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春光

□[中國]廬隱

幾天不曾見太陽的影子,沉悶包圍了她的心。今早從夢中醒來,睜開眼,一線耀眼的陽光已映射在她紅色的壁上,連忙披衣起來,走到窗前,把灑著花影的素幔拉開。前幾天種的素心蘭,已經開了幾朵,淡綠色的瓣兒,襯了一顆朱紅色的花心,風致真特別,即所謂“冰潔花叢豔小蓮,紅心一縷更嫣然”了。同時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噴鼻醒腦,平板的周遭,立刻湧起波動,春神的薄翼,似乎已扇動了全世界凝滯的靈魂。

說不出是喜悅,還是惆悵,但是一顆心靈漲得滿滿的,——莫非是滿園春色關不住,——不,這連她自己都不能相信;然而僅僅是為了一些過去的眷戀,而使這顆心不能安定吧!本來人生如夢,在她過去的生活中,有多少夢影已經模糊了,就是從前曾使她惆悵過,甚至於流淚的那種情緒,現在也差不多消逝淨盡,就是不曾消逝的而在她心頭的意義上,也已經變了色調,那就是說從前以為嚴重了不得的事,現在看來,也許僅僅隻是一些幼稚的可笑罷了!

蘭花的清香,又是一陣濃厚的包襲過來,幾隻蜜蜂嗡嗡的在花旁兜著圈子,她深切的意識到,窗外已充滿了春光;同時二十年前的一個夢影,從那深埋的心底複活了:

一個僅僅十零歲的孩子,為了脾氣的古怪,不被家人們的了解,於是把她送到一所囚牢似的教會學校去寄宿。那學校的校長是美國人,——一個五十歲的老處女,對於孩子們管得異常嚴厲,整月整年不許孩子走出那所建築莊嚴的樓房外去;四圍的環境又是異樣的枯燥,院子是一片沙上地;在角落裏時時可以發現被孩子們踏陷的深坑,坑裏縱橫著人體的骨骼,沒有樹也沒有花,所以也永遠聽不見鳥兒的歌曲。

春風有時也許可憐孩子們的寂寞吧!在那灑過春雨的土地上,吹出一些青草來——有一種名叫“辣辣棍棍”的,那草根有些甜辣的味兒,孩子們常常伏在地上,尋找這種草根,放在口裏細細的嚼咀;這可算是春給她們特別的恩惠了!

那個孤零的孩子,處在這種陰森冷漠的環境裏,更是倔強,沒有朋友,在她那小小的心靈中,雖然還不曾認識什麼是世界;也不會給這個世界一個估價,不過她總覺得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是有些乏味;她追求另一個世界。在一個春風吹得最起勁的時候,她的心也燃燒著更熱烈的希冀,但是這所囚牢似的學校,那一對黑漆的大門仍然嚴嚴的關著,就連從門縫看看外麵的世界,也隻是一個夢想。於是在下課後,她獨自跑到地窖裏去,那是一個更森嚴可怕的地方,四圍是石板作的牆,房頂也是冷冰冰的大石板,走進去便有一股冷氣襲上來,可是在她的心裏,總覺得比那死氣沉沉的校舍,多少有些神秘性吧。最能引誘她的當然還是那幾扇矮小的窗子,因為窗子外就是一座花園。這一天她忽然看見窗前一叢蝴蝶蘭和金鍾罩,已經盛開了,這算給了她一個大誘惑,自從發現了這窗外的春光後,這個孤零的孩子,在她生命上,也開了一朵光明的花,她每天像一隻貓兒般,隻要有工夫,便蜷伏在那地窖的窗子上,默然的幻想著窗外神秘的世界。

她沒有哲學家那種富有根據的想像,也沒有科學家那種理智的頭腦,她小小的心,隻是被一種天所賦與的熱情緊咬著。她覺得自己所坐著的這個地窖,就是所謂人間吧——一切都是冷硬淡漠,而那窗子外的世界卻不一樣了。那裏一切都是美麗的,和諧的,自由的吧!她欣羨著那外麵的神秘世界,於是那小小的靈魂,每每跟著春風,一同飛翔了。她覺得自己變成一隻蝴蝶,在那盛開著美麗的花叢中翱翔著,有時她覺得自己是一隻小鳥,直撲天空,伏在柔軟的白雲間甜睡著。她整日支著頤不動不響的盡量陶醉,直到夕陽進到山背後,大地垂下黑幕時,她才怏怏的離開那靈魂的休憩地,回到陌生的校舍裏去。

