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打工的年數\t6\t8.3\t3.2
平均在北京居住的年數\t5\t6.5\t2.2
平均在皮村居住的年數\t2.6\t3.5\t1.5
從事現在工作的年數\t3.5\t4.8\t1.9
資料來源:北京工友之家2009年,《打工者居住現狀和未來發展調查報告》
七:蘇州打工者工作和居住穩定性統計\t
(N=48) 打工第一代(N=9)\t打工第二代(N=39)
年齡\t23\t34\t21
平均打工的年數\t4\t10\t3
一共去過多少家工廠\t3.8\t2.9\t4
在這個城市打工多久(年)\t2.4\t3.9\t2.1
做現在這份工作多長時間了\t1.48\t\t
資料來源:北京工友之家2009年,《打工者居住現狀和未來發展調查報告》
八:深圳打工者工作和居住的穩定性統計
(N=30) 打工第一代(N=5)\t打工第二代(N=25)
年齡\t25.7\t34\t24
平均打工的年數\t6.1\t10.8\t5.1
在這個城市打工多久(年)\t3.7\t6.8\t3.2
做現在這份工作多長時間了\t2\t\t
資料來源:北京工友之家2009年,《打工者居住現狀和未來發展調查報告》
需要說明的是,上麵調查中被訪談的工友中,打工時間最短的是2個月,最長的是20多年。時間差距如此之大,求得的平均數在某種程度上失去了統計意義,因此,我們的信息統計隻是我們分析問題的一個輔助。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即使在這樣的差距之下,平均下來的數字還是很能反映明顯的趨勢, 這說明這種趨勢的明顯性。
這裏我們需要反思這種“過客心態”形成的原因。為什麼已經逐漸不是過客的打工者仍然有如此明顯的“過客心態”。這裏需要思考幾個不同的概念:文化霸權、文化自覺和文化主體性。
文化霸權理論是由葛蘭西提出的,他認為,一個政權的維持,需要政治的強製力加上霸權文化的力量配合,而後者來自於在市民社會的配合,也包括工人階級對資本文化的配合。 工人配合可以有不同的程度,從不反抗、到內化壓迫、到成為壓迫的代理人等(在後麵工廠體驗的討論中會有進一步的討論)。縱觀今天的社會現狀,這是一個資本全麵勝利的時代,看看美國,看看中國,政治社會和市民社會[ 葛蘭西認為“上層建築的兩個主要範疇,其一可稱為‘市民社會’,這一般被稱為‘私人性的’各種有機體之總和,其二則是‘政治社會’或‘國家’。”孫晶:《文化霸權理論的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4月,第20頁。]都在為資本服務。資本擴張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破壞性和不計代價。這兩個特點在資本大發展的幾百年都是如此。“招商引資”在中國是一個人們翹首期盼的事情,因為這意味著就業和經濟發展,但是,人們沒有靜下心來研究一下“招商引資”背後“引狼入室”的惡果。其實從美洲大陸到歐洲大陸到中國大陸,資本到達一個地方的時候,帶來表麵上的繁榮,而資本撤離之後,剩下的往往是失業和一片廢墟,並沒有帶來社會的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我們可以了解一下美國的曾經的汽車之城底特律,看看德國的曾經的鋼鐵之都杜伊斯堡。我們也可以看看現在中國的一些工業園區,與其說是工業園區,不如說是廠區加上工人集中營,在那裏工人隻被當做廉價勞動力對待,不考慮工人的家庭、居住、子女教育方麵的問題,也不考慮這個地區的社區發展問題。工業園區就是為了滿足資本生產和贏利的需要,當這個目的無法滿足的時候,資本就會撤離,而不會考慮這個地方的未來。這樣的一個現實很少有人去揭示和宣傳。資本在全世界的自由流動,進而製造一個個廢墟卻被接受,是資本霸權的最大勝利。打工者的“過客心態”看似是一種無奈選擇,其實卻正是資本霸權的勝利,資本本來就是“過客”,它的目標永遠指向最廉價的勞動力,而打工者的過客心態完全符合資本的邏輯,迎合和支持了資本的擴張和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