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是一種養分
□[中國]何蔚
常常有一些無法言說的感動。
譬如看見果實墜地,從一棵樹的手腕上,一枚青澀的蘋果或一隻熟透的蜜桃,冷不丁地跳到地上,在塵土中灼下一道輕痕,打下一個水印,或者連一點兒蛛絲馬跡也不曾留下,可就在這一瞬間,它已經深深地感動了我。
譬如看見一隻鳥尕,在我的窗台上跳躍盼顧,抖動漂亮的羽毛衝著我叫了那麼一聲,甚至隻有半聲,爾後又匆匆飛走。譬如看見一個朋友久違的眼神和手勢,看見一顆滾動在草葉上的露珠被風摔碎之前的最後一次閃耀,看見一群螞蟻抬著一隻蜜蜂在大地上緩緩行進時所表現出的那種小心謹慎與肅穆莊嚴……總之,感動我的有時是一種聲音,一種複雜的隱喻了生命幻象的聲音;有時是一種色彩,一種沉重的、負載了諸多情感信息的色彩;有時是一種狀態,一種含蓄的,超越了明示話語的狀態。也有時候,感動我的竟是一種細微、尋常得極容易被人忽略的場景,正如一群螞蟻抬著一隻蜜蜂的殘骸亦慘亦烈地向前移動,最終,它們幾乎全部移進了我的內心,默化成一曲悲壯的挽歌和一場永久的儀式。
更有時候,感動我的仿佛什麼也不是,即使是,也僅僅隻是事物的一粒元素而已。
不知道為什麼要感動。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若是沒有感動,我想我就會於不痛不癢中丟棄自己。因為我知道,這個世界上連一朵花一莖草一湖水一尾魚和一條狗,都那麼持久地擁有著令人感動的特質。所有的生命幾乎都離不開感動。如果對美視而不見,對春天也無動於衷,那麼還有什麼理由在美和春天之間邁動雙腳呢?
想一想,一朵花因為什麼而鮮豔嫵媚,一莖草因為什麼而搖曳多姿,一湖水因為什麼而清波漾溢,一尾魚因為什麼而躍出河麵?
許多時候,我就是這樣不可抗拒地被一些極小的事物感動著,被極小的感動潤澤著。隻是,我好像從來沒有留心將每一次感動的具體根由進行仔細的探究,一條一款地羅列起來,為誘發下一次感動埋好伏筆。我想,誰如果真這麼愚蠢地對待感動的話,那他就不可能擁有更多的感動了。感動是不能提前準備的,如同做夢一樣,因此也沒有必要在事後對它做一番精彩的歸納、總結或者賞析。
常常被感動而充滿激情的人是有福的。
我或許屬於其中之一。故我想:我感動是由於我深愛著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我甚至比別人更留意也更鍾情於它們。而這些美好的事物也仿佛是我的朋友和親人,也同樣愛著、留意著、鍾情著我。我們永遠保持著那種和諧友善、親密真摯的聯係,保持著深層的感情交流、碰撞與溝通。彼此間相互提醒、暗示。相互期許、關懷和給予。每一次小小的感動都會洗淨我靈魂中某個小小的斑點和汙漬,每一次深深的感動都有可能斬斷我性情中某一段深深的劣根。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感動使我的內心變得清潔、明亮、豐富而又寬敞,使我麵對每一輪嶄新的日出都能贏得一個全新的自我。
對於我,感動始終是一種崇高的養分,如同豐盈甘美的母乳;對於感動,我則始終都是一個受益不盡的吮吸者,吸著母乳的精華漸漸長高,長大,健康,強壯,享有智慧與激情。
因此我敢說,一個人,隻要他還能感動,就不至於徹底喪失良知與天性。隻要能感動,即使將你放在生活的最邊緣,你也決不會輕易放棄做人的資格以及與生俱來的發言權。生也罷,死也罷,我們僅僅追求現實。如果我們真要死了,讓我們聽到我們喉嚨中的咯咯聲,感到四肢上的寒冷吧,如果我們活著,讓我們幹我們的事情好了。
超越現實
□[美國]亨利·梭羅
那在製度之外的,在最遠一顆星後麵的,在亞當之前的,或在末代以後的真理尤被人們尊崇。自然,在永恒中是有著真理和崇高的。可是,所有這些時代,這些地方和這些場合,都是此時此地的啊!上帝的偉大之處就在它存在於現實之中,盡管,時光已經逝去,也不會增添絲毫神聖。隻有永遠滲透現實,發掘圍繞我們的現實,我們才能明白什麼是崇高。宇宙經常順從我們的觀念,不論我們走得快或慢,路軌已為我們鋪好。就讓我們傾注所有精力去親和了解它們吧。詩人和藝術家從未得到這樣美麗而崇高的設計,但它們知道自己的一些繼承者不能完成它的。
讓我們放下所有,輕身自然地生活一天吧,不要因硬殼果或掉在軌道上的一隻蚊蟲的翅膀而出了軌。讓我們黎明即起,用不用或早餐,平靜而又無不安之感,由它去之,隨鍾去鳴,孩子去哭,——下個決心,好好地過一天。為什麼我們要投降,甚至於隨波逐流呢!好吧,就讓我們與子午線淺灘上的所謂午餐之類的驚險與漩渦做較量並戰勝它。熬過了這種危險,你就平安了,以後是下山的路。神經不要鬆弛,利用那黎明似的魄力,向另一個方向航行。如果汽笛嘯叫了,讓它叫得沙啞吧。如果鍾響了,為什麼我們要奔跑呢?我們還要研究它算什麼音樂?