她每日每日照例的到地窖裏來,——一直過完了整個的春天。忽然她看見蝴蝶蘭殘了,金鍾罩也倒了頭,隻剩下一叢深碧的葉子,蒼茂的在薰風裏撼動著,那時她竟莫名其妙的流下眼淚來。這孩子真古怪得可以,十零歲的孩子前途正遠大著呢,這春老花殘,綠肥紅瘦,怎能惹起她那麼深切的悲感呢?!但是孩子從小就是這樣古怪,因此她被家人所摒棄。同時也被社會所摒棄。在她的童年裏,便隻能在夢境裏尋求安慰和快樂,一直到她否認現實世界的一切,成了一個疏狂孤介的人。在她三十年的歲月裏,隻有這些片段的夢境,維係著她的生命。

陽光漸漸的已移到那素心蘭上,這目前的窗外春光,撩撥起她童年的眷戀,她深深的歎息了:“唉,多缺陷的現實的世界嗬!在這春神努力的創造美麗的刹那間,你也想遮飾起你的醜惡嗎?人類假使的連這些夢影般的安慰也沒有,我真不知道人們怎能延續他們的生命喲!”

但願這窗外的春光,永駐人間吧!她這樣虔誠的默祝著,素心蘭像是解意出的向她點著頭。父親

□[中國]魯彥

“父親已經上了六十歲了,還想做一點事業,積一點錢,給我造起屋子來。”一個朋友從北方來,告訴了我這樣的話。他的話使我想起了我的父親。我的父親正是和他的父親完全一樣的。

我的父親曾經為我苦了一生,把我養大,送我進學校,為我造了屋子,買了幾畝田地。六十歲那一年,還到漢口去做生意,怕人家嫌他年老,隻說五十幾歲、大家都勸他不要再出門,他偏背著包裹走了。

“讓我再幫兒子幾年!”他隻是這樣說,

後來屋子被火燒掉了,他還想再做生意,把屋子重造起來。我安慰他說,三年以後我自己就可積起錢造屋了,還是等一等吧。他答應了。他給我留下了許多造屋的材料、告訴我這樣可以做什麼那樣可以做什麼。他死的以前不久,還對我說:

“早一點造起來吧,我可以給你監工。”

但是他終於沒有看見屋子重造起來就死了。他彌留的時候對我說,一切都滿足了。但是我知道他倘能再活幾年,我把屋子造起來,是他所最心願的。我聽到他彌留時的呻吟和歎息,我相信那不是病的痛苦的呻吟和歎息。我知道他還想再活幾年,幫我造起屋子來。

現在我自己已是幾個孩子的父親了。我愛孩子,但我沒有前一輩父親的想法,幫孩子一直幫到老,幫到死還不足。我讚美前一輩父親的美德,而自己卻不能跟著他們的步伐走去。

我覺得我的孩子累我,使我受到極大的束縛。我沒有對他們的永久的計劃,甚至連最短促的也沒有。

“倘使有人要,我願意把他們送給人家!”我常常這樣說,當我厭煩孩子的時候。

唉,和前一輩做父親的一比,我覺得我們這一輩生命力薄弱得可憐,我們二三十歲的人比不上六七十歲的前輩,他們雖然老的老死的死了,但是他們才是真正的活著到現在到將來。

而我們呢,雖然活著,卻是早已死了。創造宣言

□[中國]陶行知

創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讓我們接過來,繼續創造。

宗教家創造出神來供自己崇拜。最高的造出上帝,其次造出英雄之神,再其次造出財神、土地公、土地婆來供自己崇拜。省事者把別人創造的現成之神來崇拜。

戀愛無上主義者造出愛人來崇拜,……

美術家如羅丹,是一麵造石像,一麵崇拜自己的創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愛人。他們所要創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們的神,是我們的石像,是我們的愛人。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說得正確些先生創造學生,學生也創造先生,學生先生合作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創造出醜惡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敗,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敗。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於集體的創造,而不是個人的創造,那麼這成功失敗也是屬於集體,而不是僅僅屬於個人。在一個集體當中,每一個活人之塑像,是這個人來一刀,那個人來一刀,有時是萬刀齊發,倘使刀法不合乎交響曲之節奏,那便是處處創痕。

教育者也要創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創造理論和創造技術。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點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對,可以萬像同毀,刀法如果用得對,則一筆下去,萬龍點晴。

