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被這紛亂的煩惱所束縛,何時又怎樣才能擺脫走向“永樂清新”的世界?芽也就是說,怎樣才能從人生的悲觀主義中解脫出來呢?怎樣才能確立正確的法則和人生觀,依靠堅韌的樂觀主義生活下去呢?

這種“棄暗投明”的轉變可謂是人生的頭等大事。我之所以立足於悠久的生命觀,走上信奉佛法的道路,理由也就在此。從無常的世界向永恒世界的轉換,正是有史以來人類所孜孜研究的課題。

小林秀雄先生在《莫紮特》一書中寫道:

“對強韌的精神來說,惡劣的環境也是實在的環境,既不缺什麼,也不少什麼。”“生命力中有一種能力,可將外在的偶然看做內在的必然。這種思想均有宗教意味,但它並不是空想。”

這就是惟一能與自然界抗衡,並征服其它的人類之能;是精神的力量,能將外在的偶然性看做內在的必然性。這種無限的力量就蘊藏在自己生命之中,本人能切實感受並加以發揮,真正的人生之路就在其中。

如此恒久奮鬥下去,不為任何環境所屈,總是忠實於自己,發展自己,於是便奏響了人生的凱歌。

佛法中有“梅櫻桃李”這樣的命題。

梅花綻放於年之初始,沐浴著春光燦爛;然後是櫻花盛開的季節,它也盡顯風姿;桃花、李花也都各領風騷。同樣,人也應當讓自己的生命開出美麗的花朵,不,催開絢麗鮮花的神力原本即存於生命內部。

那麼,神力在哪兒呢?這便是對自身“使命”與“責任”的深刻覺悟。某些人以根本的“法則”為基準,始終堅持一定的生活道路,將使命和責任視為非己莫屬的。這樣的人就會不斷開拓自己的生命,就和梅、櫻一樣,遲早會破蕾而綻,散發出陣陣清香。他就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生命的作用,並為此感到自豪、幸福和美滿。

人無論善惡,都是帶著某種使命而生於世上的極其寶貴的人。這種使命並不體現於外部相對立的世界中,而體現在與自己搏擊、勝自己、貫徹自己信念之時。人生的每時每刻無不體現生命,無不映射生命、決不偏依。我的恩師戶田先生經常教導我們說:“要為自己的生命而活下去。”這句話具有深刻的內涵和千鈞的分量,指出人生最終的目標之所在。人生的意義

□[日本]湯川秀樹

同學們,你們正值青春年齡,你們有著非常長遠的未來。從你們的年齡看來,你們今後平均將有六十年左右,你們的生命將跨過20世紀進入21世紀。在這個期間,世界將發生哪些變化呢?

回憶20世紀前半期的六十年代中期,世界上發生的那些顯著變化,就可以想像未來五六十年中將會發生的巨大飛躍。

人世間演變的起因究竟在哪裏?有人說是由於地震、台風、洪水等自然情況造成的。但這種自然現象的影響隻是短暫的,即便是重大事件也不會產生永久性的影響。從長遠發展來看,可以說主要還是由人類行為帶來的世界巨大變化。

從交通的發展情況看來,現在汽車、飛機的數量在大增,速度在加快,再加上通訊事業迅速發展,電話、廣播、電視也日益普及,這些都為世界帶來了不少變化,象這樣的變化還很多很多。

從這些變化可以看出,最大的變化因素是人類的知識和科技的進步。簡而言之,即科學的進步引起了世界的變化。眾所周知,科學是人類創造、思維的結晶,是人們有生之年辛勤工作的點滴積累。不光科學,人類還有許多其他活動也推動著社會的發展。關鍵是今後的世界還要由活著的人們不斷地推動向前迅速發展。

所以,我希望同學們深刻認識到,你們就是這活著人群中的一員。如果有人說我的力量微不足道,根本不可能改變世界,所以自己除了順應社會趨勢,隨波逐流,別無所能。這種想法是極端錯誤的。因為盡管每個人的力量是十分微薄的,但是不能否認正是這些個人不懈努力的結果,才使社會得以發展和變化。

但變化本身也多種多樣,朝什麼方向演變才好呢?我們應當努力設法使世界朝著光明的道路發展,而不要走向其相反方向。要下定決心為把世界逐步引向光明道路,而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我們不光要有決心,更要采取實際行動。我們應當認識到這樣生活才最有意義。

