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妨分析一下《資本論》的邏輯結構,從中我們可以得到許多有益的啟迪。從整個《資本論》三大卷的思路從結構上來看,第一卷是最為抽象的,它撇開流通過程,在純粹的形態下,從最簡單、最基本、最抽象的環節著手來揭示資本主義生產。例如,該卷第一卷首先是從商品的價值談起,在此以後,從該卷第二篇開始直到第三卷第六篇,所有的論述始終是在價值理論基礎上加上別的規定性來闡明資本主義經濟關係是什麼樣的經濟關係。
在《資本論》第二卷中,則是從資本的內部關係轉到它的外部關係研究上,加進了產業資本的流通因素,將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統一起來考察,采取了比較具體一點兒的形態進行研究,更加接近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實際情況。例如,該卷第一篇加進流通因素,對第一卷中概括出來的產業資本的總運動公式又充實了許多新的規定。第二篇則進一步說明了產業資本的增值運動,提出了比剩餘價值率更具體、更複雜的“年剩餘價值率”問題。第三篇又進一步分析整個產業資本所生產出來的商品如何才能實現(賣掉)的問題。
第三卷的第一篇到第三篇,補充了各產業部門的不等利潤以及部門競爭而導致了的平均利潤規律。這是對價值規律的第一個發展和補充。第四篇講商業資本及其兩個亞種商品經營資本和貨幣經營資本的運動規律。第五篇在分析過的產業資本和商業資本的運動規律基礎上進一步說明了生息資本(借貸資本——銀行資本)的特殊運動規律。第六篇深入地講到級差地租和絕對地租。第七篇則是全書的總結。
《資本論》龐大而又嚴謹的思維進程用簡單明了的邏輯行程來表示,它實際上是由範疇運動的抽象到具體以及規律運動的抽象到具體兩條路線交叉結合而進行的。從範疇運動來看就是:商品——貨幣——資本(剩餘價值)——利潤——利息——地租,通過對這些範疇內在的多種規定性的分析和綜合而實現著從這一範疇向另一範疇的上升和轉化。從規律運動來看就是:價值規律——剩餘價值規律——平均利潤規律和利潤下降規律——利息規律——地租規律。這一行程實質上是從最基本最一般的規律出發,然後把各種具體規律逐步交錯結合起來,實現規律的轉化。
從上麵的詳細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到馬克思驚人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是高度嫻熟運用了邏輯推理的技巧的結果。
邏輯推的技巧大致有以下幾條途徑。
一、三段論
“三段論”是一種邏輯推理方法,是由一個共同概念聯係著兩個前提推出結論的這樣一種方法。
三段論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結論三部分組成。每一部分都是一個直言判斷。三段論法可再進一步分成兩種:直言三段論和假言三段論。前者是根據大前提和小前提所斷定的含屬關係以及斷定範圍之間的關係而獲得的,即,凡對一類對象肯定具有某一屬性,則該類對象中的每一個對象也都具有這一屬性;相反,凡對一類對象否定它具有某一屬性,則該類對象中的每一個對象也就不具有這一屬性。例如,所有的人都是生物(大前提),傑克是人(小前提),所以,傑克也是生物(結論)。
假言三段論是反映因果以及事物相互之間的聯係所具有的規律性,一般在論證中運用得比較多。假言三段論和直言三段論的區別在於:前者的大前提是一個假言判斷,其他的都一樣。假言三段論的例子如:如果我們堅持鍛煉身體,就一定會有健壯的體質。假言判斷:現在,我們每天去鍛煉,所以我們的身體十分強壯。
三段論推理在科學發現中有著廣泛的運用。
二、簡化法
邏輯推理的目的在於揭示出隱蔽在事物表麵形象內部的深層特征,它們隨著一些非本質的、繁雜而累贅的特征的不斷被淘汰而日益顯露出來,並且具有簡潔明快的形式。對於科學家們來說,“簡化法”是科學研究的基本功。