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信念
□[俄國]邦達列夫
為什麼給人的期限不是九百年,而是七十年?為什麼青春是如此閃電般迅速和短暫?為什麼衰老又是如此漫長?對於這些問題,我們恐怕不能解釋,也無法找到答案。有時善與惡不能分離,就像原因和結果一樣。無論這是多麼痛苦,但是卻不值得去重新評價人對自己在地球上的位置的理解——大多數人都沒有被賦予去認識生存意義、認識自己生命意義的能力。如果想有根據地說你生活得正確與否,那麼,你一定得度過賦予你的生命的期限。怎樣按別的方式思考這個問題呢?是用可能性和教益性的命中注定的抽象思辨嗎?
人是地球這粒塵囂中極微小的一分子,從宇宙的高度是根本看不見他的,而且他自己不能認識自己。但是,人卻總是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因而粗魯地深信他能了解宇宙的秘密和規律,當然也就能使它們服從自己日常的利益。
難道人不知道自己命中注定是要死亡的?實際上,在他的意識中隻是偶爾閃現這個令人不安的想法,而且,他總是在擺脫這個想法,他以希望聊以自慰,總想著:不,那不祥的、不可避免的事情在明天不會發生,還有的是時間,還有十年,五年,二年,一年,還有幾個月……
盡管大多數人的生活並不是由巨大的痛苦和巨大的歡樂所組成,而是由勞動的汗味和簡單的肉體滿足所組成,不過,人們還是不想和生命分手。但在這一切的同時,許多人卻是以無底的塌陷將他們相互分隔開來,隻有經常會折斷的愛和藝術的細竿有時會將他們聯結到一起。
但是,由清醒的理智和想像所產生出來的人類意識終究包含著整個宇宙,包含著它星星般發出的種種神秘的冰涼的恐怖,也包含著人的誕生及短暫生命的具有規律的偶然性悲劇。但即使這樣,不知為什麼也沒有引起絕望,也沒有使他的行為具有毫無意義的枉然感,這就像聰明的螞蟻總是不停止它們孜孜不倦的工作,顯然,它們是為了讓工作有用而操心。
人似乎覺得他在地球上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所以他確信他是不朽的。長期以來,他一直沒有意識到,夏天會變為秋天,青春會變為衰老,甚至最亮的星星也會熄滅。在他的信念裏的是運動、能量、行為和熱情的動力,而在他的傲慢裏的是觀眾的輕率。他深信,生活的影片將會放映下去,而且會不斷地持續放映。明天,明天!
□[俄國]屠格列夫
過去的日子,多麼空虛,多麼乏味,多麼渺小!它在身後留下的痕跡,多麼稀少,多麼無聊,多麼愚鈍,那逝去的一個個時辰!
然而,人想生存。他鍾愛生活,他期冀於生活,期冀於自己,期冀於未來……啊,對於未來,他期待著多少幸福!
可是,他總認為,那些未來的日子將和剛剛逝去的這個日子不會相同。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是啊,這是他想不到的。他根本不愛思考,他不想倒好。
“啊,明天,明天吧!”他自我安慰,一直到這個“明天”把他送到墳墓裏去。
好了,一旦進入墳墓,自然就不再思考了。論人生
□[英國]培根
論真理
對世人來說,真理猶如一顆寶貴的珍珠,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但它沒有鑽石或紅玉值錢。在掩映變幻的燈光下,鑽石或紅玉能大放異彩,而且攙上一點虛偽的道理後,往往能給人增添無窮的樂趣。
論逆境
順境並不是沒有許多恐懼和煩惱,逆境也並不是沒有許多安慰和希望。因為順境最能顯露邪惡,逆境最能展示美德。
論作假與掩飾
作假與掩飾一般總帶有某種膽怯的表現,而膽怯在任何事業中都有礙於達到目標。作假與掩飾的最大壞處是:它使一個人喪失了為人處世的最重要的手段——信譽和信念。
論善與性善
在我看來,“善”即為利人的習慣,而“性善”則為利人的天然傾向。這在一切美德和崇高的精神品格中是最高尚的,因為它是上帝的特性;而且如果沒有這種美德,人類就成為一種忙碌的、有害的、卑劣的東西,絕不優於一種害蟲。
論進言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信任就是信任別人的進言。因為其他方麵的信任是把生活的某一部分,比如他們的田地、物品、孩子、信用和某一特別的事物交托給別人;但是對那些他們以之為顧問的人,他們是把自己生活的全部都交托給他了。
論貌似聰明
貌似聰明的人也許可以設法得到很高的評價,但願任何人都不要任用他們。因為,即便任用一個有些荒唐可笑的人辦事也比任用一位徒具外表的人肯定要好。
論友誼
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一種地地道道的、非常可悲的孤獨。因為,如果沒有真正的朋友,世界隻不過是一片荒野,甚至在這個意義上還可以說,凡是生性不適宜於交友的人,其性格是禽獸的性格,而不是人的性格。
論猜疑
