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蔥的痕跡(1 / 3)

青蔥的痕跡

今年的國慶節假期剛好與中秋節連接在一起,八天的假期,名副其實的長假,被網友們戲稱為“史上最長”的國慶黃金周。據說,再度相逢要到2020年。長假裏,首次實行全國高速免費,這惠民便民的舉措,讓我的心裏萌生出莫名的忐忑,總擔心高速路上擁擠塞車,擔心景點人滿為患,這念頭困擾著出遊的安排,最後,為安全起見,隻計劃中秋節後回老家探親訪友,不做遠行。

親友相聚,迎來送往,講不完的話兒,訴不盡的衷情。遊走於家鄉的土地,沐浴著和煦的秋風,身心放鬆,人也變得多愁善感起來。家鄉的秋天,宛如小家碧玉,清新自然,披著輕紗,羞羞答答,欲語還休,讓回家的遊子頓生憐香惜玉之情,幾絲憐愛,幾多俠骨柔情,在心間悄然蔓延……

靜靜的瀧江河邊,秋風吹皺的圈圈漣漪,蕩漾著幾絲柔情。綠道旁,古塔下,紅花綠樹,鳥語花香,雖不是春天,秋色也如畫。老街小巷,舊貌已換新顏。新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兒時的郊外,高樓林立,人流如織。講究鄉情的羅定人,每到節假日,都紛紛從四麵八方、五湖四海彙集家鄉,熱熱鬧鬧,處處洋溢著一種節日的氣息。放下繁忙的工作,停下奔波的腳步,陪伴親人,悠閑地遊走於家鄉的藍天白雲下,享受著久違的鄉情鄉音,在家鄉休假最為風流。

女兒在家鄉小學隻讀了一學期就轉學到廣州,兒時的印記不深。少小離家老大回,假期這幾天,她興致勃勃地牽著我們尋找兒時的記憶。驅車到鄉下小村莊看望小時候帶她的太姥姥,走訪了物是人非的幼兒園、小學,在生活了七年的舊居立此存照。麵對亭亭玉立的女兒,父一言母一句,把她兒時的點點滴滴的記憶串了起來。我想,每個人都有一部成長史,人生就是一本曆史教科書,尋找兒時的記憶,還原成長的經曆,是一種懷舊情懷,更是一種感恩行為。人生每一段的經曆,都折射著人性特有的光輝,遺忘過去,就無法續寫未來,生命也會因此而蒼白無力。

回到家鄉的那一天,我早早醒來,獨自迎著初升的朝陽,在賓館外的瀧江河畔憑欄冥想。秋天的清晨,已有絲絲涼意,昨夜秋風,吹下片片落葉。鋪蓋在鍺紅綠道上的葉子,在晨曦輝映下,色彩熠熠,朝露滋潤過後,青翠欲滴,雖青春不再,也沒有顯露敗葉的枯萎。

突然,秋風乍起,路邊婆娑老樹發出沙沙的響聲,落葉紛飛,迎麵撲來,空氣中彌漫著縷縷清香。隨手拿捏著幾片葉子,聞著葉片的餘香,輕輕撫平折彎的葉莖,細數精致的紋理,猜想著落葉的樹齡,仿佛看到了蘊含著的生命奧秘。走近眼前的老樹,那脫落葉子的樹枝上,嫩綠的新芽兒冒了出來,仔細端詳樹幹,大樹依舊挺拔如初。我想,落葉也知秋,一葉一春夢,落葉不是無情物,隻為換取老樹四季常青,世間的萬物何曾不是這樣。

突然間,手機清脆的鈴聲,把我的思緒拉了回來。友人約我到他的家鄉連州鎮秋遊,也順道到我下過鄉的連州硫鐵礦看看。我們的假期活動沒刻意的時間安排,興之所至,無拘無束。於是乎,幾家人三輛車,直奔連州鎮。

友人的電話,仿佛在我平靜的心湖裏落下了一顆石子,濺起微微的浪花。重走上山下鄉那段剪不斷、理還亂的青春路,撩起了我記憶深處幾多遙遠的回憶。

我是1976年那批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驀然回首,已悠悠三十多個春秋。離開礦山這麼多年,我一直沒有回過那曾經埋藏我許多青春密碼的地方。歲月如水,夢裏依稀,多少年來,我總忘不了那段燃燒著激情的青春歲月。當年那懵懂的追求,一直伴隨著我的兩鬢白發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