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衝下來救護的,它用身體掩護著自己的幼兒……然而,它那整個小小的身體由於恐懼而顫抖著,小小的叫聲變得蠻勇而嘶啞,它兀立著不動,它在自我犧牲!
在老麻雀的眼中,一隻狗該是多麼龐大的怪物啊!盡管如此,它不能安棲在高高的、毫無危險的枝頭……一種力量,比它的意誌更強大的力量,把它從那上邊催促下來。
我的狗停住了,後退了……顯然,連它也感覺到了這種力量。
我急忙喚住驚惶的狗,然後肅然起敬地走開。
或許有點可笑吧,但我的確肅然起敬,對那隻小小的、英雄般的鳥兒,對它的愛的衝動肅然起敬。
我認為,愛,比死和死的恐懼更強大。隻有靠著愛,生命才得以維持,才得以發展啊!瞬間
□[前蘇聯]邦達列夫
她緊緊地挨靠著他,說道:
“太快了,青春消逝得真是太快了……我們是否相愛過還是從未有過愛情,這一切難道就能輕而易舉地忘記嗎?從咱倆初次相見至今有多長時間了,是過了一小時,還是過了一輩子?”
燈熄了,黑暗立刻統治了窗外。大街上那低沉的嘈雜聲正在漸漸地平靜下來。鬧鍾在柔和的夜色中滴嗒滴嗒地響個不停,鍾已上弦,鬧鍾撥到了早晨六點半。這些他都知道,因為這些年以來一直如此。明日的晨曦必將替代眼前的黑暗,跟平日生活一樣,起床、洗臉、做操、吃早飯、上班工作……
突然,他似乎感覺這脫離人的意識而日夜運轉的時間車輪停止了轉動,他仿佛飄飄忽忽地離開了家門,滑進了一個無底的深淵。那兒既無白晝,也無夜晚,更無光亮,一切都毋須記憶。這種感覺真是太奇怪了。他覺得自己已變成了虛無飄渺的幻體,一個失去軀體的影子,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隱身人,沒有身長和外形,沒有過去和現在,沒有經曆、欲望、夙願、恐懼,當然也不會知道自己已經活了多少年。
刹那間,他的一生被濃縮了,結束了。
過去的記憶突然在瞬間無蹤無影,煙消雲散,他不能追憶流逝的歲月、發生的往事、實現的願望,不能回溯青春、愛情、生兒育女以及體魄健壯帶來的歡樂,他不能憧憬未來。一粒在浩瀚的宇宙中孤零零的、注定要消失在黑漆漆的空間的沙土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
然而,這畢竟不是一粒沙土的瞬間,而是一個上了年紀的人在他心力衰竭的刹那間的感覺。在那通向深淵的大門敞開的一瞬間,他領會到並且體驗了老年和孤寂的痛苦,一股難以忍受的憐憫之情油然而生,他憐憫自己,更深深地憐憫這個他深深愛戀的女人。他們朝夕相處,分享人生的悲歡,沒有她,他根本無法想像他的日子會過得怎麼樣。妻子一向沉著穩重,居然也歎息光陰似箭,看來失去的一切不僅僅是與他一人有關。
他用冰冷的嘴唇親吻了她,輕輕地說了一句:“晚安,親愛的。”
他閉眼躺著,輕聲地呼吸著,他感到可怕。當老年和孤寂向他啟開大門的一刹那,他想起了死亡,當死神光臨的時候,他那失去對青春記憶的靈魂也就將無家可歸,飄泊他鄉。論幸運
□[英國]培根