為了建設這個世界,應當采取什麼方法貢獻自己的力量呢?那當然是因人而異了,即便定下今後努力的目標,選擇出適當的道路,並已開始在這條道路上前進,也不一定能夠成功,或許會以失敗告終。究竟成功與否,誰也無法預測,不可能先知先覺。我相信隻要努力就有成功的希望,從而竭盡全力去幹,這便體現了人生在世的真正價值。

人們總是說,現在的年輕人比起前人現實多了。也就是說他們開始關心將來,想方設法使自己的晚年過得更加舒適。這種考慮也許是人之常情,未必是壞事。但是如果青年人一味考慮個人生活的安逸,那就太令人失望了。而且,如果他們以為未來和現實不會有多大差異,因而隻是考慮眼前如何生活得更好,那就不僅是令人失望,而且是幼稚可笑了。

有些人認為:“別人都考某某大學,所以我也要進某某大學。”“要是能進某某公司工作,將來生活就有保障。為了能進某某公司,大概先進某某大學比較合適。”這類消極想法如果充斥青年人的頭腦,前景會是什麼樣子呢?

如果日本全國都是這樣的青年,那會是什麼結果呢?到那時日本人在這個地球上將會變得十分渺小,從而失去影響。不僅如此,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特別是創造文化價值的競爭中,日本將成為十足的落伍者。這樣,日本人的個人生活也會在精神和物質方麵雙雙遭到破產。

在現實或將來的社會裏,每一個人的問題與社會全體的問題,推而廣之和全世界的問題,是絕對不能分割的。由此可以懂得前麵所說的“現實主義態度”,或者用個貶義詞,叫做利已主義的生活態度,乍看起來似乎穩妥可靠,實際並非如此。青年中至少應有一部分人要立誌擺脫個人打算,懷著崇高的理想向前邁進。如果連這一點也做不到,那麼日本也好,世界也好,便不會朝著進步的方向發展。這種結局所帶來的惡果又將會反過來影響到每一個個人,給人們帶來許多不幸。

擁有崇高理想並不斷前進的人,即使不能獲得完全成功,那麼人生也是具有重大意義的。認識到人生的意義而活在世上的才是真正的有價值的現實主義生活。別了親愛的

□[愛爾蘭]伏尼契

“明天我就要離開人世,當早晨太陽升起的時候,我就要被槍斃了。如此,我要履行把一切都告訴你的諾言。但畢竟你我之間是不大需要解釋的。我們一直都用不著多說話就能互相了解,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已經這樣了。

“那麼,親愛的,你還為從前那一記耳光的事情傷心嗎?芽當然,那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但同樣沉重的打擊,我也受過很多次了,而且我都熬過來了——其中幾次我甚至還曾給以回擊——而現在我仍舊在這兒,就像我們幼時同看的書(書名已忘記)上所說的那條鯉魚:‘活著,跳著,活潑潑地。’不過這是我的最後一跳了,一到明天早晨,就要——‘滑稽劇收場了’!你我不妨把這句話翻譯成:‘雜耍收場了’,你不要難過,我們還要感謝那些神,他們至少已經對我們發了慈悲。慈悲雖然不多,但已經夠了,對於這一點慈悲以及別的恩惠,我們就應該真心感激。

“說到明天的事,我希望你和瑪梯尼都要明白了解,我是非常快樂的、滿意的,對這樣的結局我感到非常自豪。請你把這意思告訴瑪梯尼,算是我給他的一個口訊。他是一個好人,也是一個好同誌,他會了解的。你瞧,親愛的,我知道得很清楚,那些陷在泥淖裏的家夥,這樣快就重新使用起秘密審問和處決的手段來,這就給了我們一個有利的轉機,同時使他們自己處在一個極其不利的地位;我又知道得很清楚,如果你們留下來的人能夠堅定地團結起來,給他們以猛烈地打擊,勝利就離我們不遠了!至於我,我將懷著輕鬆的心情走到院子裏去,就如同結束了一次繁重的工作去度假一樣。我已經盡了我工作的本分,這次死刑的判決,就是我已經徹底盡職的證明。他們要殺我,是因為他們害怕我,一個人能夠這樣,你不為我驕傲嗎?芽

