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說,越是上了年紀越念舊,越是想老家。
真是不假,大海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了切身的體會。
對於老家,大海自己把它分為“故鄉”和“家鄉”,“故鄉”是指父母出生的地方,“家鄉”是指自己出生的地方。
大海對“故鄉”和“家鄉”都有著很深的感情!
對故鄉的感情是來源於父母親。大海小時候經常聽到父母講起故鄉的事情。結婚前她們各自的家好像離的不遠,還有親屬關係。媽媽還說,她的命好苦好硬,很小父親就去世了,結婚時間不長母親也走了,兩個姐姐和一個弟弟也都英年早逝,娘家頭就剩下她自己了。爸爸也和大海說,他十四歲就離開家去很遠的地方學徒補網,三年滿徒後就自己闖社會了,後來來到了東北,就是大家常說的“闖關東”了。大約十年的光陰,積攢了些錢,回家蓋了房子,娶了親成了家,再後來就把媽媽帶出來了。這一出來就回不去了。她們說到這些有時眼淚就控製不住地流下來。她們是多麼想回去看看,但那時困難,沒有回去的路費啊。
當時和老家的聯絡方式就是寫信,她們自己都不會寫,大海上小學的時候就開始替爸爸媽媽給老家寫信了,一直寫到大海上大學離開家的年代。現在,寫信的內容記不得了,但故鄉的地址大海至今不忘,那就是:“山東省日照縣石臼所東明旺台村”。當時寫回信來的是大海的三叔,他的文化不高,從小沒上過學,是在闖關東後當的兵,參加了抗美援朝,在部隊學了點文化,轉業回到了老家,安排在石臼所的碼頭工作。
所以,大海很早就知道有個石臼所,並且在腦海有著深刻的印象,但那時對石臼所知道的並不多。現在知道了,石臼所,舊稱石臼島,後改石臼所,現名為日照港。石臼港北依絲山,南連奎山,港灣開闊,水深陸廣,不凍不淤,地質條件良好,具有建設深水碼頭的優越條件。原有小碼頭一座,吞吐能力極微、1966年在小碼頭東南的龍王廟建立一座客貨輪碼頭,碼頭岸線長一百六十米,港口年吞吐量為四十萬噸左右,進出口物資以煤炭、化肥、建築材料、糧食、農副產品為大宗。三叔當時就是在這裏管物資。客運有石臼所-靈山衛-青島班線。1980年始建新港,已建成十萬噸級深水泊位兩座和二萬五千噸級泊位一座,以及萬噸級雜貨碼頭一座,年吞吐能力可達四千萬噸。石臼港已成為大型現代化煤炭輸出港和新興的海濱城市。
在建設港口的同時,還建有海濱休閑區、風景區、世界帆船錦標賽基地、水上運動基地等設施。
幾個景點就像四顆珍珠,被北沿海路串在了一起。進一步豐富了消閑、旅遊觀光資源,為市民和遊人提供更多選擇。這裏以“藍天、碧海、金沙灘”聞名於世,生態良好,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是我國沿海不可多得的避暑度假勝地,特色旅遊項目眾多。
依托獨特的旅遊資源,開發出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項目。依托海濱優勢,推出了3S(陽光、海水、沙灘)休閑度假遊;依托五蓮山、九仙山風景區,推出了生態宗教遊;依托浮來山風景區、莒縣博物館推出了莒文化遊;依托水上運動基地和萬平口景區,推出了濱海體育遊;依托茶博會和茶文化旅遊節,推出茶文化旅遊;依托沿海漁家村,推出“漁家樂”民俗遊,住漁家屋、吃漁家飯、趕海拾貝、乘船撒網,滿足遊客的獵奇心理,受到了社會一致好評。
世帆賽基地風景區位於日照市萬平口海域,總占地麵積一萬二千平方公裏,其中陸地麵積六十五公頃,水域麵積四十一公頃,是為承辦2005年歐洲級、2006國際470級世界帆船錦標賽而建設的基地設施。
潮汐塔位於萬平口的南側,是這裏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該塔塔高二十四米,主體通體透明,中部設有外伸觀景平台,平台外麵裝飾蓮花瓣形金屬網,宛若蓮花盛綻之態;部分構架采用節節收縮的方法,外飾透光玻璃,以整個天空作為它的背景。潮汐塔內部設有咖啡廳、餐廳、購物廳、展覽廳等功能區。
海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市北沿海路北首,公園距離市中心約十五公裏,森林覆蓋率73、5%。公園地貌多為黃海退潮沉積灘地,地勢平坦,南北長,東西窄,北高南低,海岸線七公裏,潮間帶平均寬度二百米。
公園分為森林旅遊區、海濱娛樂區、療養度假區和太公文化區等四個功能區。現有水下鯊魚館、動物園、薑太公紀念館、海水浴場、森林浴場等景點;有多人騎自行車、歐式馬車、遊覽觀光車、水上騎士、沙灘車、摩托艇、海上快艇、空中飛人等遊樂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