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製定理論聯係實際的正確的教學方針。
六屆六中全會後,黨中央總結了開辦黨校以來的教學經驗,張聞天同誌首次闡明了黨校的教育方針是:“理論與實際的聯係,特別著重於馬列主義的革命精神與方法的教育,著重於拿實際問題說明馬列主義的原則。”並應“依照程度,由淺入深,由近(中國)到遠(國外),由具體到抽象,由少到多;以啟發、發揮自動性,真能懂得為原則;不要貪多,不要好高騖遠,多采用討論方式。”這樣在如何學習理論上就比以前明確了,所以在具體實施中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學到了不少馬列主義的理論。但後來由於受教條主義的影響,也曾出現了一些偏向,如有的教員講《資本論》,從理論上講的頭頭是道,但自己不能解釋邊幣和法幣、偽幣作鬥爭的問題;學員在延安學了到鄜縣(今富縣)就不會用;有的講《聯共黨史》一次講兩章,學員理解不了;有的工農同誌由於水平有限,甚至連頁碼也一時找不到。諸如此類的事,在延安中央黨校也出現過不少。這樣一來,就在許多學員中造成一種反常的心理,對中國的問題反而無興趣,對黨的指示反而不重視。對此,毛澤東同誌又在總結幹部教育中指出:“對於在職幹部的教育和幹部學校的教育,應確立以研究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為中心,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則為指導的方針,廢除靜止地孤立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
中央黨校結合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將毛澤東同誌提出的關於幹部學校的教學方針確定為黨校的教學方針。為貫徹好此方針,在具體實施中對原來所設課程進行了新的調整。中國問題要占百分之十七,黨的方針政策和時事占百分之三十四。一周內還專門設立一天為黨日,為貫徹教學方針起了促進作用。這樣,使學員將自己學到的馬列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聯係起來,通過自己頭腦的周密思考,能夠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個方針的貫徹在中央黨校收到了明顯的效果。有一位老同誌回憶說:念一些馬列主義詞句開始感到不容易,後來死記硬背也就記住了。但真正能運用到自己的實際才不容易,要經過一番思想鬥爭,慢慢體會馬列主義的精神,對照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去思考,才感到有意思。這中間真正有一個艱苦的過程。
1942年的延安整風,是一次普遍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教育運動。整風運動又是以黨校作為重點而進行的,這是全黨同誌學習馬列主義的極好機會。黨中央對這次整風學習特別重視,於1941年就進行籌備,接著進行考試錄取學員進入黨校。整風開始後,毛澤東同誌又明確了整風的任務和目的,並作了重要講話。但是運動剛開始後,有一些同誌卻背離了黨中央關於整風運動的精神。本來,延安中央黨校的整風,是以整頓三風,樹立三大作風作為根本任務的。“其中尤以批判和糾正主觀主義思想作風,樹立和發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調查研究、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為核心。”學校領導一度依然用教條主義的方法來領導學習,唯一要求還是死啃書本,爭論名詞,不引導大家真正去領會馬克思列寧主義精神實質。也不用這個理論去聯係指導自己的實際,成了無的放矢。把黨校的整風運動搞的冷冷清清,這樣下去風是整不好的,思想革命的任務是完不成的。
針對這種情況,黨中央對黨校進行了兩次改組。為加強領導和完成整風任務,並進行了教育上的革命,改造了學習方法和學習製度,提出了整風中黨校教學的新方針。“理論與實踐的一致,克服教育中的教條主義與主觀主義;力求從實際出發,學習掌握理論方法,這是黨校教育的新方針。”在製定這個新的教學方針之前,就征求了所有學員對教學上的意見,確定教育內容以辛亥革命至今的中國曆史為基礎,以馬列主義的思想方法,了解中國的基本問題。其中包括各個時期各種革命的政治環境、黨的思想方法、黨的政策,以及組織問題、軍事問題,使黨的建設,哲學思想等類課程,得以有機地聯係起來,不致再行割裂,理論與實際脫節。要貫徹黨校這個新方針,必須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領導與群眾相結合,以及自我批評的思想作風,真正貫徹到教育工作和學習方法中去。即先從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中學習掌握馬列主義的思想方法。黨校的整風運動就順利地開展了,並成為理論聯係實際的典型。
第三,拿起批評武器,認真改造思想。
毛澤東同誌說:“我們黨校的同誌不應當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當成死的教條。對於馬列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於應用。”中央黨校的學員根據毛澤東同誌的教導,認真地學習了革命理論,領會其精神實質,不斷提高認識。然後用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結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實際,對照檢查,每個人都寫心得筆記(反省筆記)。反省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在我們每個人的思想上和工作上有重大的轉變的起點。沒有反省,轉變是不能達到的。這就是把學習理論和改造思想緊密結合起來。當時就我們黨的狀況看,大多數黨員出身於小資產階級[80萬黨員,90%是新黨員,新黨員中90%是小資產階級或半無產階級出身(農民和知識分子)],要把這些人變為無產階級先進戰士,名副其實的共產黨員,不經過思想上的改造和思想上的革命,是不可能的。當年在中央黨校參加整風學習的許多同誌,在這方麵都有很好的經驗。鄧穎超同誌回憶說:通過學習理論,對照檢查,“加強了改造思想的決心,鞭策自己要更好地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力圖使動機與效果統一,少犯和不犯主觀主義的錯誤。通過這次整風學習,我確實有很大收獲”。她深有體會地指出:學習馬列主義一定要改造自己的思想,“這是一個共產黨員終身堅持不懈的任務”。
在中央黨校學習,學員們暢所欲言,充分發揚民主,又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延安整風中,中央黨校為樹立黨的三大作風起了帶頭作用,成為全黨整風運動中的極好典型,為我黨思想建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二)勤儉辦校,教學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中央黨校自從開辦以來,始終堅持勤儉辦校的原則。這已成為黨校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黨校的教職員工,一麵學習,一麵抽出時間參加生產勞動,這樣既克服了物質困難,使同誌們得到了鍛煉,又改善了生活,保證了教學。
第一,堅持勤儉辦校的好傳統。
中央黨校在延安的前兩年,曾先後轉移四處地方,每處都沒有一個好的校舍,教學設置更為簡單。如初到陝北瓦窯堡時,校舍僅有幾孔窯洞;在保安就在大樹底下上課,校部隻有一張木桌和木凳,晚上十幾個人擠在一盞油燈下看書學習;到延安橋兒溝後,天主教堂成了唯一的活動場所;移住延安北門外小溝坪時,環境仍很艱苦,連容納數百人的禮堂都沒有,大家隻好暫時住在群眾讓出的破窯和爛廟、牛棚、馬廄裏。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同誌們一方麵堅持學習,一方麵憑借著自己的雙手,蓋起了整潔的窯洞和校舍。先後打窯洞1000餘孔,蓋房子百餘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