猜疑確實應被製止,至少也應有所節製,因為它使人神思迷惘,疏遠朋友,而且也有礙於事業,使之不能順利而持續地進行。猜疑驅使君王行使暴政,丈夫心懷妒意,智者寡斷而憂鬱。猜疑是一種毛病,它不在心裏,而在腦中。
論虛榮
伊索在他的一則寓言中說得很妙:“蒼蠅坐在戰車的輪軸上說道,我揚起了多少塵土啊!”的確,世上這種自負的人還有很多。
論榮譽與名聲
假如一個人做了一件別人沒有嚐試過的事,或者是一件經人嚐試過而被放棄了的事,或者是別人也做過但沒有做得那麼完善的事,那麼他就可以比僅僅追隨別人做了一件更難或更高的事的人得到更多的榮譽。生命的平衡點
□[英國]羅素
在現代社會中,愛有著比宗教更危險的敵人,這就是對工作和經濟上取得勝利的信仰。一般說來,人們認為不應允許情感幹涉他的事業,處理不好這個問題的人就是傻瓜。然而,在這個問題上需要一種平衡。雖然在有些情況下,完全為了愛而犧牲事業,這是一種愚蠢的行為,但卻是一件可悲而又英勇的事。而完全為了事業而犧牲愛,雖然也是一種愚蠢的行為,卻決不是一件英勇的事,隻能是一件可悲的事。可悲的是,在一個普遍為搜刮錢財而建立起來的社會中,這種情況是時有發生,而且必然會發生的。
愛不僅是人性中的欲望,而且是避免孤寂的主要方式,因為在一生中大部分時間裏,大多數男女都會碰到孤寂。其次,也會有一種需要求愛的欲望,但是,這種愛常常因男人粗暴的、魯莽的或強橫的行為以及女人嘮嘮叨叨的咒罵而被遮掩了。隻有相互之間熱烈的愛達到持久之時,這種對抗才可能結束。
愛打開自我的堅壁,一個新的合二為一的生命便誕生了。自然並不是創造孤立的人類,因為人隻有靠他人的幫助,才能滿足自然的生物學意義上的目的。有教養的人除非有愛,否則也不能滿足他們性的本能。一個人除非他的整個生命,包括精神的和生理的參與這種關係,否則他的本能不會得到完全的滿足。有些人從不了解兩性之間幸福的愛所引起的親密情感和熱烈的友誼,這些人已失去了生活賦予他們的最美好的東西。人生
□[英國]勞倫斯
人出現於世界的開端與末日之間。人既不是創世者也不是被創者。但他是創造的核心。一方麵,他擁有產生一切創造物的根本未知數。另一方麵,他又擁有整個已創造的宇宙,甚至擁有那個有極限的精神世界。但在兩者之間,人是十分獨特的。人就是最完美的創造本身。人出生於嘈雜、不完美和未修飾的狀態下,是個嬰兒、幼孩,一個既不成熟又未定型的產物。他生來的目的是要變得完美,以致最後臻於完善,成為純潔而不能緩解的生靈,就像白天和晝夜之間的星星,披露著另一個世界,一個沒有起源亦沒有末日的世界。那兒的創造物純乎其純,完美得超過造物主,勝過任何已創造出來的物質。生超越生,死超越死,生死交融,又超越生死。
人一旦進入自我,便超越了生,超越了死。兩者都達到完美的地步。這時候,他便能聽懂鳥的歌唱,蛇的靜寂。
然而,人不能創造自己,也不能達到被創造物的頂峰。他始終徘徊於原處,直至能進入另一個完美的世界;但他不是不能創造自己,也無法達到被創之物完美的恒止狀態。為什麼非要達到不可呢?他不是已經超越了創造和被創造的狀態嗎?
人處於開端和末日之間,創世者和被創造者之間;人介於這個世界和另一個世界之中途,既兼而有之,又超越各自。
人一直在倒退,像是有一隻無形的手在往後拉。他無論何時都不可能創造自己。他隻能委身於創世主,屈從於創造一切的根本未知數。每時每刻,我們都像一種均衡的火焰從這個根本的未知數中釋放出來。我們不能自我容納,也不能自我完成,我們都從未知中不斷地衍生出來。
這就是我們人類的最高真理。我們的一切知識都基於這個根本的真理。我們是從基本的未知中衍生出來的。看我的手和腳:在被創造的宇宙中,我就隻有這些肢體。但誰能看見我的內核,我的源泉,我從原始創造力中脫穎出來的內核和源泉?然而,每時每刻我在我心靈的燭芯上燃燒,純潔而超然,就像那在蠟燭上閃耀的火苗,均衡而穩健,猶如肉體被點燃,燃燒於初始未知的冥冥黑暗與來世最後的黑暗之間。其間,便是被創造和完成的一切物質。
我們像火焰一樣,在開端的黑暗和末日的黑暗之間閃耀。我們從未知中來,終又歸入未知。但是,對我們來說,開端與結束完全是不同的,二者不能互相替代。
我們的任務就是在兩種未知之間如純火一般地燃燒。我們命中注定要在完美的世界,即純創造的世界裏得到滿足。我們必須在完美的另一個超驗的世界裏誕生,在生與死的結合中達到盡善盡美。
我的臉上長著一雙不能視物的眼睛,當我轉過臉時,猶如一個瞎子把臉朝向太陽,我把臉朝向未知——起源的未知。就像一個盲人抬頭仰望太陽,我感到從創造源中冒出的一股甘甜,流入我的心田。眼不能見,永遠瞎著,但卻能感知。我接受了這件禮物。我知道,我是具有創造力的未知的入口處,就像一顆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陽光並在陽光下成長的種子。我敞開心扉,迎來偉大的原始創造力的無形溫暖,開始旅行自己的義務和完成自己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