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聞天在任弼時修改稿的基礎上,以任弼時的七點意見為經,四中全會後一係列事實為緯,並和毛澤東的重大問題上的正確主張對照作了重要的修改和增補,把任弼時提綱式的七點意見(後來增加到八點)形成較嚴密的文字。在講到經過1942年全黨整風以後黨的狀況時,張聞天寫道:“大會欣幸的指出:黨經過了自己的一切成功與失敗,終於在毛澤東同誌領導下,在思想上、在政治上,在組織上第一次達到了這樣的一致與團結!這是要勝利的黨,是任何力量不能戰勝的黨!”張聞天的稿子分五個部分,約13000字,基本理出了關於曆史決議的總的思路和格局,為後來的曆史決議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基礎。
“曆史決議”的形成
1945年春,毛澤東在張聞天修改稿的“抄清件”上,開始親自動手進行修改。毛澤東花費大量精力,先後對“曆史決議”進行了7次大的修改。
第一次修改,毛澤東把“抄清件”上的題目《關於四中全會到遵義會議期間中央領導路線問題的決定(草案)》,改為《關於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草案)》。毛澤東重點對“抄清件”的第一個問題進行了修改,從而形成了後來曆史決議的第二部分內容。
3月24日,毛澤東在第一次改稿的抄清件上進行了第二次修改。對第二個問題涉及黨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評價,毛澤東加寫了一些有分量的話。如對黨的六大進一步強調了它的正確方麵,指出:後來的“左”傾思想主要地不是由六大來的,相反,是違背了六大的基本方針。修改後,毛澤東還在改稿的第一頁上作了批示:“弼時同誌,請邀周、朱、洛、劉(此時如在)看一下,是否這樣改,然後印若幹份,編號發給四十多個同誌,再集他們座談一次,就可以定議,再交七中通過。”隨後,又將改稿印發七大代表討論。七大代表在討論過程中,許多曾經遭受錯誤路線打擊的同誌,憤氣難平,言詞激烈,有的潸然落淚。對此,朱德指出:“代表們對算舊賬感興趣,要防止。”毛澤東也說:曆史上的錯誤是一個社會現象,因為那時黨在政治上不成熟,現在大家覺悟了,主要思想一致了,如果使用大會這個武器,勢必要扯兩三個星期,轉移了中心目標,結果仍不能超過現在的草案。根據毛澤東的提議,和對七大代表耐心的說服,3月31日的七中全會,對七大的議程作了重要改動,將關於黨的曆史問題的報告改為由七中全會討論形成決議,七大的報告及有關大會發言和討論中不再涉及曆史問題。
1945年3月26日,決議草案第一次排成鉛印稿。毛澤東對鉛印稿的文字和內容均作了大的改動。力度最大的是對“左”傾路線的產生根源及內容作了剖析。針對王明的《為中共更加布爾塞維克化而鬥爭》,毛澤東強調指出,這個小冊子“提出了新的左傾路線的全部綱領。從此就在黨內產生了一條錯誤的新的左傾路線”。毛澤東進一步指出,新的“左”傾路線的特點是不但不批評立三路線的“左”,卻反而批評了立三路線的“右”,以強調當時黨內的主要危險是所謂“右傾機會主義”,來掩護它自身的“左”傾路線。在結尾部分,毛澤東加寫了關於曆史證明毛澤東的路線和方向是正確的,黨在一個時期犯錯誤是局部現象,以及黨通過克服錯誤而更加堅強的一段話。這段話成了後來曆史決議第七部分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