“隻是我還有這麼一個小小的心願。一個快要去死的人是有權利提出他個人的心事的,我的一點心事就是要你心裏明白,為什麼我一直都像一頭發怒的野獸一樣對待你,為什麼遲遲不肯把夙怨一筆勾銷。當然,你自己心裏也明白,我所以還要嘮叨,是因為我想向你說明,我是愛你的?瓊瑪,當你還是一個難看的小姑娘、穿著一件花格子布的罩衫、圍著一個皺褶不平的胸褡、背上拖著一條小辮子的時候,我就已經愛上你了,我現在也還愛著你。你還記得有一天我吻了你的手,而你那樣可憐地央求我‘請你以後不要再這樣’那件事情嗎?這是一種不光明的把戲,我也知道的,可是你一定得饒恕我。現在,我又在這張紙上寫著你名字的地方吻過了。這樣,我已經兩次吻過你了,而兩次都沒有得到你的允許。

“話已經說完了。別了,親愛的……不論我活著,或是我死掉,你都是我心中的女神!”他人之死

□[奧地利]弗洛伊德

一個文明人與周圍的朋友和睦相處時,是不會把朋友與死亡聯係起來的。除非他是一個以同死亡打交道為職業的醫生、律師或者類似的人。如果他人之死會給自己帶來自由、金錢、地位方麵的好處,文明人更會避免這一話題。當然,我們對死亡的這種敏感仍無力捉住死神之手。當死神之手落下之時,我們在感情上會受到震動,仿佛我們完全被打垮了。於是,死亡的特殊理由——事故、疾病、感染、衰老,漸漸升為主要位置。這種習慣暴露了我們修正死的含義的努力,將必然性修改為偶然性。一起事故同時奪去了許多人的生命的信息令我們更不安。我們對死者采取了一種特殊態度,就像是向某個完成了特別困難任務的人表達敬意一樣。我們對死者的評價往往也是揚長避短,隱惡揚善。因而,無論在悼詞中還是在墓碑上,隻寫下對懷念者有利的話語,這似乎也是想當然的。死者已不需什麼尊敬,但在我們看來,對死者的尊敬比對真理的崇敬更為可貴,即使生者也不及。

文明人這種勿以為常的對死的態度在自己的家人、愛人、親戚、朋友——死去的時候,達到了高潮。此時,我們往往痛不欲生,我們的一切希望、自尊、快樂都隨著死者進入了墳墓,任何事情都不能給我們以安慰,任何東西都不能彌補愛人之死給我們造成的損失。這種行為表明,我們似乎也像古老的部落人一樣,心愛的人死去,自己也必須跟著死去。

對待死亡的不同方式和心情直接關係著我們的生活質量。如果我們不能在生活的遊戲之中,對生活孤注一擲,生活就會顯得貧乏、毫無意義,平淡而膚淺。這正像熱戀中的一對美國人,從一開始雙方就知道,一切都會十分順暢。這樣的方式與歐洲大陸式的談情說愛剛好形成對照。一對男女在確定戀愛關係之前必須考慮這之後的職責和任務。我們易於受到感情的束縛,人死之後,往往悲痛欲絕。這使我們不願意想到自己會有危險,也不願設想同自己有關的人會遭到什麼不幸。我們不敢從事諸如在空中飛行、遠征到他國、實驗爆炸物等等帶有危險性的工作。我們不敢設想自己會遭到不幸,因為,如果災難降臨,誰能彌補母親失去兒子,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親這樣重大的損失?總之,我們寧願受傷或遇到其他損害也絕不願想到死亡,當然為了逃避死亡,我們也同時逃避了其他一些東西。我的心靈告誡