我們要靜下心來幹我們的事業,並讓我們的腳在那些汙泥似的意見、偏見、傳統、謬見與表麵中間邁步,這蒙蔽全地球的淤土啊,讓我們越過巴黎、倫敦、紐約、波士頓,教會與國家,詩歌,哲學與宗教,直到我們達到一個堅硬的底層。那裏的基石被我們稱之為現實,然後說,這就是了,不錯的了,然後你可以在這之上,在洪水、冰霜和火焰下麵,開始在這裏構建屬於自己的王國,一切隨心所願,也許能安全地立起一個燈柱,或一個測量儀器,不是尼羅河水測量器,而是測量現實的儀器。讓未來的時代能知道,謊騙與虛有其表曾多次被洪水衝積,然後留下了厚厚的淤泥。
如果你直立在事實對麵,你就會看到太陽閃耀在它的兩麵,它好像一柄東方的短彎刀,你能感到它的甘美的鋒鏑正剖開你的心和骨髓,你也心滿意足地願意結束你的人間事業了。生也罷,死也罷,我們僅僅追求現實。如果我們真要死了,讓我們聽到我們喉嚨中的咯咯聲,感到四肢上的寒冷吧,如果我們活著,讓我們幹我們的事情好了。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動物的生活。
論生活
□[俄國]列夫·托爾斯泰
請注意,握好你的鋼筆。以下的內容是你必須要做好筆記的:
(一)習慣是偉大的。習慣使得以前無論何時都需要許多努力——精神的要素和動物的要素相鬥爭——的各種行為,不再需要那些努力和注意,而讓它們能夠使用到後來的工作上麵去。習慣是凝固基石的石灰,它使得在基石上麵能夠加上新的石塊。可是,這種習慣的善的性能,當鬥爭的解決對動物的要素有利的時候,也可以變成不道德的原因。即發生了人吃人、執行死刑、進行戰爭、私有土地、賣淫等等的事情。
(二)不錯,信心、迷信、妄想,都給人生以巨大的力量。然而,在這種場合,為了實行人生一切法則,就得製定重要的、惟一的、而且大部分可能的形式和方法,比如教會法則的實行、去勢、自焚、無信仰者的絕滅等等。而在沒有迷信的信仰的場合,為要解決以上帝的共同法則為基礎的人生最重要的一切問題,愛是必要的。這種活動並沒有像前者有鮮明的現象。
(三)自我犧牲越來得大,要謙虛也就越來得困難。相反的場合也正相反。
(四)臨死的人所說的話,意味特別來得深長。可是,我們不是時常都朝著死亡走著嗎?尤其是老年人更加明顯地是這樣。讓老年人理解自己所說的話意味特別深長吧。
(五)“他跪拜、哭泣、誦讀祈禱書,向上帝請教自救之道;但,在心之深處卻感到:這一切都是無聊的事情,沒有誰會救自己的。”
(六)為要使所謂“野蠻人”變成文明人而傳授自己教會信仰的牧師們,是多麼可怕,是多麼可驚的不遜和瘋狂嗬!
(七)被我們稱做世界的,是由意識和被意識到的東西這兩部分所合成的。沒有意識,也就沒有世界吧?可是,卻不能說:沒有世界,也就沒有意識吧?可不是嗎?
(八)在言語上我們常常說:不要跟人談及他所難於理解的事物。可是,在實際上,我們卻往往不能自製,完全無益地浪費唇舌,而且感情激動地對那些人談著他們所不理解的事情。
(九)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動物的生活。未成年的孩子們和動物的生活,就是這樣的。但,所有利己的生活,對於有理性的成年人,都是一種不自然的狀態——跟瘋狂相同。然而,世上大部分的婦女,在兒童時代,都過著合法的利己生活,其次生活於動物的家庭愛的利己主義,以及生活於利己的夫婦愛,而且是物質主義,不久就依靠孩子們而生活,失去外部的利己生活,具備著思慮和辨別;但依舊還是缺少普遍的博愛精神,而停留在動物的狀態中。這種女性的生活狀態是很可怕的,然而卻是極普通的。
(十)你想要為別人服務,勞動者想要勞動。但,要為工作而得到利益,必定要有工具。不但是這樣,而且必定要有最好的工具。可是,你是怎麼樣的呢?具備著各種物質、性格、習慣、知識等等的你,果然能夠從自身提出為萬眾服務的最好的工具嗎?對於你,必要的事情,並不是服務於人,而是服務於上帝。而服務於上帝這件事情——是明白的、被規定了的。那就是你要擴大自己內心的愛。由於擴大自己內心的愛,你就不得不服務於人們。而你,對於自己,對於人們,對於上帝,都將同樣必要地服務。
(十一)不幸的並不是受到痛苦的人,而是將痛苦給予他人的人。
(十二)所有的人都時常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因而不能把任何人加以否定。可是,有些人,他們在現在的境地,過於隔絕和無知,我們隻好完全像對待孩子般地去對待他們。即,我們雖然愛、尊敬、庇護他們,但不能夠跟他們站在同一水準,也不能夠向他們要求對於他們所缺少的東西的理解。但有一件事情使得這樣地對待這些人更加困難,那就是:孩子們具有知識欲和真實性,而這些成了人的“孩子們”卻缺乏這些東西;反之,他們保留著冷淡以及對於自己所不理解的東西的否定,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自信太過。一個人如要不虛度自己的一生,他必須知道,什麼是他該做的和不該做的。為了知道這一點,他必須理解他自己和他生活在其中的那個世界是怎麼一回事。
生活的道路
□[俄國]托爾斯泰
一個人如要不虛度自己的一生,他必須知道什麼是他該做的和不該做的。為了知道這一點,他必須理解他自己和他生活在其中的那個世界是怎麼一回事。這是各民族最英明、最善良的人們一直在傳授的。全部這些學說在主要方麵彼此之間是一致的,也與每個人的理智和良心對他的啟示相一致。這個學說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