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感悟——在肇慶學院文學院“校友講壇”上的演講(2 / 3)

第二個慶幸,當年沒有留校,沒有留肇慶,而是回到老家基層工作。當年我們班有十幾個羅定人。我的條件還是蠻好的,但男同學隻有我一人回羅定工作,其餘有去珠海的,有留校的,有留肇慶的,各個地方都有。別人認為,我的工作分配是最不理想的,而且回羅定還不是在縣城。畢業時,我被分配到羅定師範學校,離縣城三十多公裏的地方。“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師範學校幾乎都變成牛棚、幹校或耕讀學校,改革開放後才複辦,條件很差,住的房子我跳起來就能摸到屋頂,用的是煤油燈。但教師大多數是“文化大革命”前的大學畢業生,在當地都是最好的教師。我家在縣城離學校三十多公裏,周末也很少回去,同事們輪著請我到他們家裏吃飯,自己磨豆腐,偶爾買點豬肉什麼的,搞點青菜,更多的是吃番薯(地瓜),覺得很幸福,生活很美好。以前有個鄉下的老農說,假如我當皇帝,我天天有番薯(地瓜)吃就好了,那時候我也是一樣的心情。城市人的憧憬是不一樣的。那時候挺快樂的,生活上工作上很快就適應了。最令人捧腹,也是最考驗我的是畢業回去教漢語拚音課程,當時我的普通話說得很普通,但是在羅定那個地方,還沒有開始推廣普通話,我相對來說算蠻不錯的了。但我告訴你,在讀師專前,我根本不會說普通話,也根本不會讀拚音,甚至我在離開師專的時候也不咋樣。剛剛分配工作的時候要我教拚音,慘了,我是利用暑假把新華字典翻了一遍,所以說那時候要我教拚音,其實是邊教邊學的過程,這“被教學”的過程其實也是很好的學習過程。當聽一些學生說“黃老師,你的普通話我們聽得懂,那電台的普通話聽不懂”,我太高興了。因為電台的普通話太標準了,他們很少接觸,我的普通話帶一點羅定口音,容易聽。加上我們年輕,在體育活動方麵的愛好也挺廣泛,跟學生打成一片,師生感情很融洽。現在,我好多學生都在肇慶,他們老說,哎呀,當年跟你打球的時候,怎麼樣怎麼樣,特快樂。現在我站在這裏回憶過去的這一刻,也覺得特開心。我覺得,那個地方,給了我一個舞台,在基層,尤其在當時我分到一個師範學校,給我一個很好的專業發展的舞台,公開課、示範課肯定要我來上。我年輕,別人信任你,說你來上,說你好,忽悠你一句,你就特激動了,兩天睡不著,就備課。哎呀,領導這麼信任我,讓我做公開課,當然要露一露啊。這長期的公開課鍛煉對我的專業發展幫助很大,而且我也努力做一個優秀班主任。那時候,吃住都在學校嘛,菜是自己種來吃的。我年輕時候特別爭強好勝,很享受我們班上學習工作成績比別人好的感覺,那種感覺,完全是精神上的感受,非常快樂。現在回頭看,也因為當年有這樣一個鍛煉的機會,我們好像在戰場上一樣能夠有打槍、有拚刺刀的機會,所以我們的本領當然比別人硬很多。我想假如我留在肇慶師專,也隻能當個輔導員工作人員吧,留在肇慶的學校,也應該沒有在師範學校那麼多鍛煉人的機會,在師範學校教學我比較係統地教過語文各級各科的課程,重新把大學的課程溫習了一遍,這對專業發展很起作用的。所以有時候,我們到基層去,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機會會更多,在大城市裏麵,在溫室裏麵,你無法享受到全麵錘煉的機會。咱們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千錘百煉,那你沒到艱苦的地方,怎樣千錘百煉。我現在回頭看很慶幸,但當年我沒有那麼高風亮節,想那麼久遠的事情,我那時候跟大家一樣,也懵懵懂懂地回去了,也帶著遺憾,還有很多很多的不滿,內心也挺鬱悶。所以在思考人生的時候,在好與不好之間,假如用一個佛教的理論來說,它是有因果的。或者我們用《易經》說的順勢而為,來不得半點的投機,來不得半點的作假。因為你的人生,你所有做的一切,按佛教來說還有輪回呢。所以為什麼要做善事,要做很多功德,我們今天不談這個,這個東西很玄,因為我不是佛教徒,我也談不清楚。當年這樣艱苦的錘煉才有機會成鋼。這是我第二個慶幸。