毋庸置疑,個人的命運往往會受一些偶然性因素影響,例如長相漂亮、機緣湊巧、某人的死亡,以及施展才能的機會等等。但另一方麵,人之命運也常常是由人自己造成的。正如古代詩人所說:“每個人都是自身的設計師。”
有些時候,一個人的愚蠢恰是另一個人的幸運,一方的錯誤恰好造成了另一方的機會。正如諺語所說:“蛇吃蛇,變成龍。”
炫耀於外表的才幹徒然令人讚羨,而深藏不露的才幹則能帶來幸運,這需要一種難以言傳的自製與自信。西班牙人把這種本領叫做“潛能”。所謂“潛能”,即一個人具有優良的素質,而且能在必要時發揮這種素質,從而推動幸運的車輪轉動。
加圖具有多方麵的才能,因而,曆史學家李維曾這樣形容他說:“他的精神與體力都是那樣優美博大,因此,無論他出身於什麼家庭,都一定可以為自己開辟出一條道路。”由此可以看出,隻要對一個人深入觀察,完全可以發現他是否可以期待遭遇幸運。幸運之神雖然是盲目的,但卻並非是無形的。
作為個體,幸運的機會是不顯眼的,但作為整體卻像銀河般光輝燦爛。同樣,一個人也可以通過不斷作出細小的努力來達到幸福,這就是不斷地增進美德。
意大利人在評論真正聰明的人時,除了誇讚他別的優點外,有時會說他表麵上帶一點“傻”氣。是的,有一點傻氣,但並不是呆氣,再沒有比這對人更幸運的了。然而,一個民族至上或君主至上主義者的“傻氣”卻是不幸的根源。因為他們讓別人替自己思考,走別人為自己設計的路了。
意外的幸運會使人冒失、狂妄,然而來之不易的幸運卻不會如此,它使人成為偉大。
我們應該崇敬命運之神,最起碼這是為了她的兩個女兒——一位叫自信,一位叫光榮。她們都是幸運所產生的。前者誕生在自我的心中,後者降生在他人的心目中。
智者不誇耀自己的成功,他們把光榮歸功於“命運之神”。事實上,也隻有偉大人物才能得到命運的護佑。愷撒對暴風雨中的水手說:“放心吧,有愷撒坐在你的船上!”而蘇拉則不敢自稱為“偉大”,隻稱自己為“幸運的”。從曆史可以看到,凡是把成功完全歸於自己的人,結局常常都是很不幸的。例如,雅典人泰摩索斯總把他的成就說成:“這決非幸運所賜。”結果又如何呢?他以後沒有一件事是順利的。世間確有一些人,他們的幸運,流暢得有如荷馬的詩句。例如普魯塔克就曾以泰摩列昂的好運氣與阿蓋西勞斯和埃帕米農達的運氣相對比。但這種幸運的原因還是可以從他們的性格中得到發現。圓心與圓周
□[英國]雪萊
在我們的腦海中,總是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湧現我們的思想和情感,而運用言辭來表達人生。我們降臨到世間,然而,我們早已淡忘了呱呱墜地的時刻,嬰孩時代也隻不過是記憶中破碎的殘片。我們活下來了,可在生活中,我們失去了領悟生活的能力。狂妄自大的人類是何等的愚蠢,竟然以為通過自己的言辭就能洞穿人生的秘密。這正是人的可悲之處。當然,如果我們能適當地運用言辭,我們就能明白自身的無知。哪怕我們僅能如此,也能如願了!因為,我們無法回答: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裏來?我們要到哪裏去?降臨世間是否即為存在之始,而死亡是否即為存在之終?誕生是什麼?死亡又是什麼呢?
