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生孩子是為了鞏固夫妻之間的關係”,我可以理解,但是我也覺得非常遺憾。夫妻的情感要靠夫妻之間去培養和維係,而不是靠外力,也不應該靠孩子。其實在一些情況下,孩子不僅沒有成為穩固夫妻關係的紐帶,反而成為夫妻惡劣關係的犧牲品。
如果一個人“生孩子是為了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有個樂趣和陪伴”,我理解、同意,但是會心存擔憂。一個朋友曾經這樣感歎:“從孩子生下來的那一天,就開始了與父母踐行漸遠的過程,生孩子幹嘛,就是找傷心哪!”我說:“這要取決於你要孩子的目的是什麼了,在我看來,如果孩子‘踐行漸遠’意味著孩子越來越獨立,那對孩子是好的事情了。如果你生孩子是為了自己,那麼孩子的獨立反而讓你失落;如果你生孩子是為了愛孩子本身,那麼孩子的獨立會讓你欣慰。”
如果一個人“生孩子是因為喜歡孩子”,這很好。不過,我們都知道,孩子有招人喜歡的時候,也有非常鬧人和麻煩的時候。父母需要接受的考驗是,我們是否在孩子不招人喜歡的時候還是接受和喜歡我們的孩子。
上麵諸多生孩子的理由本身就是一種對孩子的不負責任。但是,無論我們因為什麼理由而生育了孩子,我們就應該承擔起對孩子的責任。這個責任應該由個體、家庭和社會來共同承擔。 教育孩子的成本和代價不應由個體家庭來承擔。由於城市和企業發展隻希望得到廉價的勞動力而不願意承擔打工者子女的教育成本,造成了留守兒童現象,這是對社會政策的道德的巨大質疑。生育孩子的責任和代價不應由婦女來承擔。婦女回家同婦女的個性追求相違背,多數女性回家後會感到生活苦悶;婦女回家同婦女解放運動相違背,“婦女解放的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勞動中去。”婦女參加公共勞動並不是出於資本邏輯下的工具理性,而是出於對全人類的,包括每一個男女的、福祉的共同追求。
\t
附錄:媽媽寫給孩子的日記幾則
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叫溪溪,1999年出生;二女兒叫泉泉,2002年出生。孩子出生以後,我會時常寫孩子們的成長日記,把我的觀察和感受記錄下來。下麵是幾則日記,和讀者分享。
泉泉也不聰明呀!
2009年12月11日
晚上快吃飯了,孩子們已經做完了作業, 我在廚房裏, 溪溪來了, 大聲說: “媽媽, 所有人都說泉泉聰明, 我怎麼就看不出來。 我覺得她太傻了。 你看, 我問她1加1等於幾, 她說等於2。 我問她10加10等於幾, 她就不會了。”
我笑了, 說: “在數學上, 她不是很聰明, 但是她有她聰明的地方。”
溪溪: “你說她什麼地方聰明?”
我說: “她很有哲學思維, 能去理解很深刻的生活的道理。溪溪, 記得我們昨天讀伊索寓言裏的故事嗎?老虎拿蚊子沒有辦法, 而蜘蛛輕而易舉就可以捕殺蚊子。每個人都各有長處和短處。”
溪溪是“新加坡型媽媽”
2010年5月30日
溪溪和泉泉每天打架。如果一天不打架我就覺得日子真是太輕鬆了。她們打架的原因當然多種多樣了,但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泉泉做事情做得不對的時候,溪溪要提醒和管教泉泉,而且態度惡劣,這時候泉泉會動手打溪溪或者大喊。而溪溪就會委屈地大哭,說自己是為泉泉好,而泉泉不僅不聽還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