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和中華青年救國團體聯合辦事處(2 / 2)

會後,共青團中央正式取消,在中共中央組織部下設立了青年部,以指導全國的青年運動。共青團的改造工作至此全部完成。它為抗日戰爭時期青年運動的蓬勃發展作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

1937年12月,西北青年救國會將會址由延安移至陝西涇陽。另外組織陝甘寧特(邊)區臨時青年救國聯合會,統一領導陝甘寧特(邊)區各級青年聯合會和青年工作。

1938年10月10日,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到會的有西北、西南、華北、華南、南洋等地代表314名。大會選舉產生了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新的領導人。為了加強各青年團體在抗日救亡運動中的團結和統一,大會成立了中華青年救國聯合團體聯合辦事處。辦事處由55名執行委員組成執行委員會,執行委員會推選7人為常務委員,4人為候補委員。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中華青年救國團體聯合辦事處與同年5月成立的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3個機構合署辦公,一套班子,形成以中共中央青年委員會為核心,以中華青年救國團體聯合辦事處為主體的全國青年運動的領導機關。

1940年後,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實際上隻保留名義,青年運動主要由中華青年救國團體聯合辦事處指導。1942年底,中央機關精簡機構,中華青年救國團體聯合辦事處隻保留名義,青年運動主要由中共中央青年委員會直接指導。

1945年初,為適應抗戰勝利後形勢與任務的要求,交流解放區青年工作經驗,援助大後方青年的民主運動,爭取淪陷區青年參戰,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陝甘寧邊區青年救國會、陝甘寧邊區學聯,於3月28日聯合發起組織中國解放區青年聯合會的倡議。5月3日,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在延安組織召開中國解放區青年聯合會籌備委員會成立大會。會上,由各解放區青年團體選出24人,組成解放區青年聯合會籌備會,並推選出11人組成常務委員會。

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先後設有組織、文化教育、宣傳、青婦、社會、兒童、軍事體育、聯絡、軍事、經濟等工作部門。初期,領導過陝北省、陝甘寧省、陝甘省和陝北東分區、陝北西分區、關中、慶環、三邊、神府、洛川等分區(特區)的青年救國會及直屬12個縣的青年救國會,先後設有西安、渭北辦事處,舉辦過著名的安吳堡青年訓練班,先後組織了抗戰劇團、孩子劇團、青年藝術劇院和戰地工作團,主辦《青年戰線》雜誌。

中華青年救國團體聯合辦事處設有組織、幹部、宣傳、社會服務、經濟、軍事、管理等工作部門,主辦《中國青年》雜誌,領導澤東青年幹部學校和華北巡視團、邊區青年工作團、綏(德)米(脂)考察團、少年兒童工作團。

rihgt(作者:延安革命紀念館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