塗在人生表麵的那層油彩被精密抽象的邏輯學抹去了,一幅驚心動魄的人生畫麵展現在我們的麵前。然而,麵對如此驚心動魄的畫麵,人們卻已經習以為常,隻感到它年複一年,周而複始。有哲學家宣稱,隻有被感知的事物才存在。而且,我自己就讚同這一學說。
事實卻不是如此。我們固有的信念與這一論斷完全相反,所以,我們固有的信念便千方百計地與它抗衡。在我們心悅誠服之前,我們的腦海裏早已有這樣一種定論,外在世界是由“夢幻的物質”構成。通俗哲學這種荒謬絕倫的意識觀與物質觀,在倫理道德觀念上產生了致命的後果。這一切以及這種哲學在萬物本原問題上極端的教條主義,曾使我一度陷入唯物論。這種唯物論是極富有誘惑力的體係,特別是對於年輕膚淺的心靈。信徒完全可以自由地談論,卻免除其思索的權力。不過,我僅僅是對它的物質觀感到不滿足。我以為,人是誌存高遠的存在,他“前見古人,後觀來者”,他的思想,徜徉於永恒之中,與倏忽無常、瞬息即逝無緣。他無法想像萬物的湮滅;他隻是存在於在“未來”與“過去”之中。無論他真正的、最終的歸宿如何,在他心中永遠存在著一個與虛無、死亡為敵的精靈。這是一切生命、一切存在的特征。每一個生命既是圓心,同時又是圓周;存在也是如此。既是萬物所指向的點,又是包含萬物的線。這種觀念與唯物論及通俗哲學的物質觀、意識觀背道而馳,然而,它與智力體係卻是相投的。一枚金幣的代價
□[法國]塞爾旺
在某個大島上,有一天,一個商人在沿著一條公路散走時,發現地上有一個小包。他撿起小包,發現裏麵有三枚金幣,而且每枚值一兩黃金。
這時,過來一個散步的人,說這個包是他掉在這裏的,他當然要求商人把裝有三枚金幣的小包還給他。
商人卻沒有絲毫退還之心,他聲稱:“誰撿到就是誰的。”
兩人都據理力爭,吵得麵紅耳赤。盡管他們倆都是那樣全神貫注,然而,卻在不知不覺中調換了他們在爭吵中的位置。
金幣原來的主人說道:“既然我已經把小包丟了,那金幣就不再屬於我了。”商人則說:“這金幣是我偶然撿到的,但這錢不屬於我。”
這樣,他們的意見仍然完全相反。一個決意要還錢,一個再也不想要。他們又吵了起來。
“這些錢是你丟的,應該把錢還給你。”
“千萬別這樣,你撿到的就是你的了。”
他們又像起初一樣,沒完沒了地爭吵起來,不過彼此互換了角色。
他們最終也沒有吵出個解決方法,於是便一致決定請第三者裁決;對於他的裁決,他們都將不再表示任何異議。
他們拜訪了當時最著名的法官。
法官仔細地聽取了他們兩人的申訴,毫不猶豫地作出了裁決:“官方沒收你們倆都願意讓給另一個人的這三枚金幣。既然你們都放棄了這筆錢的所有權,想來二位都不會反對本裁決。”
說完,這位大法官拿起三枚金幣,走進了他的辦公室。
兩個人聽罷,都呆在那裏發愣,思索著什麼,像是有點後悔似的……這時候,法官又回來了,手裏拿著兩個小包。他又對他們說:
“你們每個人都堅持自己有理,所以你們兩人都失去了這筆錢。
“盡管你們失去了一筆錢,你們卻得到了一個很好的教訓:頑固堅持自己的想法,而不試圖理解對方,那就會受到損失。我也同樣得到了一個重大的教訓,那就是你們的謙虛和你們的慷慨所給予我的。因此,我要送給你們每人一份禮物。”
他遞給每人一個小包,每個包裏裝著兩枚金幣。
接著,大法官總結這件事:
“你們倆現在拿到的這四枚金幣,就是你們帶給我的那三枚,再加上我為了感謝你們對我的教育從自己口袋裏拿出來的一枚。在這之前,你們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有三枚金幣;後來又都失去了。從現在起,你們兩個人都有了兩枚金幣,而且可以保存下去。你們每個人都失去了一枚金幣,我給添了一枚,因此我也失去了一枚金幣。這就使得我們大家都失去了同樣的東西——一枚金幣。這也是我們三個人為了剛剛受到的教育所付出的同樣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