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這題目,興許有朋友便勃然正色:莫非“精神勝利法”是個好東西?莫非阿Q也……
您別急,咱們先看下麵的故事。
公元1053年,宋代名將狄青奉旨征討儂智高。他臨戰設壇拜神說:“這次用兵勝負未卜。如此次征討能打敗敵人,那麼我手中這把錢幣扔在地上,錢麵定然會全部朝上。”左右力勸不能這樣幹,可狄青在千萬人注視下,把銅幣全部高扔。落在地上的錢麵真的全部朝上。這使全軍士氣大振。將士個個奮勇殺敵,大獲全勝。班師後,狄青的左右才得知,那些銅幣原來兩麵都是鑄成一個樣的。
狄青出兵獲勝的秘訣何在?就在於他很會講究和運用精神勝利法。正所謂打仗打的就是軍心士氣。當時的人們很是信奉神靈,狄青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專門讓人特製了兩麵都一樣的錢幣。將士確信有神靈保佑,士自然士氣振奮,勇氣倍增。人在與現實能動的相互作作用中,精神的力量是具大的。正因此那句名言才被許多人奉為至理:人總要有一點精神。凡事精神上先敗下陣來,沒有能取勝的。
戰事如此,工作如此,生活保健也如此。
又一個故事說:一位老太太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賣傘,二兒子曬鹽。為兩個兒子老太太差不多天天愁。每逢晴天,老太太為大兒子愁:這大晴的天,傘可怎麼賣?每逢陰天,老太太為二兒子愁:這陰天下雨的,鹽可怎麼曬?日複一日,老太太竟然憂慮成疾。兩個兒子不知如何是好。幸有一先生口授一秘方:“老太太您該學會轉念一想,晴天好曬鹽,您該為二兒子高興;陰天好賣傘,您該為大兒子高興。”老太太就這樣轉念一想,竟真的轉憂為喜,眼見著心寬體健起來。
先生的秘方是什麼?還是一個精神勝利法。客觀現實與人的主觀世界處於矛盾之中。客觀現實並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客觀現實能夠改變,應該靠精神的力量努力去改變。客觀現實不能改變,也要靠精神的力量正確麵對。心理衛生學告訴人們,麵對一種不能改變的客觀現實,如果從一個角度來看,可能引起消極的情緒體驗,人便陷入心理困境;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可以發現它的積極意義,從而使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走出心理困境。
話說到這裏,您也許說:看來精神勝利法還真是個好東西。反正不應該把精神勝利法瞧扁了。這裏有幾個意思得說明。一是精神勝利法不是阿Q的專利,精神勝利法不完全等於阿Q精神。所謂精神勝利法,應該一方麵是科學的正視現實,一方麵是積極地改造現實,而不隻是無視現實逃避現實。二是精神勝利法不僅有利於低層次的靜態的心理平衡,使人樂觀地正視現實,而且有利於高層次的動態的心理平衡,使人積極地改變現實。三是精神勝利法的實際運用,應該講究善於從“知足常樂”式的靜態的心理平衡發展到“拚搏進取”式的動態的心理平衡。很明顯,這幾點的精神實質就是一個——精神勝利法不僅是一種消極的自我心理防禦機製,而且是一種積極的自我心理防禦機製。就是說,運用精神勝利法,不論從生存標準還是從發展標準來看,都有利於自我的心理防禦,有利於自我的心理健康。精神勝利法有利於人的心理健康,而人一切的成功都源於健康的心理。因此可以說,在現代生活的波濤中沉浮自主者,必是精神勝利者。
還是那句話,別把精神勝利法瞧扁了。
199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