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6章 健康長壽的秘訣(1)(2 / 2)

一個人應該在75歲的時候達到最高的能力和精力的最旺盛點。赫爾曼·維伯先生是英國一位著名醫生,他認為大多數人都能夠很容易地活到100歲。

由於在年輕和中年時代積累了大量的經驗、知識和智能,一個七旬老人花一年的時間可以取得的成績,比他20多歲時花上好幾年時間所取得的成績要大得多。

巴耶特·斯蒂德曼說:“我很不理解,為什麼人們認為70年是人的生命極限呢?如果我們保持我們的精力和健康,活500年也不算多啊!難道你就不想做50年的旅行者,50年的發明家,50年的政治家,學習畫畫、雕塑,試著做做漁夫、水手、詩人、作家?我很想。而且在那之後我還要嚐試其他領域的事。”

隻要一個人還沒有失去生活的情趣,他的靈魂還沒有衰老,他的心髒仍然熱血沸騰,他就不能算老。隻要他接觸生活的各個方麵,他的靈魂就不會衰老。

很多人認為,到了一定的年齡我們的能量一定會開始衰退,理想之火一定會熄滅。這樣的想法對我們的影響是最有害的。我們沒有認識到,其實我們能夠突破我們給自己設的“時間限製”,也能夠做那些我們認為我們做不到的事。

我們覺得自己正在步入老年。我們的這種想法會讓我們更快地真正步入老年,除非我們改變思想,徹底轉變我們的態度,讓年輕的思想使我們活得更年輕。

必定要變老的思想在我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如果我們相信衰老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話,我們就難逃衰老的折磨。

另一方麵,如果我們相信生活的基本原則,這種原則是不會衰老的,也不會受時間影響,這樣的話我們就能在我們的生命中注入年輕。

我覺得年老的想法使我們失去了很多年值得珍惜的時光,也每時每刻地使我們受著折磨。

如果我們堅持青春永恒的原則,宣布我們是永遠不老的,那麼我們不會在外表上給人一種過早衰老的印象。這種習慣性的思想會使你的身體也變得年輕起來,表現出和諧、美麗和優雅,而不是皺紋或其他什麼衰老的跡象。

我們的想法是什麼樣的,實際上我們就是處於什麼樣的狀態,我們自己是無法改變這一點的。如果一個病人覺得他就快要死了或已經完全無藥可救了,那麼醫生也無法挽救他的生命。

身體的情況是和他的信念相一致的。

我認識的很多人,他們覺得自己肯定活不過60歲或65歲,他們把這個年齡嚴格的定義為他們的最後期限,他們深信自己肯定不會超過這個期限多長時間。在他們死去之前,這段被他們自己固定的時間成了他們計劃、思考和行動的焦點。

那些被單調的生活模式束縛住了手腳的人是最容易滋生這種錯誤的關於壽命的觀點的。

盡管鄉村生活充滿新鮮的空氣、水果、蔬菜,還有寧靜的生活環境,但是鄉下的人,特別是鄉下的婦女,常常衰老得比城裏人要快得多。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生活太單調,缺乏進步、情趣和變化。思想單一無變化,生活方式也一成不變的人,年複一年,日複一日,他們會衰老得很快。

他們的思想也會變得十分僵化。

思想的僵化會導致身體的僵化。思想上的僵化總是先於生理上的僵化,老得起皺紋的過程總是最先在思想上產生。

單調是一種迅速的催老劑。變化多端是年輕人的特點。在單調乏味的生活中,人的思想最容易變得迂腐不堪。

人類的很多發明和節約勞動力的設備把人們從單調乏味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同樣地,更大的繁榮,健全、樂觀的生活哲學,更好的衛生條件和更科學的生活方式能使人的平均壽命延長很多年。人壽保險界早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

取得某種成就對一個人的長壽是很重要的。我們生來就是做事的。揮霍青春、一事無成對年輕人來說是很致命的。“一個人還在做事兒的時候,他就還沒有老;但如果一個人什麼也不幹了,那麼他就和死了的人沒什麼兩樣。”

勤奮有利於長壽。停靠在碼頭的船比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腐爛得更快。靜止的池塘比流動的小溪更容易變汙濁。誠實、勤奮會使人的身體和思想都更健康。

不管是我們的思想還是身體,不常用的部分總是比經常運用的那一部分老化得更快。要想青春永駐,我們就得一直保持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