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恒作為北京工友之家的總幹事,他要關心機構方方麵麵的工作,而這裏我們重點討論的是社區文化這方麵的工作。
孫恒的個人經曆和成長
時間和地點\t成長的經曆\t反思
出生到10歲(1975年-1985年)。學齡前在陝西安康恒口,小學1年級到4年級在香溪洞生活,都是在大山裏。
在大山裏成長,與大自然為伴,自己創造與自然環境相連的遊戲,這造就了孫恒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的一種狀態; 小學4年每天上學路上都要翻兩座山,鍛煉了孫恒的體格,培養了他非常能夠吃苦的品格;學校很小,老師教學很認真,對學習充滿興趣。\t很少有人願意在大山裏生活,因為那裏生活不便,而且社交和娛樂有限。但是,對於孩子來講,隻要具備基本的教育和生活條件,一樣可以健康成長,甚至比在烏七八糟的城市更加健康地成長。
12歲到13歲(1987年-1988年)在陝西安康市新安中學上初一
新安中學是安康最差的中學,學生中間抽煙、喝酒這樣的行為普遍。受到當時流行的電視劇《霍元甲》、《陳真》、《上海灘》那些片子的影響,組織幫派,打架鬥毆。孫恒也參與其中。\t孫恒上初一的行為可以說完全是社會環境和學校環境造成的惡果。
13歲到19歲(1988年-1994年)在河南開封上中學
因為新年聯歡時唱歌跑調而努力學習唱歌,結果不僅唱歌唱得很好,而且成為了自己的愛好,並且進而成為了自己上大學的專業方向。\t唱歌這個興趣愛好的開始是源於孫恒倔強和不服輸的性格特點。而這樣的興趣隻有在一個相對正常、寬鬆、甚至重視培養孩子愛好的成長環境中才有成長的空間,這包括健康的學校環境、父親的支持、課外音樂輔導課的存在等等。
19歲到21歲(1994年-1996年)在河南安陽上大學
迷茫反叛,認為搖滾音樂可以改變世界;把三分之二的精力放在練琴和樂隊上,而不是學校課程的學習上\t迷茫與年齡階段相關,因為孫恒到了思考人生和前途的年齡。把搖滾樂當做出路又與那個時代相關,那個時代正好處於中國社會的轉型期,眾多搖滾歌星的出現為社會和個體迷茫找到了渲泄的途徑。
22歲到23歲(1997年9月到1998年10月)大學畢業第二年在河南開封四中做音樂教師
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對大家那種安於現狀、麻木不仁的狀態非常不能接受,又找不到出路,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t
痛苦的人都是不能接受病態的社會現狀的人,而這樣的人反而被病態的社會認為“不正常”。
23歲到25歲(1998年10月到2000年2月)在北京、東北和河南各地做流浪歌手
在流浪演唱的過程中,孫恒有機會接觸了眾多處於社會底層的勞動者,逐漸從搖滾歌星的個人和個性渲泄轉變到“為勞動者歌唱”。\t每一個人找到自己和找到方向的年齡可能不同,但是肯定是在成人之後,但是成人之前的個性、成長環境和經曆都發揮了不同程度的綜合的影響。
創辦北京工友之家(2002年11月)\t創辦了機構,孫恒找到了自己、找到了朋友和同事、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目的,孫恒走在解放自己和改變社會的道路上。\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