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許多的故事:書寫曆史4(2 / 2)

1998年3月2日羅德裏格茲應邀去南非開演唱會,2萬人座位的場館座無空席,6場音樂會,全部銷售一空。音樂的力量,那些歌詞裏所蘊含的東西伴隨了南非幾代人,終於可以得見傳說中已經自殺身亡的歌手。他還沒有演唱,就開始了經久不息的掌聲,持續了10分鍾,就像久別重逢的期待。音樂會後,觀眾排隊幾個小時請他簽名。這麼多年,羅德裏格茲回到久違的舞台,而且是從來沒有過的這麼大的舞台和觀眾,但是他的臉上沒有受寵若驚(bewilded),而是平靜(tranquility)和寧靜(serenity)。

從南非回到美國之後,羅德裏格茲繼續為別人家平整草坪,做清潔工等工作。他需要做這些以滿足生活的基本需求。他的生活沒有變化,更沒有從某種意義上變得精彩。他後來四度去南非,開了30多場演唱會。他把這些收入所得的大部分都給了他的家人和朋友。他仍住在底特律他住了40年的房子裏。

我在想,一個那麼有思想、那麼有才華的人,是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的。1970年他被音樂製作公司發現並出版第一張專輯《冷酷現實》的時候他29歲,次年出版第二張專輯《來自現實》的時候他30歲。因為磁帶在美國隻賣出去6盤,所以,他沒有繼續從事音樂創作。到1998年崇拜他並在他的音樂熏陶下長大的南非人找到羅德裏格茲時,他已經57歲了。是他出版第一張專輯的27年之後了。

市場葬送了他的音樂夢想。這裏最值得人反思的是,音樂道路的失敗葬送的隻是他的音樂夢想,但並沒有葬送他的人生和夢想。這可以從他對待女兒的教育上看出來,也可以從他對待工作的態度上看出來,也可以從他積極參與社區和社會的行動中看出來。而這一切反映了一個人的精神實質,也反映了人生的本質。

羅德裏格茲的歌曲的目的是要喚醒底層的美國人民,但是他的歌曲許多年來在美國無人知曉,但是他的歌曲在南非成了人民反抗種族隔離的主旋律。我想,如果沒有反抗種族隔離的鬥爭,歌曲的力量就無法發揮。我的意思是,一個希望喚醒人民的歌曲的意義也許不在於歌曲本身,而是這首歌曲是否與社會行動相結合。一個人是否清醒或者被喚醒,不在於這個人怎麼說,而在於這個人怎麼做。一首歌的作用不在於它表達了什麼思想,而在於這個思想是否有人踐行。也就是說,南非人民反抗種族隔的鬥爭成就了羅德裏格茲的歌曲,而不是羅德裏格茲的歌曲喚醒了南非人民的思想。歌曲作為一種喜聞樂見的形式,可以起到產生共鳴和推動社會運動作用,這個不容否認。當然了,很多歌曲隻是無聊時的哼哼,那麼也滿足了一種需要。

經常會聽到人們感歎:我這一生究竟可以有什麼作為?我們的作為的本質不是我們生產出的身外之物,而是我們的人生本身,如何完成我們的生命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