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聽了裴寂的一片頌諛之詞,心中很是不悅,認為他明知太子和秦王兩大集團鬥得難分難解,卻要閉著眼睛說瞎話,這不是欺君的行為嗎?但是,李鋼又看一看陳叔達等人,見他們都是處之泰然,沒有流露出任何不滿的情緒,心想我又何必去捅馬蜂窩呢?不如也學著裴寂的樣子,扛一杆順風旗不好嗎?
但是,李綱本是一個正直之人,最後還是憋不住那滿心的憂國憂民情緒,用另一種方式說道:“曆代以來,立儲事關重大。前朝文帝一世英明,創下大隋江山,未想到晚年他深居皇宮,不察內情,為奸臣的讒言所惑,以致敗家亡國,實在是千古憾事!”
很會察言觀色的封德彝趁機說道:“吾皇聖明,處置恰當,家事、國事、天下大事,都能明智決斷,不愧為大唐的開國聖君!”
李淵聽後,高興得哈哈大笑一陣,然後又眉飛色舞地自我標榜說:“作為聖君,朕不敢承當,不過,朕還是要當一個明君的!在立儲問題上,朕有三點經驗:一是要堅持遵循‘立嫡以長’的古來傳統,不能搞什麼廢長立次,或者是什麼廢長立幼等;二是近賢臣,遠小人,不能聽信奸臣的讒言頌語,而迷失了方向;三是教子有方,對皇子間的任職,名分等,要處置恰當,既堅持原則,又靈活巧妙,不偏袒、不歧視,維護兄弟和睦,提倡手足情義……”
正當李淵在大談特談自己的立儲經驗之時,忽見內侍慌裏慌張地匆匆跑來,在他耳邊低聲報告:“突厥鬱射設率領數萬騎兵,已攻入邊塞,繼續向南進軍……”
李淵隻好對近臣們說:“突厥人又來騷擾了!明日討論出兵之事,諸位請回罷。”
裴寂、李綱等大臣走後,李淵不由想道:“這可惡的突厥人是大唐的心腹大患,每隔一段時間,總要領著騎兵來擄掠一番,這次派誰帶兵去抵禦呢?”
李淵繼續想下去:按理說,派世民帶兵去最放心了。他有勇有謀,處事有理有節,又很有分寸,每次任務都完成的很圓滿,無可挑剔。
可是,在這種時候,讓世民帶兵前去,不僅會引起建成和元吉的猜忌,連自己也有些惴惴不安起來。一旦他擁兵奪嫡,可怎麼辦?
唉!這孩子天性要強,心高氣傲,又立下那麼大的功勞,早就對建成看不起了!
如果他借此機會——
況且前一段時間,為了製止他奪嫡,已經設法削弱他手中的實力,朕已下旨外放他的大將程知節,還有秦王府的智囊人物房玄齡和杜如晦,這都是為了扼製他的勢力發展,以維護、支持建成的太子地位。
但是,派太子去,更不恰當,他要留下監國,哪有派太子領兵去出征的?
建成和世民都不能去,隻有派齊王元吉領兵去了。可是,一提到這個兒子,李淵的眼前便閃現出他那尖嘴猴腮、貌醜品劣的形象,總覺得這個兒子難成大器,難當大任,又怎麼能率領千軍萬馬,去禦敵討賊、捍衛國土、保衛朝廷、維護大唐江山社稷呢?
想到這裏,不由又聯想到剛才與幾個大臣的談話,有的大臣讚揚自己是開國的一代聖君,而自己還揚言要當明君,唉!
做“明君”已不容易,做“聖君”就更難了。
當李淵在太極富裏,為抵禦突厥騎兵的進犯,在選派誰帶兵前去這件事上,遲疑不決的時候,住在東宮裏的太子李建成,也正在與齊王李元吉在計議著同一件事呢!
李建成說道:“我去向父皇麵奏,推薦由你代替世民率領各路大軍,北征突厥,你以為怎麼樣?”
李元吉忙說:“我倒是願意呀,隻怕父皇信不過我,弄不好又讓我隨世民一起去,不把我當做一回事。若是那樣,還是世民一人說了算,他手握軍權,別說我了,連你這個太子他也不放在眼裏!”
李建成說:“一旦父皇讓你單獨帶兵前去,情願讓其他異姓將領去擔任統帥,我也不答應再讓世民有帶兵的機會了。”
李元吉聽後,把兩隻小眼睛一眨巴,說道:“那可不行,一旦派遣秦王府裏的那些將領充當主帥,豈不是更糟糕?還不跟世民領兵一個樣嗎?”
“是啊!你說的也對,”李建成拍著自己的腦門說,“千說萬說,還是那句話,隻有派你去最合適,派誰我也不答應,我現在就去見父皇!”
李元吉忙叫道:“大哥!我同你一起進宮,由你先向父皇提出來,當著我的麵也許父皇會答應的。”
李建成笑道:“這更好。俗話說:三人對麵,六隻眼相會,讓父皇不得不答應我們的請求。”
兄弟二人騎上快馬,一刻工夫來到宮門前,進入太極宮裏,見他們的父皇正躺在龍椅上想心事哩!
