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勢下探索革命紀念地管理工作(2 / 3)

二是經費問題。國保單位、革命舊址基於無收入,僅有的門票收入要上繳,管理工作首先是保護,保護要修複、維修,要防火、防盜,要加圍牆、上監控,每年都在維修,每年都有破損,破損的還沒有修複完,修複的又開始破損了;修過的經費還沒有落實,新的費用問題又開始出現。所以,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在保護經費上“做文章”。盡管文物法規定很明確,但是地方政府仍然認為國保單位有國家,國家認為“五納入”對地方經費要求有說法。領導檢查來,都說這裏應該修,那裏要恢複;這裏不行,那裏不符合要求,但一提到經費問題都表現出尷尬之色。大項目還好說,常規經費沒著落,而革命舊址管理和保護最需要的和最難落實的正是常規性維修經費。

三是人員問題。在管理工作中人既是主體又是客體,管理、講解、安全保衛等都需要人去做。管理工作首先要選好各方麵素質比較高、有較強事業責任心、有一定黨史基礎知識的同誌負責管理工作。這是前提條件。最怕的就是不求上進的“照廟”思想。另外就是要培養和選好綜合素質較好的,愛學習、求上進,有黨史知識基礎的講解人員。其次是安全保衛和勤雜衛生工。由於文物安全在文物工作中是頭等大事,文保單位是旅遊接待的重要窗口,這就決定了這兩項工作的人員選配和要求更高。安全出問題,損失不可估量,影響極大,一票否決。因環境衛生、接待出問題,管理工作將被全盤否定。一堆垃圾竟引起江總書記指示,“入廁”問題被反映到總理那裏。這些看起來是小事,可在國保單位管理工作就是頭等大事,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必須選好人、用好人。

綜上所述,管理要以人為本。在文物工作中,隻有加強管理,才能保證文物的保護、搶救和利用工作落到實處。

管理是一門科學,是一個內容廣泛的概念,包括有管轄、控製、處理等意思。管理的對象是組織所能支配的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在人和物的關係中,人是最重要的最活躍的因素。所以,在管理中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