第三個慶幸,是1982年師專畢業後的三十年,我一直都在教育戰線工作。這句話現在說起來很平淡,或許你們還感受不到我說這句話裏的很多徘徊、茫然。因為我們畢業之後回到當地,或者說這麼多年我有很多機會,或者說我當普通老師的時候我有很多機會去跳槽,當時從教育係統到別的地方去我們用的詞是跳槽,但我一直還在這個係統,而且我是縣城長大的,也曾在縣城的外貿局工作過,還有家裏的社會關係之類,我是有機會跳槽的,但我最後還是當老師,後來繼續去進修,去拿本科,不斷接受繼續教育。那個時候的教師,那個時候的教育,還沒有真正成為全社會都認同的職業,還不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還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遺毒,當老師是臭老九啊。你看當時我們小時候對老師根本就沒有那種敬意,老師的地位還是很差。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我這種經曆的人,是有很多選擇的,包括下海經商,可能現在官更大錢更多,但現在回頭看,我倒覺得我在這個行業裏麵,對社會的貢獻,哪怕對家鄉的貢獻對各方麵的貢獻也好,我認為很多大官、很多富翁都沒有我這麼多機會奉獻。在師範學校的時候,我後來也當了主要負責人,把一個農村師範學校辦成全國最好的學校之一。教育部師範教育司專門在我們學校開現場會,這在當時是很了不起的。也正是這個原因,省教育廳才把我調上來,絕對不是那種自己跑出來的,我沒有任何的人際關係,隻是純粹的工作關係,當時我二十八歲,也算是在全國比較年輕的師範學校校領導。

剛才,我在上來講話之前,福建教育廳師範處處長致電我,那也是我二十年前認識的,那時他就是師範處處長。他去年已經退休,我們深交那麼多年,為什麼他對我有那麼深的印象,就因為當時全國師範教育是一家,大家關係很好,很有師範教育的情結。我的人生路有很多的選擇,但我依然認為我一直在這個行當做了三十年,做個資深的教育工作者,尤其這三十年來我都從事著教師教育,這是很難得的。從當師範學校的老師、校長,到負責全省的教師繼續教育工作,我覺得我的工作很有意義。因為教師是教育最重要的要素,是第一資源,你把教師培養好,尤其把教師培訓好,那是實現教育公平、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啊。我們讀師範大學四年,但我們的職業生涯大概有四十年當老師,這四十年如何提高、發展是很重要的事情。作為全省教師教育的組織者、實施者,我們做的點點滴滴,為老師做的每一項服務都能夠對改變我國的教育,對促進教育公平有那麼一點點的幫助。我不是一個貪功的人,我能夠享受工作給我帶來的幸福感。所以我覺得這是我的慶幸。

