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老是把自己看得很重要,認為自己是很多人關注的目標。其實沒有那麼多人注意你(前提是你長得非常普通),即使你現在到鬧市街口去裸奔,相信事後也沒多少人記得你長什麼樣。嚐試著做一件你很想做但是怕別人笑話你、鄙夷你、痛恨你的事(千萬別做傷天害理之事)。沒關係,自己給自己打打氣,告訴自己:“我永遠不會是別人心目中的主角,即使我現在很丟臉,明天他也不會記得我了。”
如果能照樣去做,一來二往,厚臉皮的功夫就逐漸練出來了。但是,這個厚臉皮的功夫隻能用於“為人民服務”。也就是說可以用來娛樂自己、快樂別人,最自私的用途也就是可以讓你在日後待人接物時更鎮定自若。切記,不能用來做危害他人生活的行為。如果這樣,你就是無賴了。
一句話,善意的厚臉皮是可愛的、幽默的,而油腔滑調的、惡意的厚臉皮就是可惡的、無恥的。希望你銘記在心。
要有厚臉皮,就必須克服自己“願意接觸他人”想法,把自己置身於人群中,慢慢適應環境的變化,慢慢學會與人交際,放開心思地與人交流;不要有害羞情緒,你應該想:自己怕羞時,別人也許也更羞。
5.別人的臉色不要太在意
有這樣一位女同學,她有滿心的恐懼、滿腹的委屈,不敢哭隻好讓眼淚流在心裏……她完全成了自卑自憐的人;她害怕別人的臉色,她唯唯諾諾、畏畏縮縮、膽小怕事,在生活中喪失了自己的獨立意誌。上班時想小便,卻不敢去衛生間,好像別人會說閑話,一直憋到下班。她總感到好像做了什麼錯事,受到上司表揚反而很害羞。有時自己感到事情真的錯了,卻又不敢麵對,偷偷地隱瞞住;當同事們在開玩笑時,她懷疑大家是對她含沙射影,不懷好意。她的自我價值體係已經紊亂,心理失去平衡,因為她總覺得自己不好!
“麵子”也是社會地位的一種體現,是達到社會所認可的成就而獲得的聲望。麵子行為反映了中國人尊重與自尊的情感與需要,對麵子的珍惜和愛護是昭示和維護自己榮譽、身份、地位的直接表現。每一個中國人從小就受到維護麵子的心理訓練,丟麵子就意味著否定自己的才能,這是萬萬不能接受的。於是有些人為了不丟麵子,通過“打腫臉充胖子”的方式來顯示自我。
大學生張望認為自己是個善良的男孩,但他又總為自己的“善良”而苦惱。
張望最怕別人向他借東西,這絕不是因為他自私,自己的東西舍不得借人;相反,他內心是非常想把自己的東西借給別人用的。但是當別人向他借東西時,他總擔心別人從自己的表情、語言上看出一絲不悅——盡管他絕沒這種意思。
借東西這種事不是天天發生,張望的煩惱還能夠忍受。張望最怕的事情,還是自己日常的言行舉止。在表情上,他老擔心自己臉上會露出清高、驕縱的神色;走路時,他老怕抬頭挺胸,讓人覺得盛氣淩人;說話時,他怕自己言語不當,得罪傷害了別人;甚至他遇到什麼高興的事,也不敢表露在臉上,怕別人認為自己是洋洋自得。張望曾這樣感歎道:“我最在意別人的臉色,也最怕別人的臉色。我總是看別人的臉色行事,生怕引起別人一點兒反感和不快。”
張望日日所怕的所謂“臉色”,其實就是別人內在情緒的外部表現。無論老師、同學、父母、親友、鄰居、同事、上級,每人每天都要經曆許多事,這當中,人們不僅要動腦動手動身,還要動容。隨著各種事的性質及心理經曆的酸甜苦辣,人的容顏都會有喜怒哀樂的表現。對此,你看到也罷,看不到也罷,人家的臉色依然是人家自己的臉色,就像人家的呼吸一樣,並非是你決定得了的。
別人的臉色,多是別人的情緒外化,並非與你有什麼關係。曉林今天一臉不高興,那是因為他與父母發生了矛盾,在慪氣,與你走路的姿勢根本沒有關係。這類臉色,你摻和進去幹什麼?張望覺得人家的臉色不對,覺得是自己走路頭抬得過高,可人家壓根兒就沒有注意到你。你看這不是在自尋煩惱嗎?
有時有些人的臉色,可能確實與張望有關,但張望也不必為此驚慌失措。張望可以這樣對自己說:“你有不高興的時候,我也有不快樂的時候;你能給我臉色,我也會對你有臉色,人人都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