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的尷尬(2 / 2)

要擺脫性無知的困擾,免入性探秘的歧途,防止畸形性心理和罪錯性行為,最根本對策是什麼?是科學的性教育。

70年代初的一天,日理萬機的周恩來把葉恭紹等專家請進中南海。周總理說,要在女孩子行經之前,在男孩子首次遺精之前,把性知識教給他們,幫助少男少女用科學知識保護自己,健康地成長。然而,當時的中國人並沒有真正聽懂但他的話,中國的性教育遲遲未能全麵展開。

專家們認為性教育的阻力主要來自人們的思想觀念:

“封閉保險”論——有些人頑固地堅持“性封閉”觀念,認為性知識懂得越多越容易“出事”,越封閉越“保險”。許多成年人總是一廂情願地幻想兒童甚至已經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們,總保持三歲小兒般的對性的無知無覺,以為如此才保險,才免出麻煩。

“趣味低級”論——有人認為張口講性閉口講性,是“低級趣味”,會使孩子們走上邪道。許多人至今還認為“性”猶如“洪水猛獸”,一旦提起不麵紅耳赤便不是“好同誌”,而做為家長、老師的大人們,在孩子麵前談論“性”,成何體統?

“無師自通”論——持這種觀念的人認為,性知識不用教,長大了,自然就會知道。許多家庭的性教育之所以是空白,大多與此有重要關係。

雖然阻力重重,性教育還是艱難地起步了。隻是處境依然尷尬。下麵的一幕也許挺有代表性。

王老師奉命擔任生理衛生課。性生理部分怎麼講?領導有話:照本宣科。上這一節課時,盡管王老師做了充分準備,可當他麵對幾十雙眼睛時,心裏卻還是發慌。霎時,腦子裏一片空白,原來準備的開場白跑到九霄雲外。他看見男生在擠眉弄眼,女生低頭竊笑,盡管班主任坐陣監督。

他終於開講了。這哪裏是講課?他不敢看學生的眼睛,麵對天花板。這更引起學生們的哄笑。下課了,他才長長歎了一口氣,掏出手帕擦去已流到頸部的汗水。

為免難堪,據調查,不少農村中學基本上沒有教性生理這一章節,有的城市學校也要跳開性器官這部分內容。

說到家庭中的性教育,更是要麼誤區種種,要麼幹脆是個空白。孩子幾歲時天真地問“我是從哪來的”,得到的多是“從野地撿來的”之類的回答。

導航的燈塔

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恰當的性教育並不導致青少年較早地發生性關係,恰恰相反,它為青少年提供一些基本信息,促進青少年對於性教育、人類生育及健康性行為的了解和理解,從而幫助青年人采取負責的性行為。

上海市1985年開始,在100所中學進行性教育試點,現已擴大到近250所。據對其中11個區縣3萬多學生的調查。99%的學生懂得了有關的性生理、性心理知識,消除了神秘、好奇和恐懼感。躲在被窩裏看性知識書,傳看黃色書刊等盲目探求性知識奧秘的現象,在試點學校基本絕跡。性教育還使學生更加珍借青春的寶貴時光,戀愛的比例由3.7%降到1.3%,違法、犯罪的由2.8%下降到0.03%,而學生們的各門功課的平均成績卻由70.7分提高到78.5分。

北京七中的青春期教育也取得較好的效果:既沒有發生過胡亂談性說愛的現象,也沒有出現青春萌動失調精神失常的事,更沒有出現性失足、性犯罪的案例。而且,從積極方麵講,一屆屆廣大的學生都初步學會正確對待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的變化,以及因生理、心理變化而產生的各種新問題,他們基本上平安地渡過了人生旅途上的這一險灘。

人生的青春期的確是生命河流中的一段激流險灘。事實一再證明,科學的性教育是幫助少男少女平安渡過這一激流險灘的導航的燈塔。

1999年5月

§§犯了一回“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