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一十四章 關注老年人(2 / 2)

六是包容與個性。老年人一般既害怕孤獨孤單,喜歡群居,需要相伴,有時又不希望被別人牽製,過著被子女安排擺布的生活。往往對自已的晚年有自己的想法打算,不願失去個性。而當遇到困難能有人與老年人共同麵對,又無疑會使他們感覺有後盾而堅強,這就有一個包容團結與個性張揚的合理結合度。這樣一來,也就需要兒女晚輩能夠分別不同情況,尊重他們喜歡簡單平靜、滿足舒適生活的願望需求,少受些當今社會人性浮躁、物欲橫流的影響,而不要去打擾和幹涉他們。要讓他們有獨自心平氣和地感受和分析自己的內心體驗的時間和機會,能對自己的人生曆程,進行細致深入的思考和反思。有的喜歡寫寫畫畫,有的喜歡說說唱唱,要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各類老人的興趣愛好不同,要支持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消費,支持他們積極參與正當健康的社交、文體娛樂等各項活動。讓他們充分展現各自的人生風采。不要看重功利,有錢難買高興,隻要老人開心就好。

七是自嘲與調侃。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心理學研究表明,善於自嘲與調侃的老人,可以渲泄生活煩惱,去除和改變自身的不良情緒,緩解精神壓力,取得自我心理平衡,活躍改善老年人的思維。老年人不能不服老,正確科學地認識自己力不從心的缺憾和不足,自我調侃一下,也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這種幽默既可以愉悅自身,也可以給人歡樂。老年人的精神愉悅與否,其矛盾轉化的條件是外因,根本還在老人自身這個內因。學會和掌握自嘲和調侃的幽默,能夠使老人提高免疫能力。有了幽默感,就會有更好的主觀幸福感,養成樂觀性格,使老年人變得年輕,充滿童心童趣,釋放和傳播快樂因子,也給他人以快感,能把一個充滿能量和緊張度的有意識過程,轉化成一個輕鬆的無意識過程。懂得自嘲與調侃的老人,會樂於幻想,自己找樂子,偷偷地樂,傻傻地憨笑,經常給自己一個“加號”的定位,獲得良好的精神慰藉。

中國已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重視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國家政府有關部門也做了不少工作,創造了不少經驗。當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普遍深入開展,更為我們切實學習實踐這些好經驗,加強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工作,提供了絕好的時機條件。本文現提出以下六點初步建議:

一要從國家立法上加強。目前北京等一些省市的地方法規已有規定,子女與父母同城居住的,兩周之內必須看望一次。此類法規應該成為國家立法。

二要在城鄉建設中留出空間場地。進一步堅持在城鄉建設中,關注民生,給老人的娛樂健身活動留出空間場地,解決處理好存在問題,化解各類矛盾,以保證老年人的精神愉悅、身體健康、生活快樂。

三要重視搭建好社區服務平台。推廣加強城鄉社區的老年活動室、聊天室、長者鄰裏互助中心的“友樂坊”等等建設,搭建好老年精神關愛的社區服務平台,落實資金保障來源。

四要逐步推廣建設“誌願者”隊伍。既有關愛老年人的青年誌願者“夕陽天使”隊伍,也有實施切實可行的“夕陽攜手”老年誌願服務規劃,建立健全老年服務組織機構體係,使之製度化常態化。

五要活動經常化。開展豐富多彩的愉悅老年精神生活的各類文化娛樂、學習展示表演活動,同時支持老年人發展餘熱、在健康適度前提下的“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的追夢圓夢活動。讓老年人終生學習的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得以實現,以及少數追求大器晚成的老有所成,也能成為現實。

六要在全社會形成重視老年人精神愉悅的氛圍。要從社會、學校到個體家庭,全麵改變忽視老年人精神慰藉的問題,形成在全社會營造起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質量的良好氛圍。例如提倡從中小學生開始,運用傳統家庭親情中的“隔代親”優勢,讓孫輩孩子教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學會用手機上電腦,幫助有需求的老人用電腦找學習資料,發送各類參賽的電子郵件等等。這不僅可以密切親情,和諧家庭,而且可以更好地誘導孩子,把玩遊戲的電腦,變成查找學習知識的電腦。這應該是一件利在當前,教育雙嬴,影響祖孫,功在未來,功德無量的心靈慰藉和優秀傳統精神弘揚的大好事。

大海感觸很多,最想說的還是希望每個家庭,在關愛孩子的同時,也要關注我們的老人。

我們的社會,在關注經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要關注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