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讚美——交友的智慧(2)(1 / 3)

嫉妒是讚美的大敵。沒有一個人不希望自己在各方麵都比別人強,但也沒有一個實際上各方麵都比別人強。長得很醜,或相貌平平,常常碰到比自己漂亮的人就嫉妒別人;釣魚技術不高,眼睜睜地看著別人提上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魚兒,心裏很不是滋味;公務員考試別人都拿到了合格證書,自己卻偏偏寫作沒通過。……於是,嫉妒心就產生了。嫉妒可以產生壓力,促人奮進,變成進步的動力,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卻是讚美的絆腳石。一旦妒火中燒,就不可能對別人的優點和成績容納、認同,不會有一絲喜悅感,更不可能發自內心地、由衷地去讚美。相反,會為此感到氣憤,表現在行動上則是不屑一顧,諷刺挖苦,甚至進行誹謗,打擊和報複。戰國時期的龐涓就是這種嫉賢妒能的人。龐涓到魏國後得到信任,成為魏惠王的將軍。他認為自己才能不及他的同學孫臏,就派使者將孫臏召來,但當孫臏到了以後,又對孫臏遠遠超越於自己之上的軍事才能恨之入骨。他先讓人把孫臏的雙腿膝蓋砍掉,並把他扔到豬棚裏關起來,臉上還烙上了標誌犯罪的烙印。後來,孫臏被齊國使者救出,成為齊國軍師。在一次戰役中,龐涓被孫臏設計擊敗,自知已是窮圖末路,大勢已去,自刎而死。直至臨死還憤憤地說:“終究還是成就了這小子的聲名!”可見,一個人隻要產生妒人之心,就不可能坦然地認識別人的優點和成績,不會以謙虛的態度去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或者借別人才能助自己成就事業。反而懼怕別人超過自己,危及自己的地位,為狹隘地保全自己而不擇手段。結果,眾叛親離,一敗塗地的隻能是他自己。正如塞萬提斯所言:“嫉妒真是萬惡的根源,美德的蟊賊!”

伏爾泰有句名言:“凡缺乏才能和意誌的人,最易產生嫉妒。”這句話包含了兩個方麵的含義。一方麵,一個人才能與別人大相徑庭,卻偏偏羨慕對方,但又缺乏奮發前進的意誌,不願為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付出艱苦的努力,隻坐在那裏異想天開,希望天上掉下餡餅,由醜小鴨搖身變成白天鵝。當這個夢幻永遠也無法變成現實時,他不可能客觀地去分析別人取得成績的原因,隻是一味地怨天尤人,漸漸地把開始時的羨慕變成了對別人優點和成績刻骨銘心的嫉妒。這樣的人永遠也成不了大事。另一方麵,大多數具有相當的才能和意誌的人,都能夠坦然地欣賞別人的優點和成績。百裏奚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一度落入楚人之獄,秦穆公設計將他救出,並委政於他。百裏奚卻把自己的朋友蹇叔推薦給秦穆公。“下臣趕不上臣的朋友蹇叔。他有經世治國之才,卻不為人所知。臣曾遊宦於齊國,受困於銍,向人乞食,是蹇叔收留了為臣。臣原打算侍奉齊君無知,是蹇叔勸阻了為臣,後來無知被雍林人殺死。臣幸虧沒有侍奉他,否則也難逃其難。臣去周時,周王子喜好牛,臣就以養牛術爭取他的賞識,當王子頹想任用臣時,又是蹇叔勸阻,臣離周而去,才免於同王子一起被殺。臣去侍奉虞君時,蹇叔也曾勸阻,臣也知不會得其信任,但由於貪圖利祿爵位,暫且留於虞國。後來便淪為楚國,因此,臣采納蹇叔建議時,就得以平安康健;一旦沒聽從其勸阻,便身陷虞君之難。根據上述事實,臣知蹇叔才能出眾。”秦穆公聽了百裏奚的舉薦,馬上派人攜帶重金厚禮去聘請蹇叔。蹇叔一到秦國,便被任為大夫。麵對高官爵位,百裏奚想到的首先不是個人名利,而是才能優於自己的蹇叔。他並不擔心蹇叔才能、爵位會蓋過自己,而是以自己的親身感受和經曆,全力向秦穆公推薦蹇叔。這實際上是對其才能最真實的讚美。蹇叔的到來,不僅沒有使百裏奚遭到冷淡,才能埋沒,反而使自己深得秦穆公信任,認為他是一位襟懷寬廣、高水平的謀臣。後來在許多重大的決策上,秦穆公總要請教百裏奚,以至於後來有史學家們的“裏奚致霸”之說。

“君子坦蕩蕩,小人心戚戚”。正確地對待別人的優點和長處,並給予適當的讚美,不僅可使他意識到自己的優點、成績及其價值,也會使他及周圍的人從中認識你自身所具備的優良素質。不僅利人,而且利己。對別人的成績和優點視如眼中刺,肉中釘,人前挖苦、諷刺甚至設法打擊,人後誹謗甚至陷害,害人也害己。

優點和成績的分布,不平衡總是絕對的,平衡是相對的,一時間的事,甚至不被人認識。一個在機關工作過20多年的高中畢業生,才混了個副科級幹部。而一個名牌大學的研究生,剛來兩年板凳還沒坐熱就輕而易舉地得來了副科的小烏紗帽,與自己平起平坐,心裏就失衡了,“憑什麼?”“有什麼了不起?”“太不像話!”等問題打破了平靜的心理,也打破了平靜的辦公室,整天尋找對方的缺點和失誤。甚至把對方的優點和成績有意歪曲。其實,同事們心裏很清楚原因何在,這不僅會使這位有20多年工作資曆的老同誌顯得更沒水平、沒能力,而且在處理人際關係上也顯得不足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