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唯思遠者學方博(2 / 2)

現代有的學者認為,不論是通過讀書、看報、上網或者其他途徑來獲取知識,都是將知識像水一樣,用木桶將其盛起來。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腦袋裏就會裝滿很多桶“水”。但這些“水”彼此是隔離的,都是盛在各自的桶裏。學習就是不斷地將“水”盛到大腦裏的空“木桶”中,思考則是將每一個“木桶”裏的“水”激活,讓激活的“水”相互撞擊,洗刷“木桶”,更新每一個“木桶”裏的“水”。如果固執地隻相信自己的思考,不斷地思考,那麼,每一個“木桶”中的“水”就會滲漏出來,從而在大腦中形成涓涓細流,而“木桶”空空如也。但如果隻學習而不思考,那麼,所學到的知識就會被局限於“木桶”中,長期如此,“水”得不到更新,就將成為“死水”。學與思的融合境界就在於,“木桶”中的“水”滲透出來,完全衝破“木桶”,在不同的“木桶”間來回流淌,在頭腦中形成奔騰不息的大河。

學習離不開思考。當年牛頓坐在蘋果樹下被蘋果重重地砸了一下,他並不認為這事像看上去那樣簡單,於是牛頓陷入了思考中,蘋果為什麼會自己落下來?經過反複的思考,反複的試驗和研究,他終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如果當時牛頓發現這個蘋果落地的現象後,隻是拍拍屁股、自認倒黴,換了地方坐下,不去思考它為什麼會落下來的話,那麼這個世界上也就少了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少了一條真理。

思考也離不開學習。還以牛頓為例,牛頓被蘋果砸到後想到蘋果為什麼會自己落下來呢?是不是有一種力吸引它落下來呢?如果隻是坐在蘋果樹下對這些自己提出的疑問反複地想,即使在樹下想一輩子,也終究隻是一個疑問、一個謎團而已。要想解除疑惑解開謎底還得不斷去獲取解決問題的知識,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學習對於思考來說是關鍵,離開了學習,思考將不能稱之為思考,隻是空想而已。

兩千多年前的古人就充分認識到了學習與思考的密切關係,兩千多年後的我們這些現代的中學生,是不是更得重視前人的教誨呢?的確,對於在讀的中學生來說,隻有具有讀書與思考的完美結合,才能發揮其內在的價值,才能促進個人心智的成長。還是讓我們牢牢記住孔子的這句古訓,作為鞭策自己在學習道路上不斷前進的座右銘吧——“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