李建成開門見山地向父皇推薦李元吉領兵前去,他說道:“父皇!四弟元吉越來越成熟穩重了,也該讓他獨自帶兵禦敵,給他施展才能與抱負的機會,使他也能從中得到鍛煉以提高自己。”
李淵聽後,看著麵前的李元吉問道:“你能擔當這個重任嗎?”
李元吉應道:“自古將門出虎子!父皇果真派兒臣帶兵前去,保證擊退鬱射設的騎兵,勝利班師。”
李淵想了想,派四子元吉去帶兵禦敵,既能阻擋突厥兵馬的南下,又能防止世民擁兵奪嫡的危險事變的發生,還可以鍛煉這個不成材的兒子,豈不是一舉數得嗎?
於是,李淵聽從了李建成的建議,命令齊王李元吉率領右武衛大將軍羅藝、天紀將軍張瑾等人,前去抵禦突厥的進攻。
李元吉接受了命令之後,立即得隴望蜀地提出:“為了保證這次狙擊突厥騎兵的勝利,兒臣請求父皇答應,讓秦王府的那些驍將尉遲敬德、秦瓊,程知節、段誌玄、侯君集等人,隨自己一同前往,以取得這次戰爭的勝利。”
李淵又滿口答應道:“好,這意見甚好。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秦王府的那些猛將都是世民的心腹愛將,你可得細心嗬護啊!”
李建成忙說道:“父皇放心,四弟一向愛將惜才,一定會與那些將領處好關係的。”
李淵又教訓齊王說:“再好的軍隊,隻有將帥一心,同仇敵愾,才能打勝仗,消滅頑敵。”
李元吉又提出一項要求:“請求父皇,讓兒臣檢閱並挑選秦王府中的精悍驍勇之士,以補充自己的軍隊,從而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李淵聽後,滿口答應道:“這些要求都是正當合理的,是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朕自然答應,並全力支持,滿足你的這些請求。”
兄弟二人高高興興地回到東宮,李建成拍著齊王的肩膀,誇獎他說:“四弟!我今日才發現你有超出一般人的天才,你這兩條建議真是絕妙無比,此舉不但抽掉了秦王府的精華力量,使世民成了一個光杆元帥,而且充實了自己的隊伍,壯大了自己,真是一個高招畦!”
李元吉也抑製不住興奮,沾沾自喜地說:“我這兩條請求,都是掏世民的心肝寶貝啊!”
李建成急不可耐地說道:“有了秦王府的那一班猛將跟隨,又有秦王軍中的精悍武士充實到軍隊裏去,你的隊伍可以大大提高作戰能力,這次出征準能凱旋而歸,我要慶賀你的勝利!”
說罷,李建成立即大聲喊道:“王鈺!快替我準備一桌豐盛的酒宴,我要為齊王的勝利大大地慶賀一番,兄弟倆來一個一醉方休!”
李元吉卻故意說道:“大哥!小弟還未領軍出征,哪來的勝利可慶可賀?”
李建成放開嗓門連聲大笑,得意地說道:“四弟!今日可慶可賀的喜事太多了,你聽著,父皇派你獨自帶兵出征,這是一喜;答應讓秦王府的那些勇將隨你出征,這是二喜;父皇又答應你去檢閱並挑選秦王軍中的精悍驍勇之士,補充到你的軍隊裏去,這是三喜;這樣一來,秦王府空了,秦王變成勢單力薄的光杆元帥,然後再對付他,還不是小孩子摸雞雞——手到擒來嗎?這自然又是一喜。有了這四紅四喜,我這個當大哥的太子,還不應該好好地為你備酒宴慶賀嗎?”
李元吉得意揚揚地聽著,咧著尖嘴,露出滿嘴的黃牙,一邊笑,一邊不斷地點頭說:“多謝大哥的盛情厚義!臣弟能有大哥如此真誠的照拂,深感幸運,並將終生不忘,永記心頭!”
不過,李元吉在說這些道謝話的同時,內心深處卻又響起另-個聲音:“有朝一日,當我置秦王於死地之時,也就是你這位太子的喪命之日。那一天才是我的大喜之日,也才值得大慶特慶,大賀特賀哩!”
過不多久,王鈺領人把酒菜擺滿了桌子,李建成拉著李元吉,兩兄弟親親熱熱地入座,以慶賀他們得來不易的“四紅四喜”。
李淵派遣齊王李元吉帶兵北征突厥的消息傳到秦王府之後,李世民立刻意識到形勢危急,自己到了不搏即死的地步,立即召集心腹們商議對策。
等到長孫氏把她的舅舅高士廉、哥哥長孫無忌找來後,尉遲敬德、程知節、段誌玄等陸續趕到,高士廉首先說道:“這簡直就是向秦王攤牌:要麼交出兵權,讓太子順利地繼承皇位;要麼抗拒聖命,成為叛逆,被朝廷鎮壓。這就是當前的嚴峻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