□[黎巴嫩]紀伯倫

我的心靈告誡我,要熱愛人們所憎惡的事物,真誠對待人們所仇視的人。它向我闡明:愛並非愛者身上的優點,而是被愛者身上的優點。在心靈告誡我之前,愛在我這裏不過是連接兩點之間的一條直線,但是現在愛已變成一個始即終、終即始的光輪,它環繞著每一個存在著的事物,它慢慢地擴大,以至包括每一個即將出現的事物。我的心靈告誡我,要善於去發現被形式、色彩、外表遮掩了的美,去仔細審視人們認為醜的東西,直到它變為我認為是美的東西。在心靈告誡我之前,美在我心中無非是煙柱間顫抖的火焰。可是現在,煙霧消失了,我看到的隻是燃燒著的東西。我的心靈告誡我,它要去傾聽並非唇舌和喉嚨發出的聲音。在心靈告誡我之前,我的聽覺遲鈍,隻聽到喧鬧和呼喊。但是現在,我能傾聽寂靜,聽到它的合唱隊正唱著時光的頌歌和太空的讚美詩,宣示著生靈的奧秘。我的心靈告誡我,要從榨不出汁,盛不進杯,拿不住手,碰不著唇的東西中取飲。在心靈告誡我之前,我的焦渴是我傾盡溪澗和貯池中的水澆熄的灰堆上的一粒火星。但是現在,我的思慕已變成我的杯盞,我的焦渴已變為我的飲料,我的孤獨已變為我的微醉。我不喝,也決不再喝了。但在這永不熄滅的燃燒中卻有永不消失的快樂。我的心靈告誡我,要去觸摸並未成形和結晶的東西,那能知道可觸知的就是半合理的,我們正在捕捉的正是部分我們想要的。在我的心靈告誡我之前,我冷時滿足於熱,熱時滿足於冷,溫吞時滿足於冷熱中的一種。但是現在,我捕捉的觸覺已經分散,已變成薄霧,穿過一切顯現的存在,以便和隱幽的存在相結合。我的心靈告誡我,該去聞並非香草和香爐發出的芬芳。在心靈告誡我之前,每當我欲享馨香時,隻能求助於園丁、香水瓶或香爐。但是現在,飄進我鼻中的是不熏燃和不揮發的馨香,我胸中充溢的是沒經過這個世界任何一座花園,也沒被這天空的任何一股空氣運載的清新的氣息。我的心靈告誡我,要在未知和危險召喚時回答:“我來了!”。在心靈告誡我之前,我隻聽命於熟識的聲音,踏上走熟的道路。但是現在,已知已變成我奔向未知的坐騎,平易已變成我攀登險峰的階梯。我的心靈告誡我,要我不要用自己的語言:“昨天曾經……”今天正……”、“明天將會……”去衡量時間。在心靈告誡我之前,我以為“過去”不過是一段逝而不返的時間,“未來”則是一個我決不可能達到的時代。但是現在,我懂得了,眼前的一瞬間有全部的時間,包括時間中被期待的、被成就的和被證實的一切。我的心靈告誡我,不要用我的語言:“在這裏”、“在那裏”、“在更遠的地方”去限定空間。在心靈告誡我之前,我身處某處時,也意味著遠離其他地方。但是現在我已明白,我落腳的地方包括了一切地方,我所跋涉的每一段旅程,是所有的途程。我的心靈告誡我,要在周圍居民酣睡時熬夜,在他們清醒時入睡。在心靈告誡我之前,我在自己的睡榻上看不到他們的夢,他們在他們的困頓中也尋不到我的夢。但是現在,我隻是在他們顧盼著我時才展翅遨遊於我的夢中,他們隻是在我為他們獲得自由而高興才飛翔於他們的夢中。我的心靈告誡我,不要因一個讚頌而得意,也不要因一個責難而憂傷。在心靈告誡我之前,我一直懷疑自己勞動的價值和品級,直到時日為它們派來一位褒揚者或詆毀者。但是現在,我已明白,樹木春天開花夏天結果並非企盼讚揚,秋天落葉冬天凋敝並不害怕責難。我的心靈告誡我,它要我明白並向我證實:我並不比草莽貧賤者高,也不比強霸偉岸者低。在心靈告誡我之前,我曾以為人分為兩類:一類是令我憐憫或鄙視的弱者,另一類是我追隨或反叛的強者。但是現在我已懂得,我是由人類組成的一個集體的東西組成的一個個體,我的成分就是他們的成分,我的蘊涵就是他們的蘊涵,我的希冀就是他們的希冀,我的目標就是他們的目標。若他們背叛了法律,那我也是法律的褻瀆者;他們如果做了某件好事,那我也以這件好事而驕傲;他們如果站起身來,那我也一同起立;他們如果落座,那我也一同坐下。我的心靈告誡我,要我知道:我手擎的明燈並不專屬於我,我唱著的歌也不是由我的材料譜成的。如果說我帶著光明行走,那並不能說明我是光明的代表;如果說我是一把被上好弦的琴,那我並不是彈奏者。朋友!我的心靈告誡我,教育了我。你的心靈也告誡過你,教育過你。因為你我本是彼此相似的。我們之間沒有什麼不同,除了我談論著我,在我的話語中有一點爭辯;你掩飾著你,在你的隱匿中有一種美德。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