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尼爾森在尼羅河戰鬥打響之前詳細地解釋他的精心計劃時,貝裏船長高興地問:“如果我們成功了,世界會怎麼評論?”“沒有什麼‘如果’,”尼爾森答道,“我們一定要取得勝利。誰能活下來講述這段故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隨後,當他的船長們離開討論會場走向他們各自的船隻時,尼爾森又加了一句:“在明天這個時候之前,我們要麼已為自己贏得尊貴的地位,要麼就已進入了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墓地。”在別人看到的隻是失敗的時候,他用自己敏銳的眼光和果敢的精神發現了贏得偉大勝利的機會。
“有可能通過那條路嗎?”拿破侖向工程人員問道,他們是被派遣去探索聖伯納德的那條可怕小路的。“也許,”工程人員有些猶豫地回答,“還是有可能的。”“那就前進,”下士說道,根本沒有注意那些似乎難以逾越的困難。英國人和奧地利人對於翻越阿爾卑斯山的想法表現出嘲笑和不屑一提,那裏“從沒有車輛行駛,也根本不可能有,”更何況是一支6萬人的部隊,他們帶著笨重的大炮、數十噸的炮彈和輜重,還有大量的軍需品。但是饑寒交迫的麥瑟那正在熱那亞處於包圍之中,勝利的奧地利人聚集在尼斯城前,而拿破侖絕不是那種在危難中將以前的夥伴棄之不顧的人,他除了前進別無他念。
在這個“不可能”的任務被完成後,有些人認為這早就能夠做到,而其他人之所以沒有做到,是因為他們拒絕麵對這樣的困難,固執地認為這些困難不可克服。許多指揮官都擁有必要的補給、工具和強壯的士兵,但他們缺少拿破侖那樣的勇氣和決心。拿破侖從不在困難麵前退縮,而是不斷進取,創造並抓住了勝利的機會。
在新奧爾良,格蘭特將軍從馬上摔了下來,受了重傷,當他接到指揮查塔努加軍隊的命令時,他所在的部隊已經被南部邦聯的軍隊重重包圍,投降隻是時間上的問題。那天夜晚,格蘭特將軍看到四周的山丘被敵人營地的篝火映得通紅,而本軍營地則因為補給被切斷而漆黑一團,雖然因此有些灰心喪氣,但他還是立即下達了向新的目的地進軍的命令。
格蘭特將軍的部隊沿著密西西比河一路上行,穿過俄亥俄州,在荒野中行進了數英裏。剛開始他還能騎在小馬駒上,後來則因為傷重而被四個人抬著,但他最終還是到達了查塔努加。因為他的到來,情況立即就有了轉機。軍隊感受到了這個能夠控製局麵的領袖所帶來的勇氣。在他還沒有恢複到能騎馬的時候,格蘭特將軍就下達了前進的命令,雖然敵人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是北方聯邦的戰士們很快就奪回了周圍的失地。
這個勝利是機遇所致嗎?還是這位受傷的將軍的不屈決心造就了這次勝利?
賀雷修斯與他的兩個夥伴在海灣與9000個托斯卡納人對峙,直到台伯河上的橋梁被毀掉;萊昂尼達斯在溫泉關阻止了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的強大東征部隊;瑟密斯特考在希臘海岸粉碎了波斯人的艦隊;愷撒發現他的軍隊遭到了頑強抵抗,於是親自抓起了矛和盾,一邊辨認己方士兵一邊戰鬥,最終敗中求勝;溫克裏德用雙臂夾住許多奧地利人的長矛,從而打開了一條通道,使他的夥伴能夠衝向自由;拿破侖親自參加戰鬥,連續幾年未嚐敗績;惠靈頓雖然轉戰多處但從未被征服過;拿破侖的得力幹將內伊無數次在敗勢中力挽狂瀾;佩裏丟下傷殘的勞倫斯,劃船進入尼亞加拉河,使英國人的槍啞了火;謝裏頓將軍在北方聯邦的軍隊要潰敗的時候從溫徹斯特來到前線,並在前線騎行了一周,最終扭轉了局勢;謝爾曼將軍雖然麵對著沉重的壓力,卻仍指示他的部下堅守前線,直到最終取得勝利。這些勝利難道都是自然而然的嗎?
曆史為我們提供了無數事例證明,能夠抓住機會的人就能夠取得勝利;而這勝利在那些不夠堅決的人看來是不可能的。迅捷的決定和全心投入的行動能夠幫助我們橫掃世界。
的確,拿破侖隻有一個;但從另一方麵來說,每個普通青年在成長過程中所要麵臨的困難遠沒有當年拿破侖所越過的山峰那樣的高遠和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