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啟蒙事大——《走向啟蒙》序(1 / 1)

《走向啟蒙》是張晶先生近年來的讀書劄記。其中有解讀、有書評、有感悟。更重要的是,有他自己的延伸思考。當他合上書本延伸思考的時候,張晶已經走進屬於他自己的世界。讀完這部厚厚的文稿,不僅會感到張晶已在理性的思考中走得很遠,而且能感受到他的激情和急迫,這也許是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監獄管理者,他太了解監獄,太了解犯人。他比任何一位純理論研究者都更急切的希望,給監獄一個更準確的定位,給犯人一個更恰當的待遇。

監獄是罪惡的淵藪,如何管理監獄,古今中外都是一個難題。中國有句老話說,看監如看虎,是形容看管監獄的凶險和艱難。但監獄裏關著的是人,不是老虎。人比老虎複雜得多。在監獄關著的其實是一個濃縮的社會,更準確地說,是社會矛盾的縮影。在那些犯人身上牽扯到權力、金錢、財富、美色、家庭、道德、倫理、情感,等等。他們在處理這些問題時,也許是合情的,甚至是合理的,但不合法,於是被關了進來。大牆內關著的是一群騷動不安的靈魂。怎一個關字了得!這其實是人類無法解決的一個問題。人類文明的種種規範,包括法律條令道德倫理,都可以成為秩序,從根本上說都是對人性的束縛,因為人生而自由。其實不僅是人類,凡是有生命的東西,都是生而自由的。但在一個群體社會裏,又不能沒有秩序,秩序就成為一種必須。這種群體的秩序與個體之間,就會形成天然的矛盾。猴群裏在權力和性愛問題上發生衝突時,可以通過打鬥來決定誰是王者。猴子沒有發明監獄,人發明了。但關進監獄的人仍然是人,他們內心的焦慮與痛苦比常人大得多。如何以法律為依據,以人道主義精神對囚犯進行正確的管理和矯正,就成為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張晶先生以一個監獄管理者的身份,博覽群書,從世界潮流和現代文明社會發展的高度,對監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對囚犯的人權問題進行大聲呼籲,實在令人敬佩。

對張晶先生探討的課題,我是個門外漢。我是個寫小說的,為他這部書寫序,顯然力不從心。但我理解他,並讚成他的許多觀點,因為文學也是研究社會、麵對人生的。他把幾篇文學評論作品一並收進這部書,並不覺得雜陳,大概就是這個道理。一點感慨,不敢為序。

2007年8月4日於南京黑墨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