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王海軍的故事: 追求普通的生活就要追求工人的權利5(2 / 2)

2011年,僅僅時隔一年,我就遇到一些改變了看法的工友。我在東莞訪談一位40多歲的女工時,她特別後悔自己當初退了社保。她說:“如果我不退,到現在就快交到15年了。”

王海軍經曆了同樣的思想過程,從最初對社保不重視,到認可社保的重要性。而對王海軍最有說服力的是,他的同事因為社保而可以享受醫保的待遇。

可能有些人會因為工友對社保的態度而評價我們工友的思想意識低。我不這樣認為,我認為任何角色都是學習而來的。中國的工人群體剛剛形成,學習做工人也需要一個過程。我們不能用成人的標準來評價孩子,也不能用經曆了上百年曆練的歐洲老工人階級的思想水平來衡量中國的新工人群體。

我們的打工群體首先要認識到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然後才會學習承擔這個角色的權利和義務。讓我們一起學習如果承擔起中國新工人的角色。

對勞動價值的追尋 - 我的工資到底應該是多少?

這個思考也是開始學習做工人的一個思考。王海軍最開始對一個月近2000元的工資非常滿意,因為這跟農民辛苦一年的收入相比,真是太好了。但是,隨著城市生活和打工時間的增長,王海軍的思維方式發生了變化。王海軍和他的同事現在進行比較的參照物是同類企業,後來發現比他們工資高的同類企業的工資是計件工資。這讓他們陷入了困惑,不知道如何能夠知道自己的工作到底多少才公平。

公平工資是真正的經濟學家應該去研究的,但是在資本主義邏輯下,經濟學是“非人”的學科,因為在資本的統治下,經濟學的目的是研究資本如何增值,而不是提高人民的福祉。對此,學者劉永佶做了精辟的闡述:“貨幣在資產階級經濟學那裏是唯一的核心,它成為資本,它是物質財富的集中體現,又是人們價值的標誌,是人們行為的目的和準繩。以貨幣的量化來衡量全部經濟活動,這就是資產階級“正統”經濟學的奧秘,同時也是資產階級意識的直接表現。”西方經濟學用效用價值代替勞動價值,進而實現了資本統治人的目的。

我回憶自己做社會學調研的經曆,我做農民的調查,農民把所有能夠想起來的收入來源都耐心地羅列給我;我做工人的調查,工友每個月就是那麼一個固定工資,大都會很痛快地告訴我。但是,我無法想像去做一個公司老板的社會學調研。利潤永遠是資本和資本家最大的秘密。

讓我們一起學習做合格的工人和勞動者,探索勞動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也是勞動者應該擔負起來的角色。為了這樣做,第一,我們要明確“勞動創造價值”的馬克思主義思想,這樣,我們在爭取勞動價值和公平工資的時候才理直氣壯;第二,我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應該是“以人為核心”的,而不是以物或者以金錢為核心的,這樣,在工廠和企業裏,工人才能比機器重要,而不是像現在反了過來;第三,我們需要從基本的事情做起,比如:首先要爭取8小時工作,也就是說,讓勞動者在8小時的工作時間內就可以掙到生活工作,而不是需要靠加班才可以掙到勉強維持生活的工資。生活工資的意思是,一個人掙錢可以維持自己和家人在當地有尊嚴的生活的工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