由於時間關係,不能說太多了,還有三句話送給大家共勉,今天的演講湊個數字,就是三個遺憾,三個慶幸,三句話。明天鮑院長考你是否還記得演講的內容,你就說是三個三。

第一句話叫俯仰天地的境界。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為名不為利,要有天地良心,要有核心價值觀,作為大學生應該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但是我們要有信念、有理想。大家有機會讀大學,就應該把自己培養成為社會的精英分子,要傳播民主、科學,傳承先進的文化,不管在什麼崗位、從事什麼職業,你都應該要不同一般,不甘平庸。現在很多人名利心太重,對人的評價標準就是看誰官更大錢更多,學問也是用高低,貢獻也是用大小來評價,或者用一些沒有擔當的話來忽悠。剛才我們吃飯的時候也討論,“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表麵上,天下事大家都有責任,其實大家都沒責任。我們能不能說“天下興亡,我有責”,你敢不敢這樣說?你的內心裏敢不敢?因為你讀書讀不好,因為你工作做不好,所以你對社會的進步,對社會的發展,沒發揮應有的作用,就不需要擔當了。人人平等,我覺得這是普世價值觀,每個人都是重要的,每個生命都是鮮活、靈動的,每個學生在教師心中都是重要的,不是有錢人家的孩子重要,不是城市的孩子才重要,當老師的應該跟做父母的體會一樣,每個孩子,每個學生,都是最重要的,都不能拋棄,不能放棄,這是當教師必須要有的價值觀。我最近在讀《喬布斯傳》,不知道你們看了這本書沒有,“蘋果”的創始人,它裏麵有很多深刻的思想和話語,推薦大家讀一讀。人生要有境界,我真的覺得做人要有一個底線的東西,你隻有有了這個境界,你才能享受到一般人感受不到的快樂。假如當老師沒有境界,隻從生存、功利來看待我們的工作,孩子每天在進步的時候,你也會麻木不仁,無法分享孩子的喜悅。如果你的快樂隻建立在中考高考時候的名次,那你將會痛苦比快樂更多了。現在高三年級的老師有壓力嗎?高三老師待遇較高,教得好的老師很有地位,但他的壓力比沒有高考任務的老師更大。假如我們用一年的壓力痛苦,就為了一瞬間的快樂,值得嗎?假如我們每天的教育、每天的教學,從每一節課堂到每一個眼神跟學生在互動、交流的時候,你感覺他的眼神那麼的虔誠那麼的享受,你一定會很快樂。我現在演講也很快樂,很享受,因為我從你們的眼神中能感覺到大家在很認真很用心地聽,我特別的快樂,再講兩個小時都可以。但你們那個時候痛苦了,太晚了,我也不會把我的快樂建立在你的痛苦之上。我認為世間萬物,包括有生命的無生命的東西都可以給你帶來快樂,但你首先得有這樣的一個境界和快樂的心。這是第一句話。

第二句話是悲天憫人的情懷。我覺得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作為一個大學生,應該是一個有情懷的人。什麼叫悲天憫人的情懷,就是你要擁有愛,要有愛心,要有善心,一定要善良。剛才我說的第三個遺憾,你們沒遺憾我有遺憾,就是我在大學沒談過戀愛。但我又很慶幸,我有情懷,我愛我的崗位,愛我的職業,愛我的學生。現在,我很願意做家庭教育方麵的報告,我也算是把孩子培養得比較好的家長,願意把這方麵的經驗跟別人分享,我覺得挺好的。而且凡是學校請我作報告必須是義務的,我說不是義工我出場費挺高的,因為我很純粹嘛,所以家庭教育報告我絕對不能收一分錢。我把家庭教育視作愛的教育,我還有個報告最精彩也是對你們最實用的,但不是今天報告的內容。這個報告是什麼呢,是愛的保鮮。愛的保鮮是什麼呢?是夫妻婚戀學,包括談戀愛的,還沒結婚的也要懂得怎麼去經營這份愛。為什麼叫愛的保鮮呢?因為我覺得一個家庭是一個社會最基本的單位,家庭經營好了,社會才和諧。家庭裏麵現在通常是三個人,一個孩子,還有一對男女、夫妻夫妻是法律的一個稱呼,如何讓一個夫妻無論法律上心靈上還是肉體上都能很好地結合,這很不容易,十年後我再告訴你。這是我的一種情懷,人有了這種情懷才能感受到很多樂趣,隻有你心中有愛,你才能愛他人,給社會更多的愛。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人,每天像祥林嫂一樣,每天回到單位,回到課堂都會抱怨天氣有多麼灰暗或者陽光那麼毒,每天都說菜市場的菜那麼貴,米又漲價了,從心理學上看這不是健康的。我經常跟教師們說,你無論有多痛苦,都不要帶到課堂上去,在課堂上一定要有氣場,用健康的心態去感染熏陶學生。什麼叫熏陶,熏陶也是一種有形的東西,自然而然感染的東西。我說你那麼痛苦,板著臉孔的說那些話又算什麼呢,所以我覺得悲天憫人這個情懷你們慢慢去讀慢慢去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