有人說:環境太平凡了,不能創造。平凡無過於一張白紙,八大山人揮筆畫他幾筆,便成為一幅名貴傑作。平凡也無過於一塊石頭,到了菲迪亞斯、米開朗基羅的手裏,可以成為不朽的塑像。

有人說:生活太單調了,不能創造。單調無過於坐監牢,但是就在監牢中產生了易經卜辭,產生了正氣歌,產生了蘇聯的國歌,產生了尼赫魯自傳。單調又無過於沙漠了,而雷賽布競能在沙漠中造出蘇伊士遠河,把地中海與紅海貫通起來。單調又無過於開肉包鋪子,而竟在這裏麵產生了平凡而偉大的平老靜。

可見平凡單調,隻是懶惰者之遁辭。即已不平凡不單調了,又何須乎創造。我們是要在平凡中造出不平凡;在單調上造出不單調。

有人說:年紀太小,不能創造,見著幼年研究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當你把莫爾紮特、愛迪生及衝破父親數學層層封鎖之帕斯加爾(Pascal)的幼年研究生活翻給他們看,他又隻好啞口無言了。

有人說:我是太無能了,不能創造。可是魯鈍的曾參,傳了孔子的道經;不識字的惠能傳了黃梅的教義。惠能說:“下下人有上上者。”我們豈可以自暴自棄呢!可見,無能也是藉口。蠶吃桑葉,尚能吐絲,難道我們天天吃的米飯,除了造糞之外,便一無貢獻嗎?

有人說山窮水盡,走投無路,陷之絕境,等死而已,不能創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難之玄奘,畢竟取得佛經;糧水斷絕,眾叛親離之哥倫布,畢竟發現了美洲大陸;凍餓病三重壓迫之下,莫爾紮特寫下了安魂曲。絕望是懦夫的幻想。歌德說:沒有勇氣,一切都完。是的,生路是要勇氣探出來,走出來,造出來的。這隻是一半真理;當英雄無用武之地,他除了大無畏之斧還得有智慧之劍、金剛之信念與意誌才能開出一條生路。古語說:窮則變,變則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樣變得通,要有大無畏之精神及金剛的信念與意誌,才變得出來。

所以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的人,讓我們至少走兩步退一步向著創造之路邁進吧!

像屋簷水一樣,一點一滴,滴穿階沿石。點滴的創造固不如整體的創造,但不要輕視點滴的創造而不為,望著大創造從天而降;

……

創造之神,你回來呀!……隻要你肯回來,我願意把一切——我們的汗,我們的血,我們的心,我們的生命——都獻給你,當你看見滿山的樹苗在你的監護之下,得到我的汗、血、心、生命的灌溉,一根一根的都長成參天的大樹,你不高興嗎?創造之神,你回來呀!隻有你回來,才能保護參天大樹之長成。

羅丹說:“惡是枯幹”。汗幹了,血幹了,熱情幹了,僵了,死了,死人才無意於創造,隻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熱情,便是創造之神所愛住的行官,就能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之森林。勇氣的力量

□[中國]梁漱溟

沒有智慧不行,沒有勇氣也不行。我不敢說有智慧的人一定有勇氣;但短於智慧的人,大約也沒有勇氣,或者其勇氣亦是不足取的。怎樣是有勇氣?不為外麵威力所攝,視任何強大勢力若無物,擔荷若何艱巨工作而無所怯。譬如:軍閥問題,有的人激於義憤要打倒他;但同時更有許多人看成是無可奈何的局麵,隻有牽就他,隻有隨順而利用他,自覺我們無拳無勇的人,對他有什麼辦法呢?此即沒勇氣。沒勇氣的人,容易看重既成的局麵,往往把既成的局麵看成是一不可改的。說到這裏,我們不得不佩服孫中山先生,他真是一個有大勇的人。他以一個匹夫,竟然想推翻二百多年大清帝國的統治。沒有瘋狂似的野心巨膽,是不能作此想的。然而沒有智慧,則此想亦不能發生。他何以不為強大無比的清朝所懾服呢?他並非不知其強大;但同時他知此原非定局,而是可以變的。他何以不自看渺小?他曉得是可以增長起來的,這便是他的智慧。有此觀察理解,則其勇氣更大。而正惟其有勇氣,心思乃益活潑敏妙。智也,勇也,都不外其生命之偉大高強處,原是一回事而非二。反之,一般人氣懾,則思呆也。所以說沒有勇氣不行。無論什麼事,你總要看他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的。無論若何艱難巨大的工程,你總要“氣吞事”,而不要被事懾著你。不能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