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解決西部大開發中出現的新問題(2 / 2)

西部大開發中出現的問題都是前進中和發展中的問題,需要今後在實施過程中逐步加以解決。結合陝西西部大開發的實際情況,提出如下對策思路和建議:

1.進一步改善投資軟環境,加快改革開放步伐。一是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努力創造有利於民間資本進入的投資軟環境,解決民間資本西進問題。製定更加特殊的傾斜政策吸引東資西進、外資西進,降低民間資本西進的門檻和企業經營成本,讓民間資本在西部有利可圖。二是實行靈活多樣的金融政策,建立政策性的“西部開發銀行”和商業性的“西部發展銀行”,在部分中心城市設立證券交易所和期貨市場,發行“西部開發債券”,增強西部融資能力。三是在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的基礎上,建立生態環境建設補償機製,發行西部生態建設彩票、征收生態環境建設稅等,促進西部生態環境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四是請國家考慮把地處西部的老工業基地特別是裝備製造業基地的振興提到議事日程,使其享受東北工業基地振興的有關政策。

2.進一步修改完善現行的優惠政策,為推進西部開發創造良好的特殊政策環境。第一,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進一步加大中央政府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將更多的外國政府優惠貸款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安排到西部地區。第二,實行優惠的稅收政策。對西部地區實行差別稅率,調整資源稅率和分成比例,讓地方得到更多的資源開發補償。第三,完善國家投資引導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積極引導作用,並采取減免稅收、貼息貸款投資補貼等途徑,吸引國內外民間資本參與西部開發。第四,實行有效的人才政策。切實完善一些鼓勵西部地區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優惠政策。第五,實行擴大的對外開放政策。擴大西部地區的開放範圍,拓寬開放領域。

3.繼續深入紮實、積極穩妥地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中央政府在用國債資金支持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必須建立落實與之配套的激勵和約束機製。關鍵是要保證基建項目不返工,退耕還林還草不反彈,使國債資金能夠百分之百地轉化為經得起曆史考驗的基礎設施。退耕還林還草,地方政府歡迎,農、牧民高興,實施效果也不錯,關鍵是要能夠持之以恒。

4.引導西部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使特色經濟能夠在西部各省、區、市加強協調的前提下,有序開發,適度發展。一是要加強各省、區、市之間的協調,采取優惠財稅政策,積極鼓勵跨地區的、規模經營的、有一定技術含量的、以非國有資本為主導的、現代企業製度比較規範的大企業發展,以此來帶動特色經濟和產業發展。二是政府采取措施,引導消費,拓展一些產業的市場空間。三是采取一定的財稅優惠政策,積極引導產業結構調整的方向。建議考慮通過實行差別稅率等優惠政策,對積極發展旱作農業和草原畜牧業的西部地區,采取措施進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