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興平奶粉廠就生產出320多噸奶粉。張文遠當即拿出20萬元錢進一步扶持群眾大量養羊。
這店張鎮地處禮泉、興平、鹹陽三縣(市)交界地帶,張文遠發展奶源正是利用了這個地理優勢。但萬萬沒想到,人家也利用這個優勢展開了發展奶源的工作。他花了大資金發展起來的奶源基地,被禮泉、鹹陽等地的奶廠收去了三分之二。這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張文遠明白,這也是一種競爭。他又不聲不響地拿出10萬元向南方發展奶源,因為從地勢上看,其他奶廠到這些地方收奶就不太方便了。
奶源問題基本解決後,質量問題也得同步跟上。以質量求生存,對於一個企業來說,這是一條基本常識。廠裏先後派出五人在外地學習培訓,精通化驗業務,提高識別攙假能力。在生產工藝流程中,又堅持跟蹤化驗、班班檢驗,確保產品質量。1987年經鹹陽市質檢部門多次檢驗均為特級,先後獲得投產鑒定、產品質量、三級計量三個合格證書,還榮獲了市級優質產品證書。1988年被評為省優質產品。
企業紅火起來後,管理也變得複雜起來。企業發不出工資,大家可以咒罵幾句離開廠子,因為這不是國營企業。獎金高了,三朋四友、親戚熟人又都想來幹,有托人捎話的,也有親自求上門的。文遠知道,搞企業必須六親不認,該嚴的地方就得嚴到底。
1985年,張文遠有個外甥在廠裏表現越來越不像話,自認為他是廠長的外甥,幹活歪好,誰敢說個不字?張文遠當即就宣布把他辭退。他姐姐上門說過多次也無濟於事,最後隻能破口大罵張文遠是“白眼狼”。村支書的娃將廠裏的冷凍機上的銅管拆下來,鋸成截賣了,導致幾千元的設備報廢,張文遠不管他是支書的娃,照樣把他也除了名。他不僅對工人嚴,對幹部更嚴,一次就曾免過兩個副廠長。這些舉動在廠裏反響極大,有力地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興平奶粉廠越辦越紅火,張文遠聲名大震。
事業紅火,名聲遠揚,張文遠累得腰彎背弓,但是他的精神卻真正樹立了起來。這個有魄力的人突然決定上大學,這不是為了圖虛名。他認識到,一個文化粗淺的農民,即便是性格非凡,也不可避免一種局限性。現在,事業發展了,業務聯係愈來愈廣泛,許許多多的新東西、新事物撲麵而來,一個初中還未畢業的農民很難招架這飛速前進的生活大潮。
他立刻報考陝西省廣播電視大學。
他被錄取了。
一個40來歲的人,還要管理一個工廠,張文遠上這學實在是忙上加忙,有時上廁所都一路小跑。妻子煤氣中毒,他顧不得回去照顧一下,為學習,為工廠的事,為欠下親人的情義,張文遠心力交瘁,精疲力竭。
人可以虧人,但生活不會虧人。張文遠在自己灑滿血汗的土地上收獲了累累果實。
1987年,42歲的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陝西廣播電視大學,取得了大專文憑。
同年,他被興平縣委、縣政府命名為全縣鄉鎮企業優秀廠長,次年又被評為市優秀農民企業家。《陝西工人報》等新聞單位報道了他的先進事跡。一個十來人的破爛小廠,如今已擁有百十號人馬,固定資產已達200多萬元。
1988年,雄心勃勃的張文遠不僅將目光投向秦嶺以外,並且將目光投向了國外。他要引進國外的先進設備和先進技術生產奶片,大踏步地將他的企業提高到國際水準。
於是,同年10月,這位已有工程師職稱的農民企業家,一身洋裝,會同鎮縣領導來到北京,開始和國外的商業大亨們談判。
當他踩上紅地毯,麵對洋老板們做一筆100多萬西德馬克生意的時候,他大概想到了他那坎坷的大半生曆程。是的,從興平那個小村莊走到這裏,他經曆了人生的萬水千山。同時,我們也從這個人身上,看到了我國農民身上所具備的最大潛力。這潛力一旦有條件釋放,其能量將無法估計。我們習慣於把農民看做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沉重包袱。其實,我們忽略了他們的才能和素質。現在,張文遠用他的實際行動給我們作出了新的回答。千千萬萬個張文遠都在向我們回答這個問題。
張文遠不負眾望,以一個談判老手的技巧“鬥”得一群洋老板汗流滿麵,“鬥”得他們不由豎起大拇指向自己的談判對手致敬。最後,外商總報價169萬西德馬克的奶片生產設備,被巧舌如簧的張文遠經三天三夜壓到了116萬西德馬克成交。
人們為張文遠的成就而感歎欷歔。張文遠卻平靜地說:當生活向平等競爭這個趨向在不斷發展時,每個公民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也逐漸多了起來——在古老的中國,這無疑是一個令人慶幸的大轉變……
張文遠這個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