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三原標準”,國家該補償的已補償了,該複建的一座橋梁也複建好了。在庫區交通全麵得到改善的今天,河灣港汊為什麼還不如原來的交通條件便利呢?我思索良久,終於得出一個答案:那就是三峽蓄水之後,東溪河所有的“跳磴河”消失了,如果在13.5公裏的東溪溝內仍有14個“跳磴河”,平均每隔一公裏就有一個“跳磴河”,兩岸的老百姓出行就不會這麼艱難了。
這些原始的、看上去不起眼的、無法給予補償的“跳磴河”,祖祖輩輩可走了幾百年啊。那麼,在整個三峽庫區縱橫交錯的河流、溪溝,又有多少“跳磴河”之類的簡易交通線被淹掉呢?
這是一個根本無法統計出來的“神仙數據”。
郭盛告訴我,三峽蓄水之後,忠縣出行難的地方並不止東溪鎮一處。塗井鄉的情況與東溪鎮也差不了多少。20世紀“文化大革命”時期,塗井鄉修建了一座“紅衛大橋”,是7個村69個合作社7531人以及石寶寨5個村附近8000多人到塗井集鎮趕場、經商、購物、辦事、求醫的一條必經之路。
可在1992年調查淹沒實物指標時,把“紅衛大橋”給漏掉了。三峽二期蓄水之後,塗井鄉鳳山村2、3、4三個社的農民每年有30多萬斤“清脆李”要賣出去,由於該地唯一出入的通道“水趟橋”被淹沒,大批成熟的“清脆李”無法運出去,造成每年近20萬元的損失。移民意見很大,不少群眾也罵娘。因此,如果不複建一座“紅衛大橋”,交通不通,群眾最想不通。
“忠縣還有哪些地方有因蓄水之後出行難?”我問郭盛。
“你去不去黃金鎮看一下?那裏也很有代表性。”郭盛說。
“什麼代表性?”我一聽馬上來了精神。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你去看了後就知道了。”
於是,我和郭盛驅車來到黃金鎮。
書記、鎮長向我們介紹了不少情況。在黃金鎮的老場鎮溪河邊,我看了真是有點暗暗吃驚。整條街的基腳全泡在黃金河裏,街邊就是175水位線,也就是說,當三峽蓄水到175米水位,加上兩米的風浪線,居民坐在家中的床上,幾乎就可以把腳伸進江裏洗腳。
唐誌明鎮長說,黃金河積雨麵積很大,石柱縣、梁平縣的雨水都要通過黃金河流入長江,隻要一漲洪水,山洪暴發,行洪能力差,滿街都要進水。三峽蓄水之後,水位必然抬高,如果黃金河不能及時把洪澇排入長江中,老街肯定要被淹掉半截。
長江水利委員會的工程師們幾次到黃金鎮調查之後,提出了一個在老場鎮修一道堡坎的計劃,把老場鎮的這條老街“圍護”起來,計劃投資100多萬元。可這點錢,我在現場上看了又看,怎麼看也不夠修一道堡坎。
黃金鎮的老場鎮逢一、四、七趕場,每逢趕場天,街上人流如注,摩肩接踵,而街道最寬處也不過五六米。鎮長唐誌明是鎮上土生土長的人,他說這個場鎮形成於20世紀30年代,已經是“老不堪言”。
這個舊場鎮全長不過300米左右,青石板鋪成的街道凸凹不平,破爛不堪,鎮上居民們有的在曬柴火,有的在晾曬從黃金河裏撈起來的小魚。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大娘背著一背柴,臉上淌著汗,對我說,她一直在這個場鎮上生活,現在還走著“國民黨時期的路”,希望早點搬遷,住住新房子。
唐鎮長說,最好的辦法是把場鎮搬遷到不遠處的新集鎮上去,但175水位線上不屬於拆遷之列,苦於沒搬遷經費,手長衣袖短,幾百人的搬遷安置可不是一樁小事。
按理說,三峽蓄水之後淹不到這個老場鎮,但在高水位時,江水卻要浸泡到場鎮的基腳,是修一道堡坎“圍護”還是整體搬遷?縣裏和鎮政府一直猶豫不決,難以取舍。
黃金鎮周圍有幾座供兩岸百姓交通的小橋,沿途也有不少的“跳磴河”。四期水位達到175米之後,唯一連通兩岸的“衛星橋”將被淹沒,這就影響黃金河兩岸1個旅遊點、3個水電站的職工和15000多名群眾出行。因此,在2008年水淹之前,複建黃金鎮的“衛星橋”和“圍護”老場鎮,就成了一件急迫之事。如果水淹之後在水下施工,不方便施工且不說,還會增加巨大的成本支出。
在三峽庫區,隻要一出現疑難問題,不少移民就會埋怨長江水利委員會的工程師們,說他們“調查不仔細,規劃不盡心”,到庫區調查時“把水平尺拉斜了”,“不是偏心眼就是死心眼”。
其實,這是天大的誤解。三峽移民工程太過於複雜,調查工作中沒有一點失誤、遺漏是不可能的。一方麵他們受權調查處理庫區極為複雜多變的淹沒補償、規劃、設計等諸多事宜,另一方麵還要考慮庫區移民群眾的實際境遇。
水利工作的艱辛,也不是一般人能體會的。有庫區流傳的幾句順口溜為證:“有女不嫁水利郎,年年月月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轉,抱回一堆髒衣裳。”
長江水利委員會一位監理工程師曾一肚子委屈地對我說:“這些年風裏來,雨裏去,挨餓挨罵,忍氣吞聲,隻要庫區有事,我們總是跑得比狗都還快啊,為移民的事、為庫區的事,我們腳杆都跑斷了。不少人常常是幾十天、幾個月都回不到一次家,照顧不到孩子,也見不到老婆,一個移民兄弟還嘲笑我們是中華鱉(憋)精隊的‘鱉(憋)精隊員’,你說氣人不氣人?”
忠縣是二期水位回水的尾端,水一淹起來,以前沒有想到的問題和矛盾凸現後,工程師們就及時來到忠縣。
長江水利委員會在2005年10月形成的報告文本中,對忠縣庫區周圍的交通已作了充分的調查:“全縣規劃複建道路總長362.12公裏,橋梁34座,渡口及停靠點21處。複建投資共需7499.25萬元(按1993年5月價格計算),與初步設計規劃相比,增加了5288.8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