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皮熟了的時候(2 / 2)

與在這裏工作的學生會合後,我們直奔南麵的河口鎮,到了盛產無核黃皮的果園。說也奇怪,剛才在縣城還大雨滂沱,這裏卻陽光燦爛。無垠的天空,披上蔚藍色的輕紗,飄蕩著一朵朵的鵝毛飛絮。在和風中,站在田野上,有種如夢似幻的感覺。果園主人熱情的爽朗聲把我從陶醉中拉了回來,走近路邊的黃皮樹林,詫異這裏的黃皮樹與我認知的不同。果樹長得矮矮的,不為爭春,不慕虛名,隻為能承載更多沉甸甸的果實。綠色的葉子,青翠欲滴,漫山遍野。金燦燦的黃皮,流光溢彩,一串串黃皮像燈籠般在風中晃動,似乎在歡迎我們的到來。看著樹上的黃皮,自然而然想到望梅止渴,幹渴的喉舌頓時津液盈腔。

眼前的果林,綠黃相間,萬綠叢中熠熠星光。大家一邊搶鏡互拍,留下樹下親手摘果的身影,一邊按照果農的指引,挑著一顆顆熟透的黃皮來摘。看著大家畢恭畢敬的客氣相,我忍俊不禁,先下手為強,縱身一躍,摘下一顆被太陽灼成金黃色的黃皮,放進口中,囫圇吞棗地吃起來。一口咬下去,一股冰泉直衝喉底,沁人心脾,仿佛要洗滌我的五髒六腑。無核的果實,酸中帶甜,甘洌可口,厚厚的果肉,吃起來特別的爽口。我走在果林中,一串串地摘,一顆顆地吃,越吃越過癮,想起當年孫大聖偷吃人參果的模樣,隻覺得此刻的我也如猴子一般的嘴饞。

果園主人看到我們這麼開心的樣子也挺快樂,指點著果樹跟我們分享無核黃皮的種植經驗。這裏的黃皮栽培是采用矮化、密植的技術,比一般的黃皮樹有早產、高產、優質的特點。看那樹上一串串的黃皮都套在專門的紙袋子裏,原來是為了避開風吹雨打,樹上掛著一個個的藥瓶子是通過藥物揮發,替代了農藥的直接噴殺。旁邊的果農連忙補充道:這裏淋灌的都是有機肥料。原來,無核黃皮的種植凝聚著果農的用心良苦與辛勤耕耘的汗水。怪不得鬱南的無核黃皮進入香港市場能獲得有機食品的認證。

鬱南人民對無核黃皮充滿了感情。男女老少都能說出無核黃皮的淵源和發展狀況。據我的學生介紹,無核黃皮始產於鬱南縣的建城鎮,母樹僅有兩株,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栽培曆史。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廣東水果資源普查時發現,專家確認是省優質水果之一。幾十年來,鬱南當地領導一直支持探索無核黃皮的嫁接和栽培技術,如今,無核黃皮已由兩株母樹,嫁接、泛種出數萬畝果林。正是這份良苦用心,促使無核黃皮能破土而出,一鳴驚人,成為鬱南縣的支柱產業。我在想,兩株樹能成就一個產業,蔭澤一方老百姓,這實屬人間奇跡。

在果園主人的引領下,我們一行來到了旁邊的小屋,與忙碌的果農閑聊起來。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祖祖輩輩以農業為生。人多地少,分到的土地不多,生活自給自足。近幾年,家家戶戶都種植無核黃皮,大家都掌握栽培技術,收成都不錯。黃皮熟了的季節,每天都有來自各地的車輛,絡繹不絕,公路兩旁成了天然的停車場,停滿了收購無核黃皮的外地車輛。果農們熱情又健談,說起現在的生活,沒有半點浮躁,也沒有一絲焦慮。談起無核黃皮,深懷感恩之情,那悠然自得的神情,洋溢臉上的微笑,闡釋著幸福的真諦。

離開果園時,太陽的餘暉透過樹梢瀉落下來,柔柔地為果樹披上了薄薄的紅暈。沐浴在清風落日裏,看著朋友拍下的一張張生動有趣的照片,自己仿佛進入組組鏡頭。夕陽西下,莽莽田野,簇簇果林,野草黃花,雞犬相逐,白鵝戲水,好一派農家樂景象。再回頭看那一片讓我們流連忘返的果林,內心依依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