月初的事情。昨天夜裏,又有四十餘人,說是關外人,揚言是去東宮報到。請秦王想一想,太子不掌禁兵,又不習武征遠、護衛宮廷,招納這些亡命的武士何用?”

秦王聽後,正要回話,步軍總管鄭仁泰說道:“今早臣家的門仆薑元在炒麵店裏,看見七八個大漢在店裏吃麵,一邊吃,一邊大聲說話。內中有個人說:‘太子待人真是熱情大方,一出手就一百兩,那白花花的銀子也喜人!’其餘的人也都誇讚太子如何厚道、實在。他們正說得高興時,又有兩人進店,見麵就說:‘我們到處找你們,未想到你們來這裏吃麵了!太子已經回宮了,等著向你們訓話呢!’於是,他們便一窩蜂地走了。臣家的薑元認得後來的那兩個人,他們是太子府的雜役,一個叫王慶玉,另一個叫餘尚全。”

主簿薛收道:“看樣子,東宮和齊王府忙著招納武士,擴大力量,同時又借著皇上的權威,不斷地削弱我們秦王府的力量,這一增一減,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門房的隨從又時來報告:“秦王!皇上派人來問:房、杜二學士離開秦王府沒有?若再不走,就派禁卒來拘捕了!”

聽了這話,在座的所有人都納悶了:“這是怎麼回事,房、杜二學士犯了什麼罪了?”

程知節性格剛烈,說道:“依我說,你們就是不要走!難道真的要應驗當時的什麼‘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臣亡;狡兔死,走狗烹’嗎?”

房玄齡、杜如晦走到秦王麵前,淚流滿麵地告辭,李世民也同樣流著淚說道:“你們,你們暫時回家去比一比風頭,有朝一日,